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博物館安全保衛規范化管理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博物館是保存和展示重要文物的場所。做好博物館的安全保障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保證博物館藏品安全存放、保管和管理的同時,也是實現博物館規范有序運行的重要保證。因此,有必要重視博物館安全工作的標準化、制度化和科學化,不斷提高安全工作的技術含量和水平。
關鍵詞:博物館;安保工作;規范化管理;策略分析
為了弘揚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各大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是文物的收集、研究和展覽。確保館藏文物和參觀群眾的安全是博物館工作的核心內容。2008年初,,財政部,國家文物局聯合《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這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博物館的特色,開始向公益轉化,為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這也是我國博物館發展史上的重要變化。由于免費向游客提供參觀服務,這無形中增加了對博物館安全管理的難度,并增加了針對博物館安全性的新要求。如何應對這種安全形勢是博物館安全工作中面臨的重要問題。當出現安全隱患和相應的風險時,準確而有效的措施可以迅速有效地排除隱患,化解風險。規范博物館安全防范措施是提高博物館安全防范能力,確保博物館安全的重要任務之一。
1目前影響博物館安全保衛規范化工作的因素
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培育對象,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根據2020年7月山西博物院官網資料,山西博物院展覽面積1.3萬平方米,文物庫區1.2萬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萬件,其中珍貴文物40282件(組),包括一級文物2129件(組),另有圖書古籍11萬余冊,館藏品具備很高的經濟和歷史文化價值,更有甚者為中華民族無價瑰寶,因此博物館的安保工作十分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安保工作也有必要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現代化技術,以不斷提高安全工作水平和質量。然而現階段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影響博物院的安保規范化工作,進而產生一些漏洞,可能會對博物院產生負面影響。
1.1安保技術漏洞
近年來,收藏行業被社會上眾多資深人士所熱衷,從而一些投機分子產生了搶劫或偷竊博物館展品的僥幸心理。目前市面上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而博物館中缺乏對安全設備的及時更新,從而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借助高科技設備避開監控進行偷竊,更有甚者,一些內部工作人員禁不住經濟利益帶來的誘惑,甚至在監控盲點、人員流動密集區或游覽旺季協助不法分子盜竊文物。許多博物館在安裝監視系統時,為使博物館看起來更美觀故意減少監控探頭。在選擇監控系統時,相關管理人員沒有檢查監控系統的各項性能,因此無法有效保障設備的工作性能。
1.2應急設備或系統存在漏洞
根據國內公共場所及室內裝修準則,應在室內安裝消防應急設備,如緊急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報警裝置和消火栓。而許多博物館在裝修過程中為了應付檢查都設置了滅火器和應急消防用品,但滅火器的規格和數量以及應急用品的類型根本達不到要求。一旦發生火災,其無法達到滅火和疏散參觀游客的目的。一些博物館在建造時只是在相對偏遠的位置設計了消火栓和警報按鈕,以滿足預留藏品的位置,這導致使用起來非常不便,例如天花板噴頭,幾乎沒有用。博物館的應急系統主要是應對暴力、踩踏事件和地震等緊急情況,為疏散人員的組織提供便利,調節參觀順序,制止不法分子破壞等。但自博物館開放以來,幾乎沒有組織過突發情況的緊急演練,有關部門也沒有根據博物館人員的流量制訂相關控制計劃,缺乏相關的制度,對應急系統中的設備漏洞也沒有制訂緊急的處理計劃。
1.3安保隊伍專業性無法保證
安保團隊是博物館安全保護系統的核心,是安全保衛的主要執行人和責任人。但我國目前博物館內安保團隊成員大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的體能不足以承擔繁重的博物館安全保護工作。另外,一些安保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較弱,缺乏嚴格、認真、審慎的工作態度,而且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監控系統和報警系統的操作技術了解甚少,缺乏果敢的勇氣。
2建立健全博物館安全保衛制度
合理的制度和規范是指導人們社交活動的行為準則,社會依靠一系列的制度來維持穩定性,人們依靠制度來衡量其行為。博物館安全保衛制度是規范所有博物館工作人員,以確保博物館安全的行為準則,這是博物館安保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中必須履行的責任。安全保衛管理制度不僅規范了博物館的所有工作人員,而且還規范了參觀博物館的游客,例如《博物館參觀須知》,參觀者必須遵守博物館的安全管理條例。博物館的安全管理制度必須由與博物館的不同安全風險屬性和區域功能密切相關的幾個部門共同制訂,并且是幾種管理制度的集合體。根據安全保衛的性質,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保護博物館內的人身財產安全;另一類是博物館內文物的安全。根據每個區域的功能,可以將其劃分為外部和內部區域:內部區域作為文物收集、研究和保護區域,包含文物倉庫,這是安全保衛的重點區域;外部區域,如展覽廳等公眾區域,是安保工作的防護區。在建立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的具體規章時,必須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關注該地區的安全隱患特征,以防范安全隱患為目標,進行科學分析,制訂有效的規章制度。例如,在建立展館安全防范管理體系時,首先要確定展館是否存在人身安全和文物安全風險;其次,要根據展館安全風險的特點制訂規章制度。由于展館中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負責不同的工作,因此展廳的規章制度應該是一個全面的管理體系,規范各個部門的職責,例如:根據展廳內的防火管理制度,對展廳內工作的所有員工進行管理;另一個實例是《展廳講解制度》,它主要規定了講解員提供服務的方式。因此,存在多個部門時,必須使其共同遵守規則和規章,并且單個部門也要有相關的管理規定。博物館安全預防管理體系的建立應能為各種緊急情況制訂應急計劃。例如公安部的《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規定,博物館必須制訂周密且可操作的應急計劃,以防止盜竊、搶劫和火災等。如果出現重大事故,則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應急計劃是《火災緊急處置預案》《防盜搶防破壞緊急處置預案》《展廳人員疏散緊急處置預案》等。只有在計劃合理而完整的情況下,才能有效控制突發災害事件,并以最快的響應速度將損失和傷害降至最低。
