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中醫婦科學建立形成性評價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形成性評價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動態、多次、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能客觀、全面地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整體考察與評估,并對其學習狀態進行反饋。有效的形成性評價有利于教學相長,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是整體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重要途徑。本教研室經過反復實踐,初步形成適用于自身的一套中醫婦科學形成性評價體系,并將在今后的實踐中實時改進與完善。
關鍵詞:中醫婦產科學;形成性評價;教學改革
形成性評價的概念是1967年M.Scriven.在《評價方法論》一書中首先提出,是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監控而非對整個學期或者學習階段的最終結果的評價[1]。在我國形成性評價的概念于1987年被引入,于2007年被引入至醫學教學中[2-3]。目前形成性評價在國內醫學教育中開展得越來越廣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來,各院校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在中醫教學中的重要性。中醫專業認證也明確提出,開設本科中醫學專業的院校必須建立學生學業成績的全過程評價體系,這是中醫學教育改革的趨勢。研究發現,形成性評價可提高醫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知識掌握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等[4]。中醫婦科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中醫臨床主干課程之一,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夯實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熟練掌握臨床操作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情感與態度以及在真實情景下臨床診治表現[5]。本教研室于2015年開始在中醫學本科專業中醫婦科學教學中引入形成性評價,經過四屆學生的實踐觀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6]。基于“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形成性評價”的目的和中醫婦科學的課程內容、特點,課程組經過反復實踐的調整總結,逐漸探索形成適用于自身的一套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其中形成性評價指標占50%,終結性評價占50%。主要從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及協作溝通能力、中醫臨床思維能力、理論知識記憶及應用能力5個方面來評價學生。
1開課前準備
為確保參與評價的所有教師有效貫徹形成性評價,每次開課前對所有授課教師進行培訓,向所有教師介紹形成性評價的操作流程。開展體備課,并告知所有授課教師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方案,制定形成性評價表。教研室建議教師在授課時及時發現學生問題,并對學生問題進行同行反饋,確保學生學習效果。
2學生學習態度的考核
通過學生考勤、課堂隨機提問和隨堂小測試課后作業等方式檢驗學生學習態度。這樣的評價要求覆蓋到所有的學生。且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自身體會,借助雨課堂、問卷星等進行隨堂小測試的方式優于課后作業,因為反饋及時,能保持良好的課堂師生互動,而有效良好的課堂互動是教學效果的最好保障[7]。
3多元化教學法考核能力
多元化教學法考核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協調溝通能力,中醫臨床思維能力。
3.1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其實施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課程組將閉經、異位妊娠等中醫婦科常見病設計編寫成包含教學內容的PBL病例,初步形成教研室自用的PBL案例集,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分幾個部分得出綜合評分。在PBL的教學中,學生獲取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填鴨式灌注的,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為解決問題而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因此通過PBL教學法可考核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等。
3.2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教學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深入,線上課程如慕課、微課等在全國以及世界范圍內迅速開展。一方面向學生推薦如慕課、精品課程、學術會議等好的網絡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在借鑒國內優秀中醫婦科學線上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目前基于Black-board平臺已經開通了中醫婦科學網絡課程,學生通過此平臺可獲取更多的相關知識,進行自我測驗,與授課教師互動交流等。借助于互聯網可以主動調整個體的“自主學習”,構建知識,培養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主要用于考核評價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本校采取的方式為在學生見習評價過程中選取中醫婦科典型病例,學生通過對患者采集病史、中醫四診、體格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并完成一份中醫婦科住院病例書寫這樣一個流程來了解疾病的臨床診療思路和流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除了做適度引導外,多數時間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情況。課程結束前由每位成員自評和互評,填寫自評表,教師和學生組長根據本次課程中學生表現,結合自評、互評分數從表達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分別對每名學生評分,學生也會根據教師的帶教能力及指導方法進行相應評價。
4理論知識記憶及應用能力的考核
依托本校“考易考試管理系統”課題組構建了標準化試題庫,并依據教學大綱及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的調整定期對標準化題庫進行補充優化。期中與期末考核均實行教考分離,確保考核客觀化及公平化。考教分離是對于中醫婦科學規范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中醫婦科學形成性評價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綜上所述,中醫婦科學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建立體現了“以臨床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在該體系中,多元化考核形式配合以多元化教學方法更加能夠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狀態以及學習效果。課程組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形成性評價方式能夠促進考核對象保持甚至提高日常學習緊迫感,使學生在整個學習期間都不松懈,積極地學習、復習新舊知識,有效彌補傳統考核方式學生平時松、期末突擊復習的緊張現象。另一方面,通過形成性評價考核對學生日常課程出勤率、聽課情況以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提問、分組討論發言及平時測驗等多方面考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促使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8]。同時,對教師的授課水平也起到了促進作用。然而本評價體系建立屬于初級階段,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與時俱進,根據教學效果及反饋進行改進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清華,王偉強,張放.形成性評估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7.
[2]曹妍,祁贊梅,曹雅明.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教育中應用現狀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23-62.
[3]HersheyS,BellMD.醫學生教育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J].李井泉,譯.中國全科醫學,2007,10(4):285.
[4]郭麗雙,李凱軍,王和仁,等.形成性評價對醫學生能力培養的促進[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7):822-824.
[5]余欣慧.形成性評價在中醫婦科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C].//中華中醫藥學會.第15次全國中醫婦科學術年會論文集:2015年卷,蘇州:中華中醫藥學會,2015:517-519.
[6]劉英蓮,周夏芝,岳雯,等.形成性評價在中醫婦科教學考核中的應用體會[J].湖南中醫雜志,2017,33(8):130-131.
[7]胡琦,曾光,唐燕萍,等.“雨課堂”在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醫教育,2020,39(1):58-60.
[8]余磊,梁永林,田永衍,等.中醫基礎理論課程過程性考核與成績的相關性分析[J].中醫教育,2018,37(4):47-49.
作者:周夏芝 劉英蓮 岳雯 單位:海南醫學院中醫學院中醫婦科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