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與廣播電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新舊媒體之間的關系
如今的社會已經是信息化的社會,信息的傳遞促進了時代的發展,而如今的時代已經不是單一的媒體發展時代,信息的傳遞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傳播,以滿足各種人群的需要。就上述的主流媒體發展歷程來看,新媒體的出現不能夠完全的取代傳統的主流媒體,其只是對傳統的主流媒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使得傳統的媒體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2.1廣播與報紙的對立與共存廣播的出現對報紙媒體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廣播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占據了媒體的主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報紙的發展。但是廣播的語言具有一定的生動性,但大大消減了新聞的嚴肅性,在這一方面廣播不如報紙。所以,在當時,廣播雖然是居于主流地位,但是嚴肅性的新聞信息傳播依然要依靠報紙。在當時的社會中,廣播的出現只能說是打破了報紙的壟斷地位,使得信息傳播的渠道得到拓寬,人們了解信息的途徑變得多樣化,但是不能夠籠統地認為廣播電視取代了報紙媒體。2.2電視沖擊廣播的發展電視出現之后,極大地滿足了人們聽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因此被人們所推崇,而且電視信息傳播利用衛星傳送,信息的傳遞速度更加的快捷,使得人們快速了解信息的愿望進一步實現。廣播面對電視的挑戰,消弭了一段時間,但隨后又重新崛起。在經過創新改革之后,廣播形式得到了改進,在媒體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時代里,各類媒體憑借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分別占據著不同的傳播市場份額。沒有哪一類媒體能夠說絕對被新媒體所取代,但是原來一種媒體獨霸天下的局面卻再也無法出現。
2科技進步的新寵兒——網絡與新媒體
隨著時代的進步,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西方社會開始發展。特別是1996年,在美國政府提出建立“網絡信息高速公路”的口號后,互聯網技術在全球得到了迅猛而長足的飛躍式發展。網絡線路的大規模建設和開通,傳播信息速度的提高,電子信息的便于搜集、整理、復制和存儲,上網資費的下調,個人電腦器材價格的下降,使得網絡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最為便捷的信息傳播工具,而人類社會也進入到“信息爆炸”時代。作為傳統媒體的報紙、廣播、電視,顯然對網絡這一新生事物的挑戰有些估計不足,甚至是茫然不知所措。互聯網技術的提高和電腦的普及,網絡傳播手段和方式的多樣化,使得傳統媒體的傳播優勢大為下降。網絡可以使用文字、圖片、動畫、聲音、視頻畫面等所有現行主流媒體的傳播手段來傳遞信息,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傳播。在傳播某項信息時,網絡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信息傳播符號。網絡的優勢不僅在于傳播速度,更在于它采用的是一種全息的傳播方式。同時,網絡的這種信息傳播,還是一種開放式的傳播。廣大受眾在相對被動的、長時間接受傳統媒體單向信息傳播的模式之后,發現了一種可以參與并控制的傳播媒體,顯現出了對網絡極大的熱情和關注。一時之間,公眾的眼球被最大程度地吸引到網絡上。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呈現多元文化交融的特點,個人價值觀的差異也愈來愈大,個性化表達的自我意識日趨加強。網絡的這樣一種極強的參與性,恰好符合當下人們對自我意識凸顯表達的時代需求。新媒體,是新的科學技術進步而帶來的產物。而新媒體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于已有媒介的形態而言的。新媒介的形態處于不斷變化和延展的過程之中。就現階段而言,新媒體是指任何以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為基礎,通過寬帶無線、有線、衛星網絡的各種現代傳播手段,傳播數字化文字、聲音、圖像信息的媒體。其典型特征是數字化基礎上各種媒介形態的融合和創新,通常具有互動性。新媒體的主要形態,包括數字電視、網絡電視和手機電視等。
3廣播電視媒體面對新媒體挑戰的對策
傳媒所使用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改變著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和觀念,使得信息以多種樣態和更加便捷的方式,傳播到人群中去。在現今社會,沒有哪一種媒體可以獨霸天下,正如擁有了電燈后,并不妨礙蠟燭繼續傳播光明,不同的媒體在不同的地區、人群中擁有著不同的關注度。因此,一個基本的觀點可以確定:傳統媒體不會被新媒體所完全取代,但是新媒體會分割已有媒體的受眾占有率。電視媒體所作的傳播作用僅僅是提供節目預告和選擇樣本的參考作用。而這一點恰恰是體現了電視缺乏互動和選擇性的劣勢,也是傳統的廣電媒體應對新媒體時,底氣最不足的一點。廣播電視面對新媒體的挑戰,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應對。
3.1改變傳播觀念,切實為受眾服務
廣播電視從業者應該切實意識到,一場爭奪受眾注意力的競爭已經開始了,原有的“魔彈論”傳播觀念時代的優越感不應該再有了。媒體的競爭,說到底,就是節目內容的競爭。制作出受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才能真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受眾為本的觀念應該深刻地進入每一個廣電從業者的心中。這種以受眾為本的觀念,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必須要從節目的策劃、實施、制作以及最后的包裝上全盤考慮。只有做出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節目,才能從根本上贏得受眾。“三貼近”不是空頭的政治要求,而是實實在在的節目制作理念。
3.2主動利用網絡資源,開啟網絡電臺、電視臺的新空間
廣播電視應主動利用網絡資源,是指各級廣播電視臺應該正視網絡的便捷性等優勢,開設各電臺、電視臺的網站,既可以宣傳廣電自身的品牌效應,便于受眾進一步了解廣電媒體,又可以將本臺的精品節目上傳,進行節目的二次售賣,供受眾選擇和點播,反復收看。這就彌補了廣播電視線性傳播中,節目內容只能收聽收看一遍、大量優秀節目浪費的缺陷,同時也把對節目的選擇權交給了受眾,增強了與受眾的互動,贏得了節目多次播放的新空間。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新華網已經開通了自己的“新華視頻”板塊,其中大量優秀的視頻節目,已經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3.3調動群眾參與到廣播電視的節目制作中
隨著攝像技術和錄音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到個人音像作品的制作。網絡上許多個人視頻以及“播客”的出現,都充分說明了現代人對影視制作技術的熟練,以及自身對個性化表述的強烈述求。廣電媒體要認識到這一現狀,努力發動受眾參與到各類節目的制作中來。例如,組建本臺的群眾DV記者組,讓普通人拿起手中的攝像機,像新聞工作者一樣,報道新聞。這類舉措,既能夠充分補充電視臺的節目來源,又能最大程度調動受眾參與節目的積極性。受眾不但接收到了信息,還親自參與了信息的制作,能夠吸引較多人關注節目內容。同時,廣電媒體應注重媒體活動的策劃和開展,走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老百姓關心、關注的具體問題。結合節目的制作和媒體活動的展開,拉進傳者與受眾的距離,密切傳者與受眾之間的關系,使受眾產生一種“我的媒體”的內心認同感。
4結語
綜上所述,新科技時代下,新興媒體的出現對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是卻不能夠說新興媒體已經完全地取代了廣播電視媒體。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廣播電視要想做到可持續發展,就要不斷地進行自身的創新,積極接受新媒體的挑戰,從而改進自身的不足,在贏得受眾支持的同時,樹立良好的口碑,在市場競爭中確立優勢,從而實現穩步發展。
作者:周欣 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五四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