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病房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在急診病房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措施與成效。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94例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化分組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47例患者,對照組采用急診科常規護理管理干預模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模式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投訴率、不良事件發生率、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投訴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急診病房管理中開展風險管理,不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投訴率,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急診病房;應用效果
護理風險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其在預防風險事件及尋求處理措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急診病房的患者病情復雜且危重,有極大的不可預見性和風險性,加之患者的流動性大,護理人員工作任務繁重,且工作難度大,因此急診病房屬于高風險區域。一旦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疏忽大意,就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對醫院近期隨機選取的47例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醫院急診科病房中接受治療的9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重癥肺炎患者46例,車禍患者28例,外傷患者20例,基于隨機分組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為26~8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30例,女17例;年齡為24~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①進行檢查。醫護人員需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實施常規檢查,了解患者患病史和過敏史。②與患者家屬溝通。通過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取得患者家屬的信任。告知患者家屬患者住院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并嚴格規范患者的飲食和生活問題,禁忌煙酒。③做好預后工作。手術結束后,經觀察無大礙可將患者從急診室轉至普通病房。時刻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了解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并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1)完善急診病房管理制度。規范的急診病房管理制度,是保障急診病房舒適環境的基礎,應嚴格規范家屬探視制度、患者出入標準等。除此之外,醫護人員還應帶頭規范自己的行為,將制度貫穿于日常工作中去[3]。(2)成立護理風險小組。由具備豐富護理經驗和熟練操作技能的護士長和護士組成護理風險小組,分析和評估在護理急診患者時容易發生的護理風險,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同時還要制定急診護理的緊急預案,以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持續性改進護理質量管理和安全性管理,從而完善護理風險制度。(3)完善醫療設備及備用藥品。急診科患者通常病情復雜且危急,如果護理人員在面對緊急情況時能夠及時正確的處理,就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這就需要急診科護理人員完善醫療設備及備用藥品,同時還要加強對急診科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訓,熟知各類急救藥品的適應癥及用法和用量,定期檢查搶救藥品,以避免藥物過期[4]。(4)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大多數急診患者由于擔心自身病情都會產生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長期處于低沉的情緒中,極易影響治療效果。患者對自身恢復不抱希望,便會不愿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從而降低康復速度。因此,加強對患者的心理關懷非常重要。從精神上鼓勵并支持患者,教導患者樹立積極的心態,緩解自身不良情緒,從而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5)加強護理人員素質培養。扎實的專業能力是提高治療安全性、降低護理風險的重要保障。在護理人員開始工作時就應接受嚴格的考核制度進行篩選,并定期進行護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為了避免引發醫療沖突,還需醫護人員具備良好的心態和較強的溝通能力,避免患者出現抵觸情緒,在遇到意外情況時可以冷靜、準確地處理[5]。
1.3觀察指標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94例急診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內容為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總共有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層次,以%表示。統計患者的投訴率和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發生率越高表明護理效果越差;患者投訴率的百分比越低,說明護理效果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投訴率為8.51%,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63%;觀察組患者的投訴率為0.00%,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2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7.23%,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87%,兩組患者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由于急診患者病情復雜多變且危急,因此急診科是醫院中護理難度較大的科室之一,急診科的護理工作對整個醫院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如果護理人員在對急診患者的護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從而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對急診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顯得格外必要。以往急診護理工作中經常出現問題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急診護理人員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意識,其在護理工作中不能有效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急診患者自身疾病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加之急診科新業務的開展,增加護理工作的風險性。沒有制定完善的急診科制度,加之缺乏對制度的監督和落實,因此會出現無章可循、制度形同虛設的情況,增加了護理風險。急救設備和藥品準備不全,擴大了患者治療風險。急診科護理人員自身素質較低和溝通方式不當,加大了護理風險。在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通過交流溝通增進彼此的信任感,以便于后續的治療,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另外,還應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并盡量用輕松、易懂的方式為患者解疑答惑。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要為患者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注意動作要輕柔、言語要溫和、態度要和藹[6]。綜上所述,在急診病房中采用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降低患者投訴率,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迎今,徐長妍,初喆,等.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觀察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4):237.
[2]吳楊玲,黃曉銘,陳秋云.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綜合病房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6):64-65.
[3]葉輝莉,李艷蘭.護理風險管理用于急診觀察病房護理管理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8):36-40.
作者:錢芬英 單位:長興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