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主診醫師負責制醫院績效獎金方案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進一步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專科建設和發展,促進中青年拔尖人才培養,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不斷提高社會和患者的滿意度,越來越多的醫院在臨床醫療管理中推行主診醫師負責制,同時醫院績效獎金涉及到全院各部門和職工的切身利益,需要同臨床醫療管理模式相適應,文章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例,研究基于主診醫師負責制的醫院績效獎金方案設計。
關鍵詞:主診醫師負責制;醫院績效獎金;績效管理
1背景介紹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現有績效方案分為醫師、醫技、護理及行政后勤4大系列。其中:醫師、醫技、護理系列分配方案的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工作績效、運營考核及KPI考核,工作績效主要考核工作量和工作效率,運營考核主要考核對成本的節約和控制,KPI考核主要考核工作的效果和質量。行政后勤系列主要根據科室類別、崗位類別及崗位等級分配績效獎金[1-2]。醫師、醫技系列工作績效參照美國RBRVS的原理,根據醫(技)師每個操作項目投入的時間,風險負荷、難易程度、資源投入等因素設置績效點數;護理系列根據“住院床日”“出院人次”及“人次或項目”計算工作績效,并確定了各個醫生組和護理組的點值。運營考核根據科室可控成本占業務收入比例設置目標值進行考核,運營考核為以科室為單位醫護合并考核。KPI考核各系列對醫院各項核心工作任務的落實完成情況,指標的設置以公立醫院改革、績效評價、醫院發展戰略和專(學)科發展為導向。目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績效獎金一次分配由醫院直接計算發放到科室,然后由科室自行進行二次分配到個人,隨著醫院主診醫師負責制工作的推進,為了更好地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需要對現有的績效方案進行優化,同臨床醫療管理模式相適應,將績效獎金直接分配到主診組和個人。
2主診醫師負責制方案
2.1設置醫療組單元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療組的設置依據專科的相關建設指南和標準,結合科室實際情況,按照指南和標準要求及各科室制定的亞專業方向,合理設置醫療組。醫療組管理床位規模根據科室特點確定,原則上非手術科室以每10~12張病床組建1個醫療組;手術科室以每8~10張病床組建1個醫療組。醫療組原則上由三級醫師組成,主診醫師1名、二級醫師和一級醫師數名。主診醫師負責本組的全面事務;二級醫師是主診醫師的主要助手;一級醫師負責觀察患者、匯報病情、病歷書寫等具體事宜。
2.2遴選主診醫師
主診醫師為三級醫師,已聘任副高1年以上醫師可參加競聘,科室遴選后報醫院確立;二級醫師為本專科在職醫師,可高職低聘;一級醫師可為本專科低年資醫師或專培醫師。主診醫師和組員雙向選擇,科主任根據整體情況調整平衡后確定組成,原則上1個醫療組應符合高、中、低三級醫師的配置,人數一般不少于3名。科室專職出診、專職教學及專職科研人員不入組,其余科室人員由科主任協調必須入組,并且只能歸屬某一個組。
2.3明確工作職責
醫療組是醫院基本醫療責任單位,主診醫師為醫療組負責人,在科主任領導下全面負責醫療組的醫療、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主診醫師向科主任負責,主診醫師及其組員全面負責患者的接診、住院、診療、出院隨訪等工作;二級醫師和一級醫師在主診醫師的指導下開展臨床工作并向主診醫師負責。各醫療組的醫療行為必須在科主任的領導下依法依規有序開展。各醫療組相對獨立,醫療質量和安全由各醫療組承擔。因醫療過錯發生的醫療糾紛及產生的賠償費用,由醫療組負責承擔相關責任。
2.4組織日常考核
醫院制定對醫療組考核的具體方案,定期對各醫療組進行考核,醫院每月對醫療組的效率指標、質量指標和患者滿意率等指標進行監控和分析。醫療組確立后保持相對穩定性,原則上主診醫師任期為兩年,兩年后根據考核或重新遴選決定是否繼續留任。組內二級醫師在確定后1年內不做調整,一級醫師根據輪科需要可最短3個月調整1次。
3績效獎金方案
3.1工作績效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醫生組實行“院科,院組”的工作績效分配方法,科室各主診組產生的工作績效60%由主診醫師進行分配,40%由科主任進行分配。主診組工作績效=∑項目點數×項目數量×點值。主診組可分配工作績效=主診組工作績效×60%。科主任可分配工作績效=∑各主診組工作績效×40%。護理組不根據主診組進行分組,由科室護士長根據工作需要統一進行排班,醫院根據“住院床日”“出院人次”及“人次或項目”計算工作績效后分配到護理組。護理組工作績效=出院人次點值×出院人次+住院床日點值×住院床日+人次或項目點值×人次或項目點數。
3.2運營考核
