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技術在廣播電視無線覆蓋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有線電視數字化的實現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技術、運行、成本、前景等,我們在農村構建數字化電視前端平臺時,需要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保證節目內容符合農民的實際需求,并充分利用農村地區已有的資源配置,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優化,以保證數字技術在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中的運用能夠取得良好成效。根據成本低、穩定性高的需求,可按照思路“本地自辦節目源/衛星數字節目源/有線網絡節目源→MPEG2編碼器→多路節目復用器→QPSK調制器→數字MMDS/MUDS發射機→發射天線”構建數字前端,然后以“MMDS下變頻器/MUDS天線→數字機頂盒→終端設備”的方式構建用戶接收端[1]。在技術的選擇以及設備的選擇方面,根據傳統廣播電視的技術標準以及無線傳輸技術的特征,針對農村地區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詳細的選用以及論證,采用DVB、MPEG-2等設備,實現TS的實時輸出,保證TS流和衛星接收保持一致,并符合EN300408以及ISO13818標準中的內容。之所以摒棄QAM,選用QPSK,是因為QPSK更符合無線傳輸的需求,并且QPSK在頻道資源充足的基礎上,其接收門檻相對比較低,且技術更加成熟,成本更加低廉,能夠在滿足農村用戶需求的基礎上迅速占領農村市場[2]。在信號傳輸以及信號覆蓋方面,可采用目前多數農村地區已經覆蓋的HFC網,采用其中的610-700MHz頻段,實現數字信號的全覆蓋,或采用各個小鎮的MUDS以及高山臺的MMDS,構建出無線信號覆蓋網絡。
二、數字傳輸覆蓋系統的構建
這里主要論述以“MUDS”為基礎實現對鄉鎮全覆蓋的模式,若區域內存在MMDS,則可用于日后的大范圍覆蓋。MUDS選用470-800MHz實現有效傳輸,考慮到多數電視機的最高接收頻率為MHz,用戶端在無需變頻設備的情況下,就可實現對該頻段頻率的直接接收,就可由發射天線、發射機、饋線來構成MUDS系統。通過QPSK調制處理后,經過已有的HFC網就可實現有效發射。MUDS系統并不是單方面的數字化,它可有效實現在多個分米波相鄰頻道的全方位數字化,以達成良好的多路數字化覆蓋效果[3]。并且,數字化MUDS系統并不同于各地農村應用的模擬發射系統,MUDS系統對于功率的需求相對較小,覆蓋范圍15km只需要8W就可實現有效傳輸,并且MUDS系統是按照平均值計算,不會形成多路干擾,信號發射質量相對較高。另外,要注意CA系統的構建,保證用戶只能夠收看已經授權的廣播電視業務,這也是確保有效管理的關鍵內容。CA系統構建需注意將輸出明文轉變為密文,避免傳輸內容被非法竊取,具體要考慮到機頂盒、IC卡的協同作用,遵從DVB標準對加密方法進行設置。
三、用戶接收系統
用戶接收系統主要以電視機、機頂盒構建。機頂盒由QPSK調諧器、復用器、處理器等構成,在調諧器經過有效轉換之后,QPSK調諧器可直接調節出MPEG-2的傳送流,并輸出相關基礎數據流。數據流經過處理器處理后,完成圖形或者音頻的編碼。用戶接收系統的構建相對簡單,但文章所述的方式具有較高的實效性,符合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的發展情況。
四、接收系統的調試
因我國多數地區農村實際情況特殊,多數地區的農戶分布較分散,所以需要尤其注意接收天線的調試。若系統采用上述方法構建,那么室外天線的接收頻率就需要調整在45MHz-860MHz,天線的安裝要保證無外物遮擋,且天線的角度、位置要對準信號發射塔。在安裝完成后,建議采用場強儀對實際傳輸效果檢測,并記錄載噪比、信號強度、發射陰影、接受范圍等參數,最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即可。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多數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的全面覆蓋一直受限于光纜聯網,而我國農村居民分布相對分散,有線電視建設投入大、效果差、管理難,所以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發展一直很緩慢。對此,筆者在文中詳盡闡述了數字技術在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中的運用,望廣大從業者對其有足夠的認識,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完善相關技術方法。
參考文獻:
[1]蔡莉莉.淺析數字電視技術在有線電視網絡中的應用與發展[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3):80-81.
[2]姜繪.數字電視技術在有線電視網絡中的應用與發展[J].西部廣播電視,2019(8):249-250.
[3]王聚才.當前有線電視網絡中數字電視技術應用及發展前景[J].數碼設計(下),2018(9):203.
作者:程雪飛 單位:海原縣文化旅游廣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