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大數據應用與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闡述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傳統服務理念在大數據環境下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而發生改變,指出大數據應用能夠推進服務創新、推廣閱讀、優化館藏資源和人員配置,提升館員的素質,提高服務水平,從而讓更多的師生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實現優質的服務轉型。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
在高校圖書館應用大數據分析,以提升其服務水平與質量。近年來互聯網的應用,電子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人類社會迅速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已經在許多領域都有了實際運用。高校圖書館應該是數據密集度較高的服務部門,因而,更應有廣闊的大數據應用前景。高校圖書館應抓住大數據發展的契機,利用圖書館有龐大信息資源的優勢,分析好數據資源。將數據資源逐漸轉化為潛在的知識服務[1]。全面、深刻地對大學生的圖書借閱情況以及用戶網站瀏覽等數據信息進行收納、整理分析。從而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智能化以及網絡化的優質服務[2],提高自身的整體管理水平,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1高校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在大數據應用下的改變
1.1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不再以收藏豐富的紙質資料,單一的借還紙質圖書,搜索查找資料為主
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員的服務能力需要體現在個性化服務上,服務重點體現在多樣性、精確性、高效率的服務模式中。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讀者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早在2016年,在武漢舉辦的“未來城市圖書館發展理念與趨勢”國際研討會上,曾任上海圖書館館長的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吳建中就說過:“第一代圖書館以藏書為主,第二代圖書館以外借為主,今天的圖書館正在向第三代邁進,將以人與人的交流為主[3]”。他認為圖書館將成為知識、學習和交流中心[3]。而高校圖書館更是廣大師生學習、交流和知識為中心的第二課堂。因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傳統的流通借閱受到了沖擊,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借閱量逐年下降,紙質圖書的利用率越來越低[3]。高校圖書館應加強數字化資源建設,吸引讀者到圖書館來。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在大數據環境下如何改變服務模式,提升其服務能力,為讀者提供更快捷、更精準的優質服務。
1.2大數據應用與高校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適應
高校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理應順應大數據應用。①大數據環境下,紙質資源的服務模式已經不是主要的圖書館服務模式了。然而,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崗位設置依舊以流通閱覽為主[4]。當大數據應用于圖書館的時候,高校圖書館首先就要改變的是服務理念,同時需要革新傳統的服務模式,加強流通閱覽館員隊伍的建設,進行人員的重新配置和優化機構的改革。②數據時代下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圖書館服務,高校圖書館應努力培養本館人員,為服務轉型提供強有力的隊伍。這就要求本館職工都要積極主動去學數據知識,培養大數據素養,提升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力。甚至可以組建一個技術團隊,發揮隊伍的優勢,讓高校圖書館在大數據環境下實現更快、更好、更優質的服務。讓以前單一被動的服務變得積極主動,從而提升服務質量。
1.3大數據有助于提升高校圖書館核心競爭力
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創新方面應用大數據分析處理,有助于提升其服務質量,加強其核心競爭力。具體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3.1大數據分析有助于實現個性化服務需求。通過數據分析,不僅便于讀者快速找到所需的資源,而且使得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服務成為可能。高校圖書館的智能化服務,讀者自助借還圖書,這就給讀者帶來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節省了流通管理人員的時間。流通管理人員可以有更多時間搜集讀者瀏覽和檢索內容和借閱情況的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歸納出對不同的讀者需求不同的信息后,給予不同的個性化服務。借助大數據及相關的技術,可以使高校圖書館實時掌握讀者動態并迅速做出相應的服務。為讀者提供更加及時的個性化服務,讓高校圖書館在發揮促進學術發展上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模式從滿足大多數讀者基本需求的普遍性,被動的服務轉向滿足每一個讀者不同需求的個性化、主動的服務。
1.3.2大數據有助于高校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在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下,讀者基本處于被動地位,雖然高校圖書館很多都有圖協會,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中來的不多。所發揮的實際作用極為有限。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強調的讀者參與,能讓更多的讀者參與到圖書館的管理中來,力爭構建一個大數據制造者、管理者、和處理者的一個大平臺。進行大數據的存儲、組織、獲取、分析和決策的公共服務環境。在讓讀者參與的過程中,和讀者直接交流,面與面的溝通形成一個緊密結合體,打破傳統圖書館的格局、建立資源共享,真正實現能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1.3.3大數據有助于高校圖書館推廣閱讀群體。大數據時代利用網絡查找使用校圖書館各類資源的人都是讀者。能有效推廣閱讀群體。這就要求圖書館館員要打破原來單一封閉的服務方式,從物理空間走出以開放的為主的思維模式,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利用網絡,以大數據的數據為依據,隨時可以給讀者提供他們所要的資源。高校圖書館一直“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這就更要在人性化服務等方面下功夫,讓更多的讀者來到圖書館,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大數據時代,隨著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文字已經從紙張閱讀到屏幕,很多人已經習慣在手機,電腦上進行閱讀,用戶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越來越明顯,對信息獲取便利的需求也越來越增強。這樣在導致傳統圖書用戶大量流失同時改變服務模式,加強數字的管理,利用大數據的分析處理歸類,在堅持紙質閱讀服務的同時也挖掘和優化數字資源,在削減流通閱覽人員同時增強大數據分析人員的隊伍建設。加強數據深度發掘;讀者信息技術發掘、包括讀者借閱數量、閱讀興趣等運用大數據技術了解讀者需求,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這支數據挖掘,分析團隊的建立,能夠熟練運作流通服務,形成有針對性的讀者服務模式,通過對館藏資源利用狀況的熟悉和了解,更能夠使圖書館掌握到讀者的閱讀需求,特點和流通管理,對閱讀推廣又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既優化了人員的配置,又實現了科學和動態的管理。
1.3.4大數據為高校圖書館各項事務提供參考依據。利用大數據技術為高校圖書館采購決策也提供了參考依據,更好地為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配置和數字資源提供準確參考依據。大數據的分析與運用到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中來,不僅改變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還能不斷拓展其范圍,及時更新數據庫,擴展網絡功能,無論對自建數據庫還是其他網絡平臺都能及時更新數據,提高讀者訪問數量。方便讀者及時與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1.3.5大數據有助于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館員需要發揮重要作用。館員是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前提和保證。他們能直接影響讀者對高校圖書館的評價。因而提高館員的業務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大數據分析處理方面的專家講座。有針對性地對館員進行崗位培訓。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提升大數據服務意識,轉變服務理念。此外,還需要引進一批相關的專業人才,采用傳幫帶的方式,培養館里專業的大數據館員,以便更好地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2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和知識服務中心,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活動提供信息服務和智力支持,圖書館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也必然成為圖書館發展的趨勢和根本要求。因此,在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必須意識到大數據對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加強數據意識,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圖書館員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提高信息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圖書館在整個學校的信息化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云風.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服務體系構建的戰略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9):38~40.
[2]李小燕.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服務現實困境與應用模式分析[J].科技資訊,2018,(3):250~251.
[3]董瑞敏.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轉型與創新[J].濟寧學院學報,2017,(2):121~123.
[4]劉激.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探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7,(25):10~12.
作者:楊芳 單位:南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