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文化教學古代文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古代文學教育具有的情感教育功能
情感教育是文學教育的主要功能和價值所在,也是文學教育要表達的直接目的。文學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它來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同時也高于生活。它能夠促進社會精神生活的發展。馬克思說:“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欣賞藝術的大眾。”在欣賞古代文學的過程中,古代文學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古代文學作品通過生動形象的文學形式,用不同的形式和角度反映社會生活,通過歌頌、贊美善良美好的事物,揭露與鞭撻丑惡的事物來陶冶被教育者的情操。文或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優秀的古代文學作品之所以能感染讀者,使讀者感同身受,正是因為作品中充沛的情感,就是藝術作品中的“情”對欣賞者不可抗拒的藝術感染的力量。在誦讀優秀作品時候,這些作品的思想已然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了學習者的思想之中,形成了學習者內心的品質。
(二)古代文學教育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健康的心理是人類生活在社會中進行社會活動、發揮自身能力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健全個性、穩定情緒、發揮才智,從而為社會作出貢獻。生活在當代社會中的人們,在形形色色的事件中,受到許多魚龍混雜的信息的影響,不少人在心理承受方面、人際交往方面等都表現出了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因此,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古代文學對學習者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促進學習者心理健康成長。在古代文學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側重對古代人物性格、心理的分析,來引導學習者學習積極向上的精神;也可以通過古今對比,來闡釋正確的心理,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學習者在充分理解古代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學習正確的心理態度,克服心理障礙,從而加強自我修養。
(三)古代文學教育具有的審美教育功能
所謂審美教育,就是通過培養學習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鑒賞創造美的能力來進行的,通過教育,使得學習者成為身心健康、人格高尚、個性完善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對當今和諧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我國古代文學屬于文學藝術類的人文科學,有著數千年的歷史,積淀著豐富的審美經驗。學習者在對古代文學作品閱讀中,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到文學作品美的熏陶,產生對環境美、衣飾美、形貌美、高雅美、才學美的向往。如在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能感受到田園的環境美;在讀《紅樓夢》對人物服裝、頭飾的描寫時,可以感受到衣飾美;在讀秦觀的《鵲橋仙》時,能感受到情感美。文學作品中種種美的體現,能夠使得讀者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往往含蓄隱約,需要教育者適當加以描述,適當進行釋義,才能使學習者充分感知,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文學作品之美。
二、結語
古代文學對當代社會文化的功能作用,需要教育者在充分理解并尊重古代文化的基礎上,在充分感知當代社會文化的教育中,方能將古代文學教育的精華在培養當代文化的土壤上注入養分。而古代文學課程作為學習者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寶藏的主要窗口,應在課程的設置和選擇上明確方向和責任。時展向教育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作為古代文學的教育者、研究者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與長遠的目光,認識到古代文學教育在當代社會中的功能作用,并認識到其功能作用具有長期性和可挖掘性。
作者:姜艷菊 郭秀成 單位:云南省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