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服裝設計教育市場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當前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實際,高校應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理論結合實踐,加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的改革,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聯系,深化產學結合,逐漸使服裝專業教育市場化.
關鍵詞:高校;服裝設計;教育市場化
綜合國家統計局、商務部、工信部、行業協會等權威部門的統計信息和統計數據,糅合各類年鑒信息數據、各類財經媒體信息數據、各類商用數據庫信息數據,宇博智業撰寫了《2012-2016年中國服裝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較為系統、全面地分析了服裝行業的市場狀況和發展趨勢.報告中指出,中國服裝業現在主要呈現出四大特征:規模大、產量大、水平低、結構差.其中,水平低指的就是“服裝設計”水平低,這也是我國服裝業只能替別人加工高檔名牌服裝、自己的產品難以成名的原因.這樣的指責無疑打擊了我國的服裝教育,從側面說明了先進的服裝專業教育與市場脫節.中國的服裝業要想走出被人掐脖斷后的困境,必須著眼于打造世界品牌,這一需求督促服裝高校培養更多符合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服裝專業人才.因此,服裝專業教育市場化改革迫在眉睫.
1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現狀分析
服裝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許多高校應用實訓教學、多媒體教學、工作室教學等多種形式,但是仍然必不可免存在“紙上談兵”,“黑板上交游泳”的現象.有人說中國的服裝行業是一個能夠創造外匯,但并不能創造價值的行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服裝產業還停留在比較低級的加工層面,雖然也形成了一些品牌,但是缺少國際性的品牌,整體市場競爭力不強,這也從側面折射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
1.1教學內容滯后于市場需求
一幅油畫歷經歷史滄桑,歷久彌新,但是服裝設計不同于繪畫,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許多畢業生都反饋,學校老師教的東西沒錯,但是過時了.學生在校期間未能及時了解到新技術,新觀念,一旦畢業進入企業,只能從頭開始學習.
1.2教學方式單一
雖然國家一直在提素質教育,許多服裝高校也將課堂搬到了工作室,實訓場所等,但是許多高校呈現出換湯不換藥的狀態,大多數仍是按部就班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課,課堂練習,教師指導點評等.從教室換到工作室教學,并為從本質上改變服裝專業教育,仍然與企業實踐存在較大差距.
1.3教師對于缺乏經驗
許多服裝專業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從未參與企業的實際產品開發與生產,偏于理論,實踐實戰能力較弱,不利于專業教學.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有企業經驗,但是容易老調重彈,缺乏創新,不利于專業教學與市場接軌.
2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市場化改革策略
2.1教師隊伍市場化
要使服裝的專業教育市場化,教師是基礎.如果教師都不知道企業的真實情況,那么專業教育與市場接軌無疑是“空中樓閣”,無從談起.專業教師需要清楚的了解企業中服裝設計師的具體工作職責與內容,企業的設計師掌握什么軟件,具備何種技能,日常需要完成哪些文件的編制等等,然后,根據企業服裝設計師的真實工作,結合課堂教學特點,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最終才能展示出與市場貼近的課堂教學.高校在選聘教師時,學歷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門檻,誠然,較高學歷的教師具有更高的科研精神,能夠給課堂帶來許多前沿的信息,甚至讓學生接觸到服裝的高科技領域.許多高校會邀請服裝企業的專業人才做老師或者在學校中開設專題講座,向學生傳達最前沿的市場信息.但是,要使服裝專業教育貼近市場,這樣遠遠不夠.講座的效應相對比較短暫,服裝企業的專業人才專業技術過硬,但是未必能夠把握課堂,因此,筆者認為,高校要培育教師隊伍市場化.第一,專業教師必須是去企業工作,而非實習.許多高校的教師利用寒暑假去企業實習,但是效果甚微,最終流于形式,即使有所收獲,也不過皮毛而已.教師被派遣去學習,企業大多以“客人”的身份來接待,參觀完企業后教師就自由活動了,無所事事.企業不會分配事情請一個客人去做,即使教師主動要求參與企業的任務,也不可能深入其中,最終,企業實習的教師就淪為了一個看客.筆者建議教師企業工作時間至少一年,服裝產品具有典型的季節性,因此,企業產品的開發工作也具有明顯的差異,一年的時間可以讓教師充分的體驗服裝企業的淡旺季,從而更全面的了解服裝行業的實際情況.而且,一年的時間中,教師從基礎入手,逐漸深入,參與市場調研,四季產品的開發,訂貨會,庫存處理等系列活動,有助于教師了解服裝企業的各個方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教師是去企業工作,就接受企業制度的約束,企業方面管理,教師也能比較好的融入企業的工作氛圍中,否則就會一直是“編外人員”,無法融入其中,當然就無法真正地學到精髓.第二,專業教師在企業兼職.下企業工作,使得專業教師充分了解了企業的實際情況,教學更貼近市場,但是,變化是永恒的,所以教師要時刻保持與企業同步發展,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專業教師具備“教師”和“服裝設計師”雙重身份.教師在服裝企業兼職設計師,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可以保障專業教師的專業與市場接軌,而非紙上談兵.同時,利用企業的資源,可以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不僅可以應用于教學,同時也為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數據,將其總結凝練,最終也會形成大量的科研成果.此外,專業課教師具有“某企業設計師”的頭銜,一方面代表了教師的專業,另一方面容易讓學生產生崇拜心理,覺得老師“有才”,學生認可了老師,才會認可老師的教學,才會積極地參與.
