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師范院校古代文學的課程群建設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師范院校古代文學的課程群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師范院校古代文學的課程群建設思考

[摘要]課程群建設是當前高校課程建設改革的重要路徑。應用型師范院校古代文學課程建設,應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問題意識與實踐導向,充分考慮學生職業發展需求,應用能力與理論素養并重,為師范生成長為合格乃至優秀的語文教師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古代文學;課程群

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為高校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1]。應用型師范院校的漢語言專業的課程建設,在高校轉型發展過程中既面臨挑戰,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本文以合肥師范學院為例,就古代文學課程群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作一簡要論述,不足之處,敬祈方家指正。

1以課程群為抓手,推進教學改革

課程群建設是當前高校課程建設改革的重要路徑,“課程群是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對教學計劃中具有相互影響、密切聯系、互動有序的相關課程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和整合構建的課程集合。”[2]課程群建設過程中,可將原課程體系中內容相互重復以及與人才培養目標關聯度不高的課程進行刪減,可根據人才培養需要,適當增加新的課程,課程設置順序可依據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調整,課程群的建設目標應與所屬專業的培養方案和目標保持一致,由若干個課程群,共同支撐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如果專業設置不合理或者人才培養方案不科學,課程群建設便會失去方向,無所作為。因此,在課程群建設之前,必須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合肥師范學院為安徽省應用型師范院校,學校明確提出“師范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教育方向)將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立足安徽、面向區域,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掌握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基礎教育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會備課、會上課、會當班主任,能夠勝任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的新型師資。”在專業培養目標指引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教育方向)的專業課程主要由四大課程群構成:(1)文史哲基礎課程群。主要有“歷史通論”“中國文化概論”“美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民俗與宗教”等課程,其功能定位為,培養學生的人文思辨能力與批判精神,使其具有寬廣的理論視野與健康的審美情趣。(2)文學教育課程群。主要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等核心課程,還包括一系列文學、文論類選修課(如“詩經楚辭研究”“詩論與詩詞鑒賞”“中國古代散文鑒賞”“中國古代小說鑒賞”“中國古代戲曲鑒賞”“魯迅研究”“現代詩歌鑒賞”“古代文論選讀”“西方文論選讀”等)作為核心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其功能定位為,使學生了解和熟悉中外文學及文學理論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和中文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學批評鑒賞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學研究能力。文學教育課程群規模較大,其下又細分為三個子課程群:古代文學課程群、現當代文學與外國文學課程群、文學理論課程群。(3)語言教育課程群。主要有“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用學”“訓詁學”等課程。其功能定位為,培養學生掌握語言文字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解決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語言文字問題的能力。(4)教師教育課程群。主要有“語文學科教學實施”“語文學科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普通話訓練”“教師口語與教師禮儀”“語文學科教學測量與評價”等課程。其功能定位為,培養學生掌握教師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語文教育教學能力及教研能力。由以上課程群簡介可看出,開展課程群建設的目的,旨在避免課程碎片、課程邏輯矛盾、教學內容重復、教學效率低下等弊端,把分散的課程串聯起來,整合優化教學資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各課程群的功能都指向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體系中有其明確的定位,基礎性課程群突出理論素養、知識素養與人文素養;專業方向課程群突出與行業標準、基礎教育的接軌。

2多維視角,貫穿古代文學課程群建設

本文探討的古代文學課程群,是以“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分先秦文學、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四段)為核心,以一系列古代文學類的專業選修課(如“詩經楚辭研究”“詩論與詩詞鑒賞”“古文閱讀與背誦”“中國古代散文鑒賞”“中國古代小說鑒賞”“中國古代戲曲鑒賞”等)為拓展和補充的課程群,文體學、審美鑒賞、專題研討等多維視角貫穿其中,群內的各門課程貫穿著諸多課程彼此獨立而又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2.1文體學的視角

