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PDCA循環管理對兒科護理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環管理對兒科護理質量的作用。方法選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兒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入院順序奇偶性的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51例,采納常規護理)與研究組(51例,采納PDCA循環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穿刺技術、消毒隔離、基礎護理、病房管理四維度護理質量評分顯著較對照組高,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6.08%)均顯著較對照