2.2改造教學環境,環境育人
大學以某一職業為中心,接受系統化的學習,在還沒有走出校門之前,許多學生對于這個“職業”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想象中,而想象與真實職業的崗位職責可能相差甚遠,看不到,摸不著,教師的描述蒼白無力,很難將他們帶入真實的情景中,學校可以改造教學環境,設置與企業類似的場景,將學生帶入情景之中,讓學生首先就能進入“職業氛圍”.如在教學場所中布置當年或下一年度流行趨勢的PP板,時尚的服裝效果圖,成衣展示、面料小樣展示等;設置流動的課桌椅,圍桌布置,這樣可以方便學生展開專題討論,老師做會議的主持人就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他們思考,創新.
2.3改革作業形式
服裝設計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講解,展示,示范,指導等多種形式傳授服裝設計技巧,最終學生按照教師限定的主題進行“虛擬”的課程訓練,完成服裝效果圖、款式圖等作業.但是,這些是否是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是否有市場?能否經濟的大批量生產?繪制服裝效果圖、款式圖,是否是優秀的服裝設計師的必備技能?等等,存在諸多疑問.“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適當而優質的作業有助于學生鞏固深化課堂所學,也有利于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思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升華,也是教師改革教學的切入點.要使服裝專業教學與市場接軌,需要對學生的作業再設計,讓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變成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此外,學生作業可以適當減負,如以小組的形式團隊合作完成一份作業,減少作業量,但是提高作業質量要求,力求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逐步熟悉服裝企業常用文件類型,編制內容和要求,逐步接近企業的用人要求,實現學生畢業時就業零距離接軌.
2.4實戰化教學
許多高校都建設有大量的校內外實訓基地,開展實訓教學,讓學生更貼近企業實際.但是,模擬實訓存在諸多限制,如訂單、設備、場景等都與現實存在差距,而且學生在心理上講實訓當成課程來上,所以容易有懈怠心理.實戰化教學即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企業任務,在可能的情況下,安排出時間,將課堂搬到企業,由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承擔教學任務,教師負責管理和指導.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以給予適當的經濟獎勵,讓學生真實體會到“知識創造財富”,形成成就感和價值感,這種感覺會轉化成學生后期認真學習的動力.
2.5深化課程間的融合,凸現畢業設計效應
服裝設計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設計師設計的作品無法大批量生產,或者設計的作品不符合消費者需求.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是一個體系的,包含基礎設計課程、專業設計課程、服裝結構、服裝工藝、服裝材料學、服裝生產管理、服裝市場營銷等等,經過系統的學習,學生基本上掌握的全盤的知識,但是學生學到的專業知識是由不同的老師零散傳授的,需要有一條線貫穿起來,系統融合才能使學生更靈活的使用專業知識,實現增值.畢業設計無疑是一條很好的主線,串聯各門專業課知識點,在畢業前,綜合利用大學期間所學專業知識,交一份綜合的答卷.大多數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都是學校設定設計方向,學生做系列成衣設計,并完成成衣制作工作,最后做一個畢業成衣的動態展示.這樣,確實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做了綜合檢測,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許多不足.如許多學生為了壓縮成本,面輔料的采購能省則省;學校的設備有限,許多成衣的加工需要特種專機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許多成衣需要定制特殊的面輔料,而學生不具備此能力;等等這些成本、技術、面輔料采購、設備的問題都一定程度影響了畢業生畢業設計的效果.筆者認為,學校可以將畢業設計環節與公司合作,獲得公司的技術和資金贊助.如將畢業設計主題與某服裝公司的下一季新品研發主題融合,公開選稿,通過公司設計總監篩選的稿件,可以在公司中去完成制作,由公司采購部協助面輔料的獲得,公司技術部和生產車間可以提供相應的設備和技術支持,保障成衣制作效果.這樣,形成良性競爭,提高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最終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的整體水平.此外,也可以將畢業設計環節與服裝設計類大賽相融合,刺激學生的積極性.
2.6重視非專業課程教育
服裝設計專業的核心不是繪畫,而是創意,因此,服裝專業教育應立足于服裝,同時跳出服裝的圈子,設置一些創新思維培養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如藝術賞析、攝影、音樂、服裝創新訓練等課程,一方面,陶冶學生的藝術修養;另一方面,從另一個藝術方向刺激學生的創新思維.
3總結
針對當前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實際,高校應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理論結合實踐,加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的改革,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聯系,深化產學結合,逐漸使服裝專業教育市場化.
參考文獻:
〔1〕鄭美卉.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的市場化研究[J]..大眾文藝,2015(04).
〔2〕楊娟,徐蓼芫,楊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服裝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紡織教育,2011(02).
〔3〕李立立,徐菲.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平臺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02).
作者:張瀟 張繼紅 單位:江西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