近二十來,高校中文系通用的文學史教材,例如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章培恒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羅宗強等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袁世碩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基本上依據王朝更迭進行文學分期,將作家作品、文學流派等放到特定的時代背景下論述,不太注意各種文體的自身特點及發展規律。任課教師大多參照教材章節次序進行講授,這對學生從“史”的維度了解古代文學發展的基本歷程較為便利,但容易忽略各類文體的文體特征及發展演變,也影響到學生對具體作家、作品乃至文學發展規律的深入理解。古代文學的文體,“主要指詩、文、詞、小說、戲曲五大門類。……研究古代文體的發展變遷,實質上就是研究這五大文類的發生、發展、鼎盛和終結。考察整部中國文學史,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史實際上就是這五大文類的變遷史,而文學創作上的創新與這五大文類的發展是互相推動的”[3]。我們設計古代文學課程群時,注意將文體學的視角貫穿其中。一方面,在“中國古代文學”這門大課的內容設計上,每一時段,都注意以文體學的視角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或整合。以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為例,這一時期的文學現象紛繁復雜,知識點特別多,學生不易理出頭緒,如果從詩歌、散文、賦與駢文、小說等各種文體發展的視角入手,就容易將復雜零亂的知識點貫穿起來,綱舉目張。另一方面,“詩論與詩詞鑒賞”“中國古代散文鑒賞”“中國古代小說鑒賞”“中國古代戲曲鑒賞”等專業選修課,也是從文體學的角度設計的,有利于教師、學生在講授與學習過程中建構文體學理念,將文學史與文體史融為一體。

2.2審美鑒賞的視角

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文系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課時已經大為壓縮,許多作品在課堂上沒有時間講授,不少學生的文本解讀與鑒賞能力比較薄弱。針對這一突出問題,我們一方面開列參考書目,指導學生課后自學,另一方面,開設了“詩論與詩詞鑒賞”“中國古代散文鑒賞”“中國古代小說鑒賞”“中國古代戲曲鑒賞”等一系列專業選修課給學生“補課”,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各種文體的經典名篇的認知和理解。例如“詩論與詩詞鑒賞”的課程內容,涉及意象、意境、修辭手法、情感內涵、藝術技巧、審美風格等諸多方面,便于學生系統了解和掌握中國古代詩論及詩詞鑒賞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學習與鑒賞實踐相結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作品鑒賞時,要注意把握不同文體的鑒賞方法的特點,如詩詞鑒賞,要善于把握作品意象,品辨韻味,領略意境,領悟情趣或理趣之美;小說鑒賞,要抓住人物形象作具體剖析,把握作品的情節與結構,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題,品鑒小說的語言特色;戲曲鑒賞,則要悉心感受戲劇沖突美,品味戲劇中人物性格美,探究戲劇結構美,等等。

2.3專題研究的視角

古代文學課程群在制定群內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時,注意優化課程內容,強化問題意識,不過分追求學科知識體系,充分考慮行業實際需求和學生職業發展需求,以專題的角度切入,使學生在掌握中國古代文學各階段的文學概貌的基礎上,重點具備文本解讀、作品分析和文學現象研究的能力。例如,在初唐、盛唐時期的詩歌部分,設置“初盛唐詩與盛唐氣象”這一專題,引導學生在學習作家、作品的時重點思考以下問題:初唐詩壇在唐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盛唐氣象”的內涵及其在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等人詩歌創作中的體現;杜甫、李白等人在“安史之亂”之后的詩歌是否具有“盛唐氣象”。上世紀五十年代,林庚先生首倡“盛唐氣象”說(其理論源頭可追溯至宋代的嚴羽),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反響,“盛唐氣象”是唐詩研究中的核心問題之一,關涉到唐詩的整體評價,一直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因此,設置這一專題,便于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學界的研究成果、新的理論觀點和研究動向,學生在課后也可以自己查閱資料,思考、討論相關問題,提高對文學史的理解能力。

