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機械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對工程機械專業畢業生質量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從社會和學校兩個評價主體出發,建立了畢業生質量學校評價指標體系和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指標體系,對提高工程機械專業畢業生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工程機械,畢業生,質量評價體系
1畢業生質量學校評價指標體系
1.1構建原則與方法
學校對畢業生質量進行評價,是強化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畢業生質量學校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遵循科學性、完整性、客觀公正性、適用性、可實施性等原則。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應選取真實、合理,全面,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指標應用科學的理論進行計算和折合,能夠全面評價畢業生在校時的表現,構建出的評價指標體系能準確的分析工程機械專業類畢業生的質量等級,為學校和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定借鑒。對于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模型的建立,本研究采用了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薩蒂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層次分析法(AHP)。層級分析法(AHP)是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2]。
1.2學校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的選取是關鍵。為了提高教學管理質量,提高畢業生質量,應全面、科學的選取評價指標,構建評價體系,使各項指標的選取和設計能綜合、客觀和真實地體現畢業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本課題組成員通過調研、查閱資料全面的對社會人才進行了需求性分析,發現“通用性”人才頗受歡迎,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專業人才素質、知識、技能的培養。本文從基本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社會能力四個方面對工程機械專業畢業生質量進行分析,確定目標層、評價準則層以及評價指標層,進而可得到遞階層次結構模型[3],建立畢業生質量學校評價指標體系。
2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指標體系
2.1構建原則與方法
畢業生進入社會的表現與畢業生的質量息息相關。畢業生的質量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高職院校持續發展的重要生命線。目前評價指標體系中,對于社會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還未完善,缺乏教育界外部的聲音,致使評價體系的效度和信度降低,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社會評價是指用人單位根據一定的標準和準則,對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所進行的價值判斷。高職院校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根據培養目標、評價對象、社會需求以及目前的各種規章制度和科學理論等進行的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4]。本文綜合文獻、現場調研和理論分析三方面,建立高職院校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指標體系。
2.2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目前高校人才的培養基本分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學術型人才主要針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客觀規律的研究,基于理論層次方面的研究,而應用型人才主要研究實際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屬于技能型人才。工程機械專業面向行業企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具備工程機械電液控制技術的運用、經營、開發、設計和管理等專業核心能力,掌握工程機械技術的理論知識、應用技術和操作技能,從事工程機械設備的設計、安裝、調試、維修、技術管理和營銷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對于其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體系指標的選取要科學、合理、結合實際。通過深入企業調研,發現大部分用人單位比較注重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工作態度、抗壓能力等方面,筆者通過整理調研結果,將高職工程機械專業社會評價建立知識、技能、素質三個一級指標;專業知識、相關知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工作態度等10個二級指標,各個指標占有一定的權重[5]。
3結語
通過分析工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深入企業調研相關用人要求和標準,課題組成員在合理的選取工程機械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分別建立了畢業生質量學校和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社會評價和學校評價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建立畢業生質量的社會評價指標體系。高職院校可以及時了解畢業生質量信息,感受社會人才發展需求,適時發現社會對人才標準的變革,從而及時進行教育改革,建立合理的學校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技能型人才。學校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引入行業企業專家的參與,不僅有利于行業企業適時監督和了解高職院校的辦學,而且可以促進高職教育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優秀畢業生。
參考文獻:
[1]韓伏彬.大學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理論前沿,2012(4):51-55.
[2]姜廣君,呂昊東.高校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高教學刊,2015(17):62-63.
[3]林中忖,譚金意.試論高職高專教育畢業生質量標準[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4,6(3):7-10.
[4]劉君.企業參與高職院校教學狀況調查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5(35):32-35.
作者:王栓巧 房佳慶 單位: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機電與暖通工程學院 呼和浩特市農機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