由于科室內部醫生組和護理組的可控成本較難區分,同時為了體現醫生組和護理組在成本控制目標上的協同性和一致性,運營考核為醫護合并以科室為單位進行考核,考核指標為可控成本比,醫院為每個科室設置可控成本比目標值。科室運營考核得分=目標可控成本比/當期可控成本比可控成本比=可控成本/醫療收入可控成本主要包括藥品成本、耗材成本、設備使用費、房屋使用費、設備維修費、零星維修費、信息化維護費、消耗性藥品支出、水電費、電話費、洗衣費及復印制作費等科室可以控制的成本。
3.3KPI考核
醫生組和護理組的KPI考核都為百分制,醫生組由醫院直接考核到各個主診組,護理組由醫院直接考核到各個護理組。KPI指標的設置及各項指標所占權重可根據醫院的管理需要進行設置。主診組的KPI考核指標主要包括醫療質量及安全、病案質量、平均住院日、區域外患者、中藥飲片及院內制劑使用情況、藥占比及秏占比等;護理組的KPI考核指標主要包括護理服務質量、護理安全、分級護理、中醫護理等。
3.4績效獎金一次分配
績效獎金一次分配指由醫院按照績效方案將計算后的績效獎金一次分配到主診組、科主任或護理組,根據工作績效、運營考核及KPI考核結果進行計算。主診組可分配績效獎金=(主診組工作績效×60%×主診組KPI考核得分)×科室運營考核得分+可直接到組的單項績效。科主任可分配績效獎金=(∑各主診組工作績效×40%×主診組KPI考核得分)×科室運營考核得分-科室承擔的扣款。護理組可分配績效獎金=護理組工作績效×護理組KPI考核得分×科室運營考核得分+可直接到組的單項績效。可直接到組的單項績效指可直接核算到組的單項考核獎懲,如:診查績效、膏方績效、醫保獎懲等。科室承擔的扣款指需要由科室整體承擔的相關人員支出:如:進修人員獎金、專科秘書獎金、科室承擔的護工、運輸工、清潔工勞務費等。
3.5績效獎金二次分配
績效獎金二次分配指主診組、科主任或護理組將一次分配得到的績效獎金二次分配到個人。主診組和科主任由醫院制定二次分配指導原則,其中:崗位年資占比為10%~20%,工作量占比為60%~80%,科內貢獻占比為10%~20%,由主診組和科主任制定具體方案報醫院備案后二次分配到個人。護理組由醫院制定統一的二次分配方案直接分配到個人。根據各護理組一次分配得到的績效獎金,首先分配夜班費和其節假日值班費等,剩余獎金再根據每個人工作量得分和個人考核得分計算出個人工作績效和個人考核績效金額。個人工作量得分根據每名護理人員的層級系數和實際出勤的班別系數計算,個人考核得分由科室護士長進行考核[3]。
4實施步聚及分工
主診醫師負責制及績效獎金方案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醫院各相關部門的配合,廣中醫一附院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步聚,并明確相關工作的負責部門。(1)確定各科室專職出診、專職教學及專職科研等不入組人員名單(負責部門:人事處)。(2)確定各科室主診組數量及各主診組分組人員名單(負責部門:醫務處)。(3)確定可直接到組的單項績效和科室扣款的項目名稱和標準(負責部門:財務處)。(4)對各相關信息系統進行改造,能夠準確地計算出各主診組和護理組的工作績效、運營考核得分和KPI考核得分(負責部門:信息部)。(5)做好相關信息系統數據的基礎設置(負責部門:各相關部門)。(6)新績效獎金方案過渡期的測算及調整(負責部門:財務處)。(7)新績效獎金方案正式實施后的宣講和解答(負責部門:財務處)。
5基礎準備工作
5.1組織管理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立了主診醫師負責制及績效獎金相關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領導小組全面指導主診醫生負責制及績效獎金相關工作的落實,負責對主診醫師負責制及績效獎金相關工作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進行審議;工作小組具體負責主診醫師負責制及績效獎金相關工作實施過程中的組織和協調,重大問題提請領導小組進行審議。
5.2床位統籌管理
為配合主診醫師負責制的推行,需要同步推進做好全院床位統籌管理工作,打破科室界限,參照機場與航空公司的關系模式,實現護理組管床位,醫療組管患者。同時鼓勵各主診組在專科范圍內多收病人,將收不下的患者收到其他病區,醫生跟著患者走,提高全院床位使用效率。
5.3基礎信息設置
需加強部門、醫療組、護理組及人員等數據信息的管理,數據統一口徑,明確數據的修改和審核流程,在醫院各信息系統中進行及時的更新和維護,同時明確各部門相關工作崗位的權限和要求。
5.4信息系統改造
為了及時準確地獲取各醫療組的工作量、KPI及收入成本等數據信息,需要對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改造,包括:門診住院系統、手麻系統、人事考勤系統、成本核算系統、績效系統等,確保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陳新平,翁云倩,鄭勝寒.主診醫師負責制下(Attending)的績效分配實踐與啟示———以H公立醫院為例[J].中國總會計師,2020(1):4345.
[2]吳少瑋,孫暉.主診醫師負責制下某醫院臨床科室醫療組現狀與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9,39(7):3435.
[3]周昀,程永忠,李為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診醫師負責制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5(11):816818.
作者:焦貴榮 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