3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規范化的建立
完善的安保系統可以保護博物館館藏和相關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博物館的安全保衛工作可從消防措施、三防措施、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博物館三防措施系統分為人防、物防和技術防范,是博物館安全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確保博物館安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這也是博物館的安全保衛的硬件措施。在這三種防衛措施中,人為因素是第一位的。無論多么先進的設備,都必須由人來操作,只有將人防與技術防御有效地結合起來,安全保衛人員能夠及時發現情況并作出果斷的反應,才能發揮技術防御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物具有的不僅僅是歷史和科學價值,同時又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由此會吸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犯罪分子的注意,文物的盜竊和販賣頻繁發生,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文物盜竊方法也越來越智能,因此博物館必須繼續加強人防安全團隊的組建,重視對安全團隊的培訓,加強思想教育,并定期就各種應急計劃進行培訓。為了提高安保人員的整體素質,擴大安保人員隊伍,促進安保隊伍的年輕化建設,有必要聘用退伍軍人或者武裝能力較強的有經驗的中青年人才,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安全形勢,并確保博物館的安全。物防,或稱實物防護,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博物館的性質,在設計博物館建筑時必須考慮防盜要求,例如重要的入口門、照明和通風窗、進氣口和通風管道的出口等必須安裝堅固的防盜門、防盜窗和防盜圍欄。對已經建成的博物館,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加強薄弱區域的保護裝置。博物館中收集和展示的文物必須具有物理屏障,以保護各個級別的收藏品,包括保險箱、防爆玻璃柜、防彈玻璃柜、防盜門、防盜窗、防火文件柜等,并且必須符合相關要求。堅固的實體保護可以防止犯罪分子闖入或延遲犯罪分子闖入的時間,為安保工作的開展和公安機關及時趕來爭取寶貴的時間。技術防御,即安全技術預防系統,旨在通過使用各種現代化設備和其他相關產品(包括入侵報警、視頻安全監控、防爆安全檢查、火災報警系統)來維護博物館展品和公眾的安全。這些系統由子系統、集成電子系統、網絡組成。技術防御系統是安全防御系統的首道防線,并且是防止犯罪分子搶劫博物館或預防火災等災害的有力武器,這也是確保文物安全的重要手段。技術防御體系的標準化建設是安全防御的關鍵性措施,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博物館也有必要及時更新設備,確保保衛工作萬無一失。博物館是人流聚集的室內空間,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更高。如果博物館發生火災,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人員傷亡和文化價值損失。在設計建設博物館時,應充分考慮博物館的消防要求,應根據國家室內環境消防建設標準配置和完善滅火系統,設置應急照明、逃生路線和逃生標志,應檢查和觀察消火栓的水源和水壓。優先考慮消防用水的原則。緊急情況下,應首先提供滅火水源,并建立火災報警系統和灑水系統,這兩個系統在檢測到煙霧或火焰后迅速觸發警報,并噴水及時控制火勢。在人流旺季(例如周末和公共假期),博物館的人流量大大增加,因此很可能會出現擁擠踩踏事故。安保部門要時常組織逃生演習,提高員工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制訂多套應急計劃,提供后勤支持,加強安全檢查,降低潛在的安全風險。要及時解決危險事故,制訂和實施展覽制度。堅決制止傳播虛假信息,避免引起騷亂,對于傳播謠言的不法分子,根據事件的嚴重性進行批評教育、罰款或移交公安機關。博物館管理人員應定期對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心理教育和技術培訓,幫助他們在面對突發危險時克服恐懼、保持鎮定,發揚機智和勇敢的精神。對于安保人員,還應定期進行擒拿技巧訓練。此外,還應培訓他們熟練使用消防設備,以提高安全和預防技能。
4提升博物館相關領導的重視和責任程度
做好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除了“三防”、消防措施、人員培訓以外,所有這些都應基于相關領導或責任人的關心和嚴格的規章制度。首先,標準化安全防范措施的制訂和實施在于領導責任者的重視,這是確保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規范化的關鍵。領導人員要制訂年度和月度安全工作計劃,常常深入基層,積極指導安保工作。其次,召開各種會議強調安全問題,提醒和關注各區域安全問題,樹立榜樣,帶頭支持安全保衛工作,開展安全保衛后勤保障工作。最后,還需要保障安保工作的資金投入,確保安保人員的素質,提高安保人員的待遇補貼、費用標準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領導者對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視。只有重視領導力、統一領導班子的思想,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好的責任人制度是完善安保工作的重要保障,做好各種保障工作,確保無后顧之憂,才能充分調動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5結束語
博物館保存了人類文明的記憶,每件文物藏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寶藏。博物館工作人員有責任為博物館的安全保衛做出貢獻,并將寶貴的財富傳承給子孫后代,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施慧.如何提升“互聯網+”時代博物館信息化服務水平[J].大眾文藝,2017(2):57-58.
[2]王慧娟.新形勢下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探析[J].科學中國人,2017(5):124,126.
[3]張瑞珍.博物館如何保護和利用民俗文物[J].辦公室業務,2014(3):228.
[4]錢建明.論博物館安全防范的規范化建設[J].福建文博,2010(2):92-94.
[5]陽勇,柯銳.關于加強博物館安全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4):18-19.
[6]張小蘭.對博物館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文物世界,2013(4):76-78.
[7]陳劍濤.淺談如何做好地方博物館安全防范工作[J].南方論刊,2014(6):92-93.
作者:劉佳 單位: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