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干預預防婦產科感染的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婦產科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38.73±17.56)歲,手術類別:產科手術18例,婦科手術25例;對照組年齡26~63歲,平均年齡(39.27±18.49)歲,手術類別:產科手術19例,婦科手術24例。所有患者意識清楚,具有較高的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且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有術前泌尿系統口腔真菌感染、肺部感染患者,以及有惡性腫瘤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手術類別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入院后密切監測病患各項生命體征,定時測量病患的心率、血壓、體溫等指標,并及時填寫護理記錄,對患者整體身體狀態進行評估。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易受環境的影響,對病情的恢復不利。因此,護理人員需隨時與患者保持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適時調整患者心理狀態,以恰當、有效的方式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減少內心恐懼感。(2)日常護理:調整患者飲食習慣,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以提高患者身體免疫力;定時對病房按規定標準進行消毒,強化監管探訪人員防護工作,對已感染的患者拒絕家屬的探望;及時更換患者日常使用的餐具、床單等,并進行消毒,隔斷疾病的傳染源。(3)病癥管理:術中,觀察患者呼吸情況,是否暢通。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指標,并定時測量、記錄;定時更換傷口敷料,確保傷口的清潔干燥;攝入食物時要注意食物的溫度,不可過高,若患者出現咳嗽,應立即停止進食,以免造成吸入性肺炎。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感染發生率及術后恢復情況。感染情況包含泌尿道、皮膚、消化道、呼吸道、血液系統等感染;術后恢復指標包含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
觀察組術后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產科患者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年齡跨度較大,病種繁多,再加上復雜的生理解剖關系,使得患者在圍手術期間發生感染的機率增加[5]。感染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類,腹腔引流不暢、術中出血量過多、未嚴格按無菌要求消毒、換藥不當等均屬外源性感染,過度肥胖、營養不良以及高血壓、糖尿病、貧血、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屬內源性感染[6-7]。在多種原因的作用下,會明顯削弱患者身體抵抗力,引發感染。一旦發生感染,不僅會影響患者預后,加重了患者身體的不適感,還會降低患者護理滿意度[8]。近年來,護理干預效果在預測疾病發生及轉歸、臨床療效評價、藥物療效分析以及影響預后因素等各方面均有所涉獵[9]。研究報道稱,優質護理可減少術后感染發生事件,有助于改善術后針對性預防感染成效。隨著現代護理學的不斷優化,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已成為近年來醫療服務中護理工作領域發展的重點,秉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臨床診療指導下,結合理論知識以及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實施科學、安全、有效的護理工作,維持融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感,利于疾病恢復[10-11]。婦產科圍術期是臨床感染的高發期,通過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日常護理以及病癥管理等護理服務,采用科學的方法阻斷各類感染因素的源頭,嚴格按各項規范和標準對患者居住環境進行消毒,同時對病患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進行合理化要求,不僅能增強患者的免疫能力,還有利于預防和控制病菌傳播,以防發生醫院感染。除此之外,還應選擇合適的抗感染的時機,在短時間內實施藥物治療,降低污染的可能性,并確保藥物濃度能達到殺菌的作用[12-13]。從本次研究數據中可以看出,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感染發生率高于對照組(χ2=6.587),且高熱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均較觀察組長(P<0.05),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在婦產科圍術期感染預防中使用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縮短了術后康復進程,改善預后,降低感染發生率,促進安全質量。
作者:余春玲 單位:湖北省枝江市中醫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