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空間下的創業法律教育路徑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創業法律教育普遍存在供給不足和供給不優的難題,以網絡空間為載體開展創業法律教育則可使這些難題得以有效破解。高職院校可通過建設創業法律教育網絡資源、實施網絡教學、整合師資力量、拓展在線法律服務等提高創業法律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創業法律教育;網絡空間;高職院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向著建設法治中國不斷前進”和“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斗”作為法治建設的長期戰略目標和治國理政的重大號召,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1]。法治中國對青年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素養對于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成長成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對創新創業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和保障支持,但由于大多數高職院校有特定的專業面向,法律教育方面的師資數量不足或質量不優,導致無法提供優質的創業法律教育服務。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優化創業法律教育供給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依托網絡空間開展創新創業法律教育可以打破時空界限,優化資源配置,不失為破解高職院校創業法律教育難題的有效路徑。
1以網絡空間為載體開展創業法律教育的優勢
網絡具有傳遞信息快、內容豐富、互動性強、易存儲、可檢索等鮮明的特征[2]。以網絡空間為載體開展創業法律教育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優勢。1.1學生學習的開放性傳統創業法律教育依托教室這一物理空間開展,受到教室的大小、設備條件以及教室時間安排和學生時間等各種限制,導致創業法律教育供給數量不足。而依托網絡空間開展創業法律教育則可打破物理空間和學生學習時間的限制,只要有手機和網絡,學生可以在其合適的任何時間地點進行學習,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同樣條件下可提供的創業法律教育供給數量得以成倍增長,能滿足更多學生的需求。
1.2教師教學的靈活性
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師教學受到諸多限制,如教師的數量、時間精力、身體狀況等。高職院校創業法律師資普遍匱乏,若要開出更多課程,師資隊伍質量則得不到保障,導致創業法律教育的供給質量大打折扣。而以網絡空間為載體的創業法律教育則可破解這一難題。學校可集中優質師資力量打造優質網絡課程,既優化了教育供給質量,又使教師教學具有了更強的靈活性。原理性知識被錄制成微課視頻永久保存,教師只需適時更新課程資源,在線答疑咨詢,定期組織見面課答疑解惑即可。
1.3資源獲取的便捷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向學生推送學習資源的形式一般為課堂上口授,或通過微信、QQ等各類群組推送,這些方式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不能及時保存容易忘記,無法加以歸類導致查找麻煩。建立創業法律教育網絡空間則可補足這些短板。學習資源可以永久保存在網絡空間,方便學生和教師需要時隨時取用;教師可對學習資源進行歸類,查找起來則更加便利。
1.4交流互動的即時性
以教室為物理空間的傳統教學模式的交流互動主要局限在課堂上,若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提出問題,一般而言下課后也很難再提出問題。待產生疑問時往往又因為無法及時聯系到教師而得不到及時解答。以網絡空間為載體開展創業法律教育,在網絡空間開辟交流互動、答疑解惑專區,學生在有疑問的任何時候乃至畢業以后,都可以在網絡空間提出疑問,教師可及時為學生答疑,師生交流互動的時空限制得以打破。
2以網絡空間為載體開展創業法律教育的實施路徑
筆者從2016年起嘗試依托網絡空間開展創業法律教育,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形成了較為有效的創業法律教育網絡教學模式和實施路徑。
2.1建設創業法律教育網絡資源
(1)建設創業法律教育網絡課程。網絡課程是開展創業法律網絡教學的核心。高職院校創業法律網絡課程應具備系統性、原創性、針對性等特征。創業法律教育網絡課程應由學校自主開發,以本校專業特點和學生情況為依據,針對該校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形成內容體系,將課程內容分解成系列知識點,由學校教師主講拍攝制作原創微課視頻。(2)建設配套網絡資源庫。教師開發的微課一般是對原理性法律知識的解析,不足以涵蓋實踐中遇到的各類法律問題,因此建設課程配套的網絡資源庫顯得尤為必要。教師可從海量網絡資源中篩選合適的文本、視頻類資源,根據自主開發的課程內容邏輯歸整到網絡空間并隨時更新,為學生自學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資源供給。
2.2實施創業法律網絡教學
實施創業法律網絡教學是高職院校創業法律教育的關鍵所在。網絡教學的實施環節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線答疑和線下集中答疑3個部分。(1)學生在線自主學習。學生在課程空間自主學習網絡課程和配套資源,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和效果檢測。創業法律課程建議以選修課形式開展,愿意選修的學生大多更具主動性,學習效果更佳。教師開放課程內容可選擇闖關式漸進開放模式,學生在一個知識點或一個章節內容過關之后方可進入到下一個知識點或章節的學習,以便更有效地鞏固所學習知識。(2)教師及時在線答疑。教師在網絡課程空間設置答疑解惑專區,方便學生隨時提出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24小時之內予以回復為宜。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由于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大多沒有創業經驗故而難以將自己置于真實的創業情景,難以提出問題。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教師可針對章節重難點設置討論話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3)線下集中答疑解惑。每學期可以組織2~3次線下見面課,線下見面課可以對課程重難點內容進行集中解析,或對學生提出的比較普遍的疑難問題集中解答,或邀請律師、法官等專業人士專題講座。一次見面課應有多名教師參與組織、主講、答疑,可更好確保線下見面課的實效。
2.3整合創業法律教育師資力量
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創業法律教育的短板。依托網絡空間開展創業法律教育可最大限度整合校內校外育人資源,優化創業法律教育供給質量。(1)建立校內創業法律教育專兼職隊伍。高職院校應以校內教師為主,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專兼結合的創業法律師資隊伍。該團隊教師應具有法律相關專業背景或至少有法律教育經驗。專職教師為主體、兼職教師積極參與,共同開發網絡課程、維持網絡課程日常運行、開展線上線下答疑解惑。教師團隊定期開展集體備課,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及法律相關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2)吸納校外創業法律育人資源。高職院校還應主動挖掘校外創業法律教育資源,吸納律師、法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等加入育人隊伍,作為創業法律教育的輔助力量,匯聚校內外育人合力。校外師資可為學生提供線上線下法律或政策方面的咨詢,可開設創業法律相關線上線下專題講座,校外師資豐富的實踐經驗是高職院校創業法律教育的有益補充。
2.4拓展在線法律教育服務
由于網絡打破了教與學的時空限制,網絡課程空間又可存儲海量資源,高職院校還可以依托創業法律教育網絡空間拓展法律咨詢、日常法治教育等服務。(1)法律咨詢服務。可在創業法律網絡課程空間開辟法律咨詢服務通道,創業法律校內外專兼職教師化身法律顧問,為學生日常遇到的法律問題提供力所能及的咨詢幫助,切實為學生解決難題。(2)法治教育服務。創業法律網絡課程空間可兼具學校法治教育功能,定期向學生推送相關法律資訊和案例,利用國家憲法日等契機開展法治教育網絡宣傳,形成學校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圍,提高學生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林.法治中國建設遵循“兩步走”發展戰略[J].北京日報,2017.
[2]于環,馮祖煜,姜禹辰,等.大學生法律服務網絡平臺建設的幾點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8(9):63.
作者:王芳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