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腹橫筋膜阻滯在婦科術后鎮痛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腹橫筋膜阻滯(Tap)在婦科腔鏡手術術后鎮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02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摸球法分組,對照組(51例)術后應用鎮痛泵,研究組(51例)行腹橫筋膜阻滯。比較兩組麻醉效果。結果:研究組術后1、6、12、24h時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0.943、10.905、11.479、16.026,P<0.05);研究組術后1、6、12、24h時Ramsay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4.528、3.849、3.481、2.610,P<0.05);兩組麻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0.000,P=1.000)。結論: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腹橫筋膜阻滯可改善術后鎮痛、鎮靜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手術;腹橫筋膜阻滯;術后鎮痛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隨機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02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納入標準: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Ⅲ級。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肺臟器疾病;合并嚴重精神疾病;對所用麻醉藥物過敏。摸球法分組,對照組51例,年齡32~72歲,平均(56.36±4.21)歲;體質指數19.52~25.63kg/m2,平均(22.02±1.54)kg/m2。研究組51例,年齡35~70歲,平均(56.41±4.25)歲;體質指數19.60~25.57kg/m2,平均(22.05±1.48)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兩組術中均行全憑靜脈麻醉:入室后創建靜脈通道,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采用3μg/kg芬太尼(人福醫藥,國藥準字81D067)、0.2mg/kg苯磺順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83042)、0.2mg/kg依托咪酯(恩華藥業,國藥準字H20020511)進行麻醉誘導。術中麻醉維持采用0.4μg/kg瑞芬太尼(人福醫藥,國藥準字H20030197)、3.0~3.5μg/L丙泊酚(阿斯利康制藥,批號X1800813)。手術結束前10min停止使用丙泊酚,并給予2mg/kg曲馬多(德國格蘭泰有限公司,國藥準字016731)。縫皮時停止使用瑞芬太尼。研究組全麻后在超聲引導下行腹橫筋膜阻滯:穿刺點為髂嵴與肋緣連線中點,進針至腹內斜肌與腹橫肌間隙,以1ml羅哌卡因(阿斯利康制藥,批號H20140763)注入,觀察藥物在筋膜間隙擴散時,回抽無血,在腹橫筋膜層均勻注入0.375%羅哌卡因20ml。以同樣方法行對側腹橫筋膜阻滯。對照組術中未行腹橫筋膜阻滯,僅在術后應用自控電子鎮痛泵,將0.2mg/kg地佐辛(江蘇揚子江藥業,國藥準字18120921)、3mg/kg凱紛(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E238R)以生理鹽水稀釋至100ml,注入鎮痛泵,速率2ml/h,自控鎮痛劑量1ml,鎖定時間15min。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analoguescoring,VAS)評估兩組術后1、6、12、24h時鎮痛效果,自“無痛”到“劇痛”以0~10分表示[6-9];以Ramsay鎮靜評分評估兩組術后1、6、12、24h時鎮靜效果。標準:焦慮不安為1分,合作定向良好為2分,困倦嗜睡但可對指令做出反應為3分,熟睡但對指令有反應為4分,熟睡對指令反應遲鈍為5分,熟睡不易喚醒為6分[10-12]。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不同時段VAS評分對比
研究組術后1、6、12、24h時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Ramsay評分對比
研究組術后1、6、12、24h時Ramsay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出現術后惡心嘔吐1例,占1.96%。對照組出現術中呼吸循環紊亂1例,術后惡心嘔吐1例,占3.92%。兩組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0.000,P=1.000)。
3討論
婦科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性特點,恢復快,但術后也極易導致出現疼痛感,引發應激反應,影響術后恢復,需探尋有效鎮痛手段。既往臨床多在術后應用靜脈自控鎮痛,經靜脈泵入局麻藥物,以減輕疼痛程度,但部分患者鎮痛效果仍不理想,且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較高。近年來,臨床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術后鎮痛中腹橫筋膜阻滯的應用,該方法可有效阻斷腹壁前側痛覺傳入,減輕腹部內臟痛、炎性疼痛、切口疼痛等,提供較好鎮痛效果。而且,在部分手術時間較長患者中,相較于局部浸潤麻醉,腹橫筋膜阻滯減輕術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更為理想。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術后1、6、12、24h時疼痛評分明顯更低(P<0.05)。而且可以看出,研究組術后1、6、12、24h時Ramsay評分也較對照組更低(P<0.05)。這說明腹橫筋膜阻滯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可獲得更為理想的鎮痛、鎮靜效果。分析是因腹橫筋膜阻滯可阻斷前腹壁神經支配,發揮鎮痛效果,且神經阻滯時間長(8~14h),符合婦科腹腔鏡術后疼痛發生特點;相較于靜脈自控鎮痛,腹橫筋膜阻滯還能更好緩解氣腹所致頸肩部疼痛。而在麻醉相關不良反應上,研究組僅出現惡心嘔吐1例,對照組出現術中呼吸循環紊亂1例,術后惡心嘔吐1例。兩組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程度均較輕,且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腹橫筋膜阻滯應用具有一定安全性。綜上所述,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腹橫筋膜阻滯可增強術后鎮痛、鎮靜效果,且麻醉相關不良反應少,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作者:陳曲敏 陳曲珍 廖瑞哲 單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安溪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