3改革教學方法,應用能力與理論素養并重

3.1項目驅動,合作探究

傳統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往往以教師的知識傳授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合作、探究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形成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4]在開學之初,教師會將本課程需要研討的一系列項目(或者說問題)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分小組認領,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合作探究,并以小論文、作品賞析、讀書報告等形式呈現其成果。成績突出的小組,將在課堂上以多媒體的方式展示交流。例如,古代文學3(唐宋文學),給學生提供如下問題進行研討:李白、杜甫詩歌藝術比較;杜甫詩歌與“盛唐氣象”的關系;白居易《長恨歌》的主題與藝術;“詩家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詩歌藝術比較;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與《前赤壁賦》比較鑒賞;如何理解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價“蘇曠辛豪”;唐宋詩歌的異同;詩體文學與詞體文學的區別。以上問題,涉及到唐宋時期經典作品的鑒賞、名家藝術特征的比較、不同時代詩歌藝術的比較、不同文體的比較,是在文學史基礎知識學習基礎上的拓展和提升。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進一步激發了學習主動性,鞏固了基礎知識點,夯實了基本功,增強了理論素質與實踐應用能力。

3.2強化實踐導向,與基礎教育接軌

應用型師范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生,就業主要面向基礎教育,因此古代文學課程群中的課程內容,應適當與基礎教育接軌。2017年全國中小學開始使用的“部編本”人教版語文教材,古詩文篇數較以往明顯增多,這對語文教師的古詩文閱讀鑒賞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鑒于此,古代文學課程群中設有“古文閱讀與背誦”這門課,該課涉及的古文主要是初中、高中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古文名篇,并適當補充其他古文經典作品。課程教學從介紹古文閱讀方法和背誦方法入手,要求學生熟讀、背誦一定數量的古文作品,使其熟悉經典、親近經典。教學內容以活動為引導,實踐教學環節豐富,例如,將古文改寫為現代散文,小組合作改編古詩文情景劇,討論現代流行歌曲對古詩詞的借鑒與化用等。該課程教學,突出掌握方法與培養能力并重的原則,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主題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3優化考核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

不少高校中文系的古代文學課程采用學期論文(作業)與期末卷面考試結合的方式,這種考核操作簡單,沿用至今。卷面考試便于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但也存在諸多弊端,如考試形式單一,沒有針對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測試手段,不便于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有些學生不重視平時學習,期末才臨時抱佛腳,不能體現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古代文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鑒于此,古代文學課程群建立并優化了“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亦即過程評價,以學生在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作為評價的基本標準;目標評價,以課程標準目標作為評價的重要標準;能力評價,以學生運用本課程知識解決相關理論和實際問題為參照標準。強化過程性學習的考核,將學生平時作業完成情況與小組合作探究情況作為過程性考核的重要內容,增大平時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權重,古代文學課程群中的許多課程的平時成績占到總評成績40%以上,有的甚至占到總評成績的60%。與此同時,由單一的教師評價發展為“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結合的方式,以便較全面地評價學習效果。綜上所述,應用型師范院校的古代文學課程群建設,應根據專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優化課程內容,強化問題意識與實踐導向,不過分追求學科知識體系,充分考慮行業實際需求和學生職業發展需求,應用能力與理論素養并重,為師范生成長為合格乃至優秀的語文教師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時培磊.地方本科師范院校應用型轉型發展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2):52.

[2]陸為群.高師院校課程群建設的原則和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110.

[3]楊旭.論“文體”涵義的四個層次[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78.

[4]余文森.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J].教育研究,2004(11):30.

作者:甘松 單位:合肥師范學院文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专区一区二区欧美 | 成人网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一级做α爱过程免费视频 |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 | 国产小说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 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 国产专区在线 |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 福利91| 欧美一级在线全免费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爽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看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女人看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 | 欧美极品欧美精品欧美视频 | 欧美片a | 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极品三级久久久久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 | 一级a毛片免费观看久久精品 | 久久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小说 | 免费看欧美一级a毛片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 亚洲三级成人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视频 |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全部aⅴ极品视觉盛宴精品 全部免费a级毛片 | 天天拍拍夜夜出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