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診科護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方法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天津市靜海區醫院60例急診科護理人員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字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缺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情況比較,觀察組非常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滿意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明顯,可有效提升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診科;護理;護理管理;基礎護理;醫療風險;護理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60例急診科護理人員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納入標準:均為我院急診科護理人員,均自愿參與,依從性較好。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者。觀察組女性29例,男性1例;年齡21~26歲,平均(23.64±2.12)歲。對照組女性30例;年齡21~27歲,平均(23.66±2.13)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管理,接診后立即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協助完成各項檢查,通知醫生,做好分診治療準備。觀察組:行護理風險管理:(1)接診護理。急診接診后,3min內做出反應,與患者家屬保持聯系,詳細詢問病史及病情狀況,了解發病時間及用藥情況,記錄相關信息。(2)運轉護理。到達現場后,立即對患者情況進行檢查,給予吸氧、心電圖檢查等,對具有嚴重疼痛患者,可給予嗎啡止痛;心臟驟停者,立即實施心臟復蘇術,觀察患者病情,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再次對患者疾病史、用藥史及病情等詳細資料做出初步判斷。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安撫,消除緊張及恐懼心理,提升配合度[3-4]。(3)院內運轉護理。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使用藥物及治療措施,結合病情,做好健康宣講,提升疾病知識認知度,促使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較好的配合,聯系相關科室,做好急診治療準備工作。(4)轉運途中護理。平穩移動患者,避免晃動,神志清醒者,給予心理護理,建立治療信心及勇氣,促使治療順利開展。密切注意各留置導管是否順暢,避免脫落,觀察針頭是否穩妥,避免藥物外滲。
1.3觀察指標
根據相關制度,自制護理治療評價表,內容包含:服務態度、基礎護理、患者管理、規避糾紛、護理執行規范、應急能力及消毒隔離,每項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該項護理質量越好。統計兩組護理缺陷及護理滿意情況,內容包含:護理差錯、護理事故、護理糾紛,其中護理滿意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缺陷及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兩組護理缺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情況比較,觀察組非常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滿意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滿意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明顯提升急診護理質量,減少急診護理中的缺陷,降低治療風險。通過制定規范化急診急救措施,明確崗位職責,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將被動護理轉變為主動護理,提升護理積極性[5-6]。本次研究中,通過分階段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心理護理,緩解緊張情緒,提升疾病認知度,從而能夠及時主動配合各項護理措施,確保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風險護理管理能夠明顯提升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確保患者安全性,從而提高護理滿意情況。研究顯示觀察組非常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此外,研究發現,在兩組護理缺陷對比中,觀察組各項護理缺陷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進一步降低護理缺陷,降低護理風險,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綜上所述,急診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明顯,可有效提升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任瑩,蘆良花.優化護理分組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0):894-895.
[2]朱秀琴,鄭娜,劉清華,等.急診內鏡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護理風險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8,33(5):25-27.
作者:黃平秀 單位:天津市靜海區醫院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