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路徑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和難點,從堅持文化素養熏陶、深化文化體驗感悟、豐富文化育人成效等方面,開展了高職院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探究。高職院校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發揮文化的育人功能,達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成效。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職院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要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項目,構建品牌化的文化育人教育模式,切實增強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
1高職院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分析
1.1形成立德樹人育人氛圍
高職院校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導青年學子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增進文化擔當,達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成效。高職院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舉辦校園文化精品活動,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能使年輕大學生在活動中耳濡目染,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青年學生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作用,增強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其家國情懷,弘揚傳統美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立德樹人的良好育人氛圍。
1.2助力文化特色教育發展
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揮優秀傳統文化陶冶學生情操、涵養學生心靈的作用,不斷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提升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只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才能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并促使學校內涵式發展[1]。廣大青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的未來和生力軍,從學校教育入手,從青年學生抓起,學校應通過各種途徑的宣傳普及,讓學生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歡樂,這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與繁榮發展很有意義,也是最具潛力和效力的途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開展,能提升學生傳承的意識,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增強青年的保護意識,有助于傳統文化在他們心中扎根。學校應充實藝術教育課堂,將普及教育與素養提高相結合,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校園內營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學習氛圍,形成職業教育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品牌,助力高職院校文化特色教育發展。
2高職院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難點分析
2.1部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家國情懷的集中體現,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高職院校的在校大學生大多是“00后”,他們中的不少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還比較簡單,對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節日文化、本土文化的內涵了解比較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記憶比較模糊。比如,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印象不夠深刻,對傳統節日的風俗了解不多。在社會上部分商家的營銷下,國外的一些節日逐漸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些同學對外國的一些節日比較感興趣,而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理解比較膚淺。再如,有些同學對流行音樂等比較感興趣,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藝術部分不夠了解,與傳統的藝術表演形式、表演風格距離比較遠,接觸比較少。所以亟須讓學生接受普及教育和素養提高相結合的文化素養熏陶,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歡樂。
2.2部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不足
在高職院校開展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實施愛國主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開展文化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平臺。高職院校大多以工科為主,大部分工科學生注重專業教育教學的學習,注重實習實訓、實踐操作,以及對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因此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素養和較高的職業能力水平。但有些同學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不了解,所以亟須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廣泛開展,使大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潛移默化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廣泛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提升大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3高職院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探究
3.1堅持文化素養熏陶,融入課堂教育教學
3.1.1強化課堂知識教育。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育教學,可加強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2]。堅持文化素養熏陶,通過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增設系列選修課程,開展傳統文化普及教育等方式充實藝術教育課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引導教師充分挖掘專業課程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推進專業教學與文化育人相輔相成[3]。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和欣賞活動的開展,可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熱愛,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提升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本領。3.1.2加強思政教育融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深入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闡釋現代教育意義,積極挖掘育人因子,通過解析傳統文學作品、歷史名人故事等,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內涵,以便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4]。弘揚傳統文化,增進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們奮發圖強、敬業守信、創新務實,樹立為社會奉獻的堅定信念,進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政治素養和人文藝術素養。
3.2發揮實踐育人功能,深化文化體驗感悟
3.2.1加強文化社團建設。依托文化社團開展文化實踐活動。組建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生社團,如國學社、文學社、書社、藝術社等,并配備優秀的指導老師。將經典國學、優秀民俗融入學生文化社團活動,以文化社團為平臺,傳承國學經典文化。例如,精選名篇佳作,指導學生日常開展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的活動;推動學生社團舉辦形式多樣的傳頌經典活動;開展經典作品賞析會;舉辦漢字書寫、書法比賽等活動。以此吸引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從中接受熏陶和教育,從而加強文化傳承,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氛圍。3.2.2創新社會實踐形式。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培育其愛國主義精神。組織實施新時代社會實踐精品項目,開展大學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通過走訪革命歷史博物館,參觀歷史名人故居舊址,探訪歷史文化古跡,開展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以及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等社會公益項目,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走出校園,參加歷史古跡的講解和保護,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當地文化資源的保護,讓同學們更近距離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以及呵護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動性。3.2.3搭建藝術實踐平臺。搭建藝術服務實踐平臺,發揮實踐育人功能,開展第三課堂體驗式與參與式相結合的傳統文化教育。鼓勵和引導師生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節目的編排和創作,在思想性和親和力上下功夫,讓節目走心入心,讓傳統文化更加鮮活。開展校內外展演,組織大學生進社區、進鄉村,通過各種形式的舞臺,舉辦公益性宣傳演出。大學生通過展演名家名段、經典橋段,將愛國主義精神、中華美德搬上舞臺,和廣大同學、校外群眾一起接受精神的洗禮。用青年學生的蓬勃朝氣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在藝術演繹中潛移默化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展示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樹立文化自信。
3.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文化育人成效
3.3.1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舉辦各類傳統文化講座,邀請藝術名家舉辦專題報告、講座、藝術漫談,開展經典作品賞析會,開設“文化沙龍”“藝術名家講堂”等,以陶冶學生藝術情操。以開展傳統體育運動、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巡禮月、“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為平臺,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項目,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3.3.2深化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打造特色品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利用傳統節日等重要時間節點,來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5],組織“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相關習俗及來歷,讓他們過好傳統節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舉辦猜燈謎、包粽子、賞月等積極健康的傳統民俗文化節目,開展緬懷先烈、敬老等活動,讓學生領會和傳承傳統節日中的文化內涵,了解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以推動傳統節日更好地浸潤青年大學生的心田。3.3.3提升文化涵育功能。凝練大學精神,形成特色校園文化育人品牌。充分挖掘校史資源,發揮校史、校風、校訓、校歌的教育作用,依托校史館、文化館、博物館等豐富的教育資源,注重利用入學教育、畢業典禮、校慶日等契機,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與校史、校風、校訓相關的校園文化育人活動。強化校園環境獨特的文化育人作用,不斷完善校園文化設施,在校園設施、景觀建造等方面體現校園文化特色,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環境優雅、功能齊備的環境文化,讓青年大學生在優美的人文生態校園、和諧的校園育人環境中健康成長。3.3.4創作優秀網絡文化。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加強學校網絡陣地的建設和管理,依托校園網站、微博、微信、易班等陣地開展網絡文明教育,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教育活動,構建網絡思政陣地。積極培育網絡文化精品項目,推進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建設,全面加大網絡優質內容供給。加強網絡文化的指導,積極動員師生參與“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等,創新形式載體,注重傳統文化要素在網絡文化中的應用,鼓勵和指導學生的優秀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和推廣,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
4結語
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的重要體現。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職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激勵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成才,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持續自我提升的有益途徑。新時代,高職院校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堅持文化素養熏陶、深化文化體驗感悟、豐富文化育人成效。充分發揮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助力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堅強意志品質、踏實肯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參考文獻:
[1]鄧新云,馬勛民,歐彥麟,等.新時代背景下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探索[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25(5):47-49.
[2]于瑜.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4):87-88,91.
[3]邱冬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4):51-52.
[4]沈江平.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重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113-116.
[5]章鳳紅,宋廣強.高校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育人功能的三重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119-123.
作者:汪勇萍 單位:福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