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坑灌區節水改造渠道工程技術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恩平市西坑灌區節水改造為例,對灌區渠道工程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對渠道縱橫斷面的設計、渠道襯砌加固、水閘改造設計等技術工作,通過系數驗算得出,經過節水改造后,西坑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由原來的0.498提高到0.620,節水改造效果顯著。
關鍵詞:西坑灌區;節水改造;渠道工程;設計要點;分析
1工程概況
西坑灌區于1963年建成投入運行,距今已運行了50余年,位于恩平市潭江一級支流蓮塘水上游的牛江鎮,灌溉水源為西坑水庫,灌溉范圍涉及君堂鎮、圣堂鎮、良西鎮、沙湖鎮、牛江鎮,以及76個行政村。灌區多屬丘陵地區,地形由北向南傾斜,灌區內耕地面積0.43萬hm2,設計灌溉面積0.43萬hm2,現狀有效灌溉面積0.33萬hm2;有5條灌溉渠道,總長31.52km,渠系建筑物277座。由于資金匱乏,灌區渠道并未進行過技術改造,致使灌區內渠道破損、塌坡、滲漏嚴重,造成水資源浪費。灌溉供水設施的破損,使得灌溉率無法達到灌溉設計面積,導致農作物產能低,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西坑灌區渠道進行節水改造[1]。
2渠道工程改造
根據上文灌區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改造措施。
2.1渠道設計流量
西坑灌區渠道輸水工作方式采取續灌,各渠道設計流量由其控制的灌溉面積乘以相應的凈灌水率,再除以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求得。最小流量由其控制的灌溉面積乘以最小凈灌水率,再除以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求得。其計算如式(1)~式(2):Q支=W支·qη支以下(1)Q干渠=W干渠·qη支以下(2)式中:Q支為支渠IDE設計流量,m3/s;Q干渠為干斗IDE設計流量,m3/s;W支為支渠灌溉面積,萬hm2;W干渠為干斗的灌溉面積,萬hm2;η為灌溉水利用系數;q為凈灌溉率,(m3/s)/萬hm2。
2.2各干渠流量規模確定
干渠渠道設計流量按照各支渠流量自下而上,即由渠尾往各自的渠首疊加,并除以干渠有效利用系數得出,如式(3):Q干=∑Ai+10.9+Ai干(3)式中:Q干為干渠的設計流量,m3/s;Ai干為干渠斷面處支渠設計流量,m3/s;∑Ai+1為推算斷面以下各支渠的設計流量之和,m3/s。選定流量根據現狀渠道運行情況,不小于干渠推算流量分段確定。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GB50288—2018),加大流量系數均按照25%進行選取,由此可計算出,總干渠渠首設計流量為6.60m3/s,加大流量為8.25m3/s;南干渠渠首設計流量為2.10m3/s,加大流量為2.63m3/s。通過各渠段的現狀及流量情況來看,在保持渠道原來設計縱坡的基礎上,結合渠道當前的情況測出縱斷面以及橫斷面,做到少挖少填;此外,對渠道進行清淤,邊坡進行修整,各段渠道設計成果如表1所示。
2.3渠道加固方案
由于本工程渠線比較長,地形復雜,為此,不同渠道需要根據當前的現狀選擇不同的襯砌方案,常用的渠道襯砌方案為混凝土護坡、重力式擋墻、C20混凝土矮墻+斜坡三種方案[2]。2.3.1混凝土護坡護坡采用C20混凝土,100mm厚,邊坡1∶1.5,護坡頂設封頂板,300mm寬,護坡腳設齒墻,尺寸300mm×300mm。護底采用C20混凝土,100mm厚,底下設石粉墊層100mm厚。護坡頂以上渠道邊坡采用草皮護坡,渠頂設石渣路面100mm厚,路寬2.5m,兩側設C20混凝土路緣石,尺寸為120mm×300mm。2.3.2重力式擋墻。擋墻采用C20混凝土,墻高1.5m,頂寬400mm,邊坡坡比1∶0.35,背坡垂直。護底采用C20混凝土,100mm厚,底下設石粉墊層100mm厚。擋墻頂以上渠道邊坡采用草皮護坡,渠頂設石渣路面100mm厚,路寬2.5m,兩側設C20混凝土路緣石,尺寸120mm×300mm。