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口糧田改造工程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工程概況
1.1項目建設規模
為了解決瓦房店水庫移民生產生活困難,增加移民糧食產量,提高移民生活水平,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水資源,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目標,本著就緩、就近(近村、近水、近路)的原則,經征求移民意見,本次基本口糧田改造工程確定大營子鄉大營子村7組,新建梯田總面積8.67hm2。
1.2項目建設的性質
喀左縣大營子鄉大營子村7組地處遼寧西部低山丘陵區,當地農民都是瓦房店水庫移民,項目區總移民人口168人,其中勞動力為112人,耕地面積15.73hm2,人均耕地面積0.09hm2。由于不當的耕作制度及缺乏有效的治理,項目區內耕地水土流失嚴重,蓄水保肥能力差,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廣種薄收,作物品種單一現象較為普遍,因而農業生產條件落后,生態環境脆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農民生活貧困,嚴重制約著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因此為妥善解決水庫移民生產生活困難,促進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加快坡耕地的高標準治理,已是項目區生態建設和改善民生的當務之急,是保障國家糧食生產、生態安全和防洪安全的必然選擇[1]。是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其意義深遠重大,坡耕地治理項目勢在必行。
1.3項目建設地點
項目區位于朝陽市喀左縣大營子鄉大營子村七組,行政區劃隸屬于大營子鄉管轄。
2氣象水文地質情況
2.1氣象
大營子鄉大營子河流域屬中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炎熱,冬季少雨干燥,一年四季變化分明。據資料記載,多年平均氣溫為8.7℃,年極端最高氣溫42℃(多出現在7月),極端最低氣溫-29℃(多出現在2月),最大凍土深度為119cm,結凍日期最早為10月6日,最晚11月7日,解凍日期最早4月5日,最晚4月22日。冬季多北風和西北風,夏季多南風和西南風,多年平均風速2.1m/s,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2.95m/s,汛期平均最大風速10.39m/s,初霜期在9月29日,終霜期在5月7日,無霜期147d,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807.8h,是遼寧省日照時數最長地區,地面平均氣溫為7.5℃左右。
2.2水文與水文地質
項目區內地下水主要是坡洪積碎石夾粉細砂、亞砂土含水巖組。含水層巖性多為夾砂土、亞黏土礫石、碎石層,厚度0.5~5m。地下水類型為潛水或微具承壓性,水位埋深在溝谷內為5m以下,水化學類型為碳酸鈣型水;礦化度0.2~0.5g/L,年水位動態變化2~7m,可以飲用和灌溉。
2.3工程地質
項目區工程地質結構中地表往下依次可以劃分為4層:表土層、黏土層、風化巖層、遠古地層。
3項目建設條件分析
項目區對外交通狀況良好,田間道路均為素土路面,能滿足規劃后的農機作業和出行要求。
4工程規劃
4.1規劃目標
項目區通過梯田建設,提高了耕地的整體質量,增加了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這對于提高經濟效益,提高農業綜合成產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治基本農田配套設施的薄弱環節的問題,引導農民多用有機肥。保持和培肥地力,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為喀左縣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保證[2]。
4.2建設標準
項目區為坡耕地,無任何田間工程措施。生產條件差,作物產量低,是項目區的基本特征。根據實際情況,喀左縣移民辦選擇此地塊作為移民區基本口糧田改造項目區,進行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改造,使其達到豐產、高產的目的。梯田田塊呈長條形或帶形,依據地面坡度及高程,(項目區地面高程430~450m)。標準田面寬度確定為10.09m。項目區部分地區土層較薄,土壤貧瘠,不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根據項目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土地平整工程時,首先對其表層的耕殖土進行剝離,并按照與區內地面高程相一致的原則進行平整,之后再將表層的耕殖土回填,以達到可以耕作的目的。
4.3規劃方案
4.3.1總體布置應遵循的原則鑒于平整地塊為漫坡地貌,為阻止水土沿順坡向流失且盡可能節省土方量,梯田田面基本沿等高線布置,每一階梯田構成一個小平整單元。設計中根據坡度制定適宜田面寬度,垅順長度因地制宜不做嚴格限制,為了便于耕作和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順垅向能取直則取值,不能取值的可根據地勢地形布置,并要求整平。具體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根據土地利用規劃,梯田應選擇土層厚、土質肥沃、坡度在10°以下的坡耕地上修筑。
2)達到既集中連片,又考慮修筑省工、省地、節省投資、耕作方便、埂坎安全等要求。
3)靠近水源,就緩、就低、近村,交通方便,有利于實現機耕和灌溉。
4)要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社會需求及群眾意愿。
5)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生產力。
4.3.2土地利用布局根據喀左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營子鄉農業發展規劃以及項目區水資源、土壤、氣候、種植經驗等因素,綜合擬定項目區土地利用總體布局如下:項目區為坡度較緩、高程較低的坡地,進行工程措施治理后,可發展為水澆地。成為旱、澇保收的基本農田。
4.3.3工程平面布局本項目區為低山丘陵區,布置田塊應結合地形情況而定。本次規劃梯田均沿等高線布置,田面形狀呈長方形布置,以適應機耕作業的要求。本著上述原則本區田塊布局沿著等高線方向修筑水平梯田。相臨梯田田面高差為1.4m,局部高地和2條溝利用推土機找平,人工筑埂打平夯實。田塊的平面形狀為沿等高線呈帶狀。地塊長短不一,項目區田塊長度為160~330m左右,最短66m,最長390m。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取項目區工作為典型地塊。
5工程設計
坡地改梯田:本項目區坡地坡度為5°~9°,地面高程在430~450,土層厚度2.5~4m,本次規劃選擇8.67hm2作為水平梯田改造區。梯田斷面的確定:
①要適應機耕要求;
②要保證安全穩定;
③要最大限度省工。田面應有適當的寬度便于農機操作,具體按實際情況而定。
6結語
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充分發揮土地資源潛力。有利于高新技術和新品種的推廣,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農業生產的產值,提高農產品的商品質量,使區域經濟得到提高。增加了移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機會,對穩定社會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動土地整理工作的開展。通過土地平整和完善水利設施,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生產率,將使廣大農民感受到土地整理開發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是一項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事業,有利于增進農民對土地管理工作的支持,進一步推動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展開。提高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逐步減少國家扶貧資金的投入,移民戶的口糧田土地質量差,數量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抗災能力低下,通過土地平整和水利配套后,農田水利化程度將大大提高,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作物收成得到保障,退耕戶收入增加,逐步擺脫貧困狀況。大營子村7組坡耕地改造成為水平梯田后,不但緩解了水土流失情況,增強蓄水保肥能力,使作物的聲場環境有所改善,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農民收入增加。因此喀左縣大營子鄉大營子村7組基本口糧田改造工程的生態效益顯著。
作者:楊海全 單位:喀左縣水庫移民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