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數民族學生法律教育認知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法律教育是我國專業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我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為保障民族團結和民族協同發展,就需要重視對各民族新時代的年輕力量進行教育培養,其中就包括對學生們的法律教育認知培養。基于此,本文章就對新時代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法律教育認知培養進行分析和論述,以期通過本文章的研究和論述來推動我國新時代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教育發展和水平提升。
關鍵詞: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法律教育認知
一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法律教育認知培養的重要性
(一)基于群體效應的法律教育認知培養重要性
目前我國少數民族高職教育教學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在我國各少數民族自治區及各地區的高職院校中都有少數民族學生的身影。另外,我國也十分注重對少數民族學生高職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目標帶領下,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所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高職學生需要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任這就要求少數民族學生具有較好的法律知識水平。并且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強弱還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各少數民族成員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
(二)從少數民族高職生素質角度上來看
良好的法律認知是提高和培養少數民族高職生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到了將法制教育和法律教育作為高職階段教育教學的重點,高職院校要圍繞著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法律認知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在畢業后將踏入少數民族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崗位上去,牢固的技能和優秀的法律知識是保障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知法、守法、用法的基礎,確保少數民族高職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的建設需求,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群眾基礎保障。
(三)從高職院校人才教育角度上來看
少數民族學生作為目前高職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法律意識培養是保障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內容。我國的教育教學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教化教育和德育教育,這是我國漢族歷史文化和漢族人文環境所造價的教育理念。對于少數民族學生而言,其與漢族文化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少數民族的自身思想和德育觀念也與傳統漢族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就目前的民族共榮的理念下,漢族和少數民族在德育觀念上需要進行交融和結合,要樹立正確的德育教育理念來培養新一代的人才,而高職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就是幫助少數民族學生了解和接納民族共榮下的法律法規的重要環節。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時效性和現實意義上來看都比較強。
二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法律教育認知現存的問題
目前,我國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法律教育主要以課堂教育為主,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受模式是目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法律教育的主要模式。目前的少數民族高職法律教育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少數民族學生的法律學習需求,及難以滿足社會對高職人才的專業化要求。從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表現上來看,其大多還停留在法律素質培養的基礎階段,即處在法律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的層面,但在這一層面上,我國目前的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培養都沒有取得較好的培養效果。從法律信仰和法治認知教育方面上來看,少數民族學生對民族本身的宗法的追崇度較高,以至于法律信仰主要圍繞著其民族宗法來進行養成和建設,這就導致了目前的法律教育所傳輸的信仰理念屬于外來信仰模式,很難自發地讓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掌握和了解,并很難有效進行法治認知的滲透和法律素養的培養。
三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法律教育認知培養策略
(一)注重普法課程建設,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法律認知
要想培養起少數民族高職學生良好的法律意識,就需要在進行普法課程建設的時候遵從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們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校內外普法課程結合的教育模式,以知識和事實的有機結合來實現法律觀念的傳導。例如,教師在課上進行普法知識教育的時候需要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通過案例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普法的內容和應用。同時以法案結合的形式讓少數民族學生們了解什么是法律允許的事情和什么是法律明令禁止的事情,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們自覺地進行行為的規范,做到守法和懂法。此外,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還需要注重權利與義務的價值明確,要讓學生們知道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無權則無義務。要讓少數民族學生們認識到,要想獲得相應的權利,就需要履行應盡的義務,反之,亦是如此。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在學習法律的時候還需要深刻地認識到,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而自己在維護個人權益的時候還需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
(二)做好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法德同步教育
法律與道德從根本上來看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法律教育的時候需要融合德育教育來進行開展。要通過德育教育來輔助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形成較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并幫助其構建有效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避免學生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少數民族高職學生誤入歧途。在進行少數民族法德同步教育的時候還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開展,要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和思想道德教育來讓其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并學會是非明辨,理論德育觀念,形成法律與道德良性建設的少數民族高職學生人才培養機制。
(三)注重心理教育引導,構建學法心理基礎
近年來我國高智商和高素質人群犯罪率正在逐日提升,尤其是高職、大學階段的人群為犯案多發人群,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就在于高職學生和大學階段學生的法律觀念匱乏及法律意識薄弱,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更是存在法律心理匱乏的問題。基于此,高職院校在進行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教育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對高職學生學法心理建設。對于少數民族高職學生而言,其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和情緒不穩定等心理問題,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注重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工作開展,幫助其克服不良的情緒所帶來的影響。此外,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在高職院校的人際交往、生活學習上都會存在一些無所適從的表現問題,并且其還要承擔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對于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心理極易產生心理障礙問題,并產生法律學習的抵觸情緒,基于此,高校需要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特點進行心理輔導課程和部門建設,通過有效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其正確地看待學習和生活,正確處理和釋放壓力。
(四)注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維權意識建設
少數民族職校生證據意識薄弱的關鍵在于我國法律文化和歷史傳統的影響。人際交往中,人們往往注重人際關系和人際關系,學生彼此借錢,由于情況,不要借記便條。如果對方因各種原因不付錢,那么原因不明。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生活中收集證據的意識。同時,要加強少數民族高職學生保護證據的意識。證據收集不僅更重要,保存也很重要。如果只收藏不注意保存,那么收藏的意義就不會體現出來。當一個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時,人們就無法獲得正義。保留各種借記通知單,電話記錄中的金融交易,銀行轉賬憑單等,這些都是自我利益的證據,如果丟失了,就有可能失去訴訟權益和機會。因此,加強保留證據意識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指出的是,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采用合法渠道,不得損害他人利益。也就是說,學生應該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從而有意識地守法、用法、遵法。
四總結
在本文章的研究和論述中,筆者就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法律教育認知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特點和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法律認知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作為我國未來祖國建設的接班人和少數民族振興的主力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法律認知提升尤為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各一線教師和教研人員需要注重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法律教育問題的深入發掘和原因探討,并通過積極的應對和解決來提高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法律教育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包麗敏.民族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法律文化意識培養路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33):135-136.
[2]古麗阿扎提•吐爾遜.關于少數民族地區高校人權法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人權,2007(06):37-40.
[3]鄒勇,蔡葵.新疆少數民族法律教育模式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3):54-55.
作者:吳建超 單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