2.3.3C20混凝土矮墻+斜坡。擋墻采用C20混凝土,墻高0.7m,頂寬400mm,背坡垂直,邊坡坡比1∶0.35。護底采用C20混凝土,100mm厚,底下設石粉墊層100mm厚。擋墻頂以上渠道邊坡坡比為1∶1.5,采用草皮護坡。2.3.4方案對比選擇。(1)方案一:混凝土護坡。C20混凝土護坡100mm厚,每3m設一道20mm伸縮縫,護坡上設排水孔,邊坡1∶1;適用填方渠段。該方案造價400元/m,價格是所有方案中最低的一個。(2)方案二:重力式擋墻。C20混凝土重力式擋墻,墻高1.5m,墻頂寬度0.4m,背坡垂直。邊坡坡比1∶0.35,適用受地形影響不能放坡的,該方案造價1300元/m,價格比較高。(3)方案三:C20混凝土矮墻+斜坡。C20混凝土矮墻+斜坡,坡腳設置矮墻,墻高0.7m,墻頂寬度0.4m,背坡垂直,邊坡坡比1∶0.35,墻頂按1∶1.5放坡,適用靠山渠段,防沖護腳,該方案造價700元/m,價格相對較低。通過以上幾個方案的對比,總干渠、南干渠根據各渠段的實際現狀選擇安全、造價低、耐用、便于管理的襯砌加固方案,對不同渠段的兩岸采用以上襯砌方案進行加固。
2.4水閘改造
各種水閘組成部分大致相同,主要由進口段、閘室段、出口消能段組成,按《水閘設計規范》(SL265—2016)進行水力計算和閘室穩定驗算。本次改造渠段共有水閘8座,其中,擬拆除重建6座,加固1座,不處理1座。本工程屬于現有灌區技術改造,因各閘原始設計資料遺失,無法進行水閘現狀結構、穩定等驗算工作,只能通過現場檢查結合運用情況分析問題,提出處理措施。經過現場檢查,水閘結構形式有漿砌石結構,也有混凝土結構,大部分比較殘破,漏水現象非常嚴重,閘頂僅限行人通行。水閘閘門破損、啟閉設備無法使用,現狀無啟閉室,管理困難。為此,根據各水閘現狀情況及存在問題,分別確定其改造措施。對于拆除重建的水閘,其重建規模尺寸利用以上計算理論進行計算,結合水閘現狀,分別確定其設計要素。為了便于管理,水閘均采用成套鑄鐵閘門。需要拆除重建的水閘基本原址重建。各類水閘現狀及設計情況見表2。
3渠系水利用系數
灌區全部改造工程實施后,所有干渠渠道襯砌率達100%。灌區支渠、斗渠、農渠襯砌率基本達90%。干渠、支渠、斗渠均采用續灌方式。根據西坑灌區實際情況,本次灌區配套改造工程渠道水利用系數取值: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數取0.900,支渠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數取0.730,斗渠至田間的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855,整個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20。西坑灌區在進行改造之前,其農田灌溉水利系數只有0.524,灌區渠道改造工程實施后,渠系水利用系數由0.524提高到0.657,增幅達25.4%,基本達到節水改造要求,所有干渠渠道襯砌率也達到100%,灌區支渠、斗渠、農渠襯砌率基本達90%,基本滿足農業生產的用水需要[3]。
4總結
西坑灌區的渠道工程在經過節水改造后,其灌區水利用系數不小于0.650,改善灌溉面積0.33萬hm2,逐步恢復灌溉面積0.10萬hm2,這不僅能解決灌區下游灌溉用水緊張、供需水矛盾突出的問題,還能有效減少渠道滲漏、水資源浪費的問題。與此同時,通過對渠道的節水改造,可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能,提升西坑灌區灌溉質量,為農業的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秦勇,劉彬俠,鄭云云.淺析平涼市崆峒區涇河灌區提升改造工程規劃[J].地下水,2019,41(2):68-69,102.
[2]胡少文.江新洲灌區節水改造技術要點分析[J].陜西水利,2020(11):90-91,94.
[3]張春暉.基于遼陽灌區工程節水改造效益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45(7):190-192.
作者:梁小龍 單位:江門市科禹水利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