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議蒙古族服飾刺繡中的顏色搭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科爾沁方言中,粉色被稱為“琿敦”。如今的科爾沁蒙古族刺繡工藝不但傳承了傳統的調色習慣,也開始搭配使用鮮艷的顏色。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現今的蒙古袍正逐步失去其實用價值,而蒙古袍上的刺繡也變成裝飾性和象征性的部分,顏色的過渡與處理也變得簡潔。服飾刺繡工藝中的顏色搭配習俗也隨著服飾的發展而在不斷演變。正如鐘敬文所言“每個民族的服飾,都隨著歷史發展和文化變遷而不斷產生變化。但服飾的變化與其他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不一樣,它有發展演化的獨特軌跡,即當各民族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日趨豐富復雜的時候,服飾的演變卻走著相反的道路,愈來愈變得簡便、大方。”[1](90)科爾沁蒙古袍的刺繡工藝中粉色的大量使用與蓮花有密切關聯。清朝時期,佛教的影響滲透到蒙古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科爾沁刺繡工藝中也開始大量出現佛教里象征純潔的蓮花圖案。這一刺繡工藝從清朝初、中期的視覺刺激較溫和、低調的混合色的調搭使用,到清末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科爾沁人繡蓮花時通常使用先畫后繡的方法,顏色則選用鮮艷的粉色,而不會繡出佛教典型的白蓮花圖案。蓮花葉子圖案則選用象征著繁衍、生機、發展進步而備受尊崇的鮮綠色。如今,科爾沁女式蒙古袍、黑色坎肩、蒙古靴及其他服飾上的刺繡通常以粉色花朵為主,綠色葉子作為襯托。這樣的調色手法,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兩種顏色反復交替使用,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刺激,粉中帶綠,綠中有粉,緊湊而不凌亂。不但凸顯了花卉的嬌艷,更體現著刺繡師的簡單、明快的審美趣味。粉色在蒙古族其他大部分地區不會被使用到刺繡工藝中,只在以科爾沁為中心的地區稱粉色為“琿敦”,并將這一顏色頻繁搭配使用。即使在與科爾沁接壤的阿魯科爾沁草原地區,粉色也被認為是不端莊的顏色;在喀爾喀等地區,粉色同樣不被使用到刺繡工藝中。在科爾沁蒙古族的認識中,鮮艷的粉色和綠色是給人以樂觀、親切和富有生機的顏色。如今的民間藝人更多的是依賴于個人認知、喜好和構思想法,而不再像清朝時期受到文人畫作和其他民族刺繡工藝的影響。這也是科爾沁蒙古人大膽革新和發展傳統刺繡工藝的體現。
金黃色和銀白色的搭配習俗中,要根據花紋的原圖來選色搭配,主要與花紋原圖的選擇和定位有密切關系。在科爾沁刺繡工藝中,金黃色、銀白色的搭配主要指把龍鳳圖案及自然景色圖案的原圖用金黃和銀白色的線盤花和繡制的工藝。這一刺繡工藝在民間口語中也稱作用金、銀線壓花。蒙古人推崇黃金、白銀,所以在刺繡工藝中用金、銀線繡制也不叫“刺繡”或者“盤花”,而是說用黃金、白銀在壓制,以表達尊重之意。金黃和銀白色的搭配手法主要源于元朝金、銀線的盤花刺繡盛行的歷史。元朝時期,蒙古族的王公貴族們珍視金、銀,并普遍使用在日常生活器物和服飾中。例如,一種在綢緞里夾雜金絲,被稱作是“納琪德”的珍貴面料被普遍使用,并有“賜貴族和武官們除服飾之外,每人獲有精美金線刺繡的皮腰帶一條,靴子一雙”。[2](312)等記錄。科爾沁蒙古服飾的刺繡工藝中,金、銀色的線多被用于帽帶,肩帶,長袍和坎肩的主體部分的刺繡當中。用于刺繡龍鳳圖等尊貴圖案及用金、銀線盤花的手法制作的自然景色圖案,則象征著使用珍貴材料以及富貴之意。
清朝時期的蒙古族刺繡工藝中,主要使用的是混合色的搭配手法,而不推崇鮮艷的撞色搭配手法。混合色中包括許多種顏色,這一手法主要使用合成色的相互搭配,在視覺上給人以清新、謙遜、柔和、端莊的印象。顏色的轉變也不是突然的,而是由深入淺,緩慢降色。兩種不同顏色的搭配中,非常注意顏色的深淺度,通常選擇相近的兩個顏色來調搭。這一工藝手法的主要特點是要求極高的藝術素養和以顏色的和諧變化表達深層寓意的能力。科爾沁蒙古服飾的刺繡工藝中混合色的搭配使用形成明顯特點,有其多種社會原因。在當時的科爾沁地區,大眾尊崇文人。清朝時期,科爾沁蒙古人極度重視教育和文化素養。蒙古人主要在“私塾,寺廟學校(宗教學校)和清政府主辦的公立學校”[3](336)接受教育,形成了重文化的社會風氣,當時的科爾沁蒙古人中盛行文人的端莊儒雅。與此同時,文人色彩濃厚的宮廷刺繡和山東刺繡工藝的普及也影響了科爾沁刺繡工藝的風格。宮廷刺繡工藝是當時具有最高藝術價值的工藝技術,從花紋原圖的構思,到繪制、上色等全部過程都有眾多宮廷文人、畫家、工匠及名家的參與;山東花鳥圖案的刺繡工藝也直接影響了科爾沁刺繡工藝鮮明的文人儒雅風格的形成與推崇。這一時期已受濃厚的佛教思想影響,關于服飾色彩的禁忌繁多。以黃色來說,黃色在中原地區是皇權的象征。黃色“自被唐代規定位為‘貴色’以來,一直為統治者所專用。”[4](344)滿族入主中原以后,宮廷服飾的規定中也沿用了漢族服飾等級的規定,禁止隨便穿著黃緞衣服和五爪龍圖服。與此同時,蒙古人也從元朝開始不能隨便使用黃顏色。元朝“規定微職者或平民須穿著深紅或棕色等謙虛顏色衣物”。[5](157)除以上原因外,隨著藏傳佛教的盛傳和發展,顏色的禁忌也越來越多。黃帽派①的喇嘛們為使自己區別于紅帽派,②推崇穿著黃色衣物。科爾沁蒙古族自信奉佛教之后,黃色被認為是佛家顏色,而形成了普通俗眾從服飾到刺繡中都不再使用黃色的習俗。由于這諸多因素,清朝時期的科爾沁蒙古袍的刺繡中不推崇使用過分明艷、鮮亮的顏色。
可見,科爾沁蒙古族服飾刺繡工藝中過渡色搭配習俗中,金黃、銀白色的搭配習俗以及混合色的搭配習俗在清朝時期較為普遍。而粉,綠色的搭配習俗則是現代科爾沁刺繡工藝改革和演變的結果。(本文作者:明蘭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