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綜合素養提升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進入了融媒體時代。媒體融合已經成為當下廣播電視新聞發展的主要趨勢。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難度加大。想要推動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需要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正視自我,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和業務能力。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記者
融媒體時代,媒體資源變得越來越豐富,逐漸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信息傳播途徑也多樣化。在這種時代背景影響下,民眾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已經不再僅限于傳統的電視和報紙,各種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對廣播電視媒體造成很大沖擊。廣播電視臺意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并鼓勵記者進行改革、創新。很多新聞記者感受到了危機,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一、融媒體時代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提出的要求
在當下融媒體環境中,信息傳輸速度越來越快,社會思潮也變得更加多元。在此背景下,新聞記者應該堅定政治立場,提升政治敏感性,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發展。政治合格,是對新聞工作者最起碼的要求。融媒體時代優秀新聞人才的標準,首先應當是政治堅定。政治立場決定著媒體人的選擇和方向。必須牢牢堅持黨性原則這一根本原則,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絕對忠誠于黨、自覺服務于黨、堅定緊跟于黨,在新聞宣傳中始終做到愛黨、護黨、為黨,始終做到講黨性不含糊、把方向不動搖、抓導向不放松。必須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一不變靈魂,并化作實際行動,指導新聞實踐,真正做好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政治敏感和新聞敏感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密不可分。這里說的政治敏感,其實就是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它是新聞敏感的核心。政治敏感度高的人未必新聞敏感強,但一個新聞敏感性強的人,一定要有相應的政治敏感。只要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不斷加強政治理論、方針政策學習,不斷了解、摸清變化中的情況,他的政治敏感度就能不斷提高。作為新聞記者,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新聞記者需要時刻謹記保障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維護公眾利益,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傳播良好社會風氣。記者的政治敏感源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時局政策的準確把握。社會責任感是記者對黨、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一種強烈沖動,對記者捕捉新聞起著關鍵的作用。記者的責任感越強,不但觸發新聞敏感的機會越多,而且產生的動力也越大。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必須嚴守新聞宣傳紀律,進一步增強政治鑒別力,始終做到把方向不動搖、抓導向不放松,站在輿論斗爭的最前沿,高舉旗幟打頭陣。
1.樹立融媒理念
媒體融合是時展的趨勢。新聞記者在工作中也需要積極樹立融媒體思維。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一定要積極轉變自身理念,不能將融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補充。要打破傳統媒介時代的思維定式,形成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認識、新觀點、新理念,在價值理念層面充分融合并達成基本共識,為實現融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水平提升奠定思想基礎。融媒體時代的開放包容理念、豐富多元理念、共生共享理念,最終融合落實到輿論引導工作中,以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目標,這是贏得輿論斗爭主動權、鞏固主流意識形態的必然要求。在融媒體時代下,很多新興技術應運而生,主要表現為云計算和大數據。新聞記者應積極學習這些新技術。除此之外,在如今的融媒體時代,大眾思維模式已經發生了轉變。因此,新聞記者需要針對受眾的實際需求來制作新聞產品,以贏得受眾的支持。
2.提升專業技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也受到一定影響。新聞記者需要不斷學習,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新媒體知識,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更新自身知識體系,努力成長為專業能力較高的人才。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應該加強對媒體行業相關政策的研究。對于新媒體行業中出現的新概念也需要及時了解研究,確保自身能夠熟練操作各大主流新媒體平臺。新聞記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會接觸到不同類型的人,所以他們還需要學習一些社會學、心理學知識,保障自身知識結構的豐富性。
3.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融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門檻降低,新媒體上的新聞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相關平臺要建立科學的媒體信用評價機制,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媒體人員的監督。新聞記者要堅持為人民服務,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避免出現虛假新聞和有償新聞,讓公眾能獲取到最真實的新聞信息。
三、結語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的來臨,為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帶來了很大挑戰。新聞記者應該審視自我,提升工作能力,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善于設置議題,突出媒體特色,精準定位受眾。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敏銳性,創新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機制、創新手段。本文從融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入手展開分析,希望能夠促進新聞記者綜合素養的提升。
作者:楊弘筠 單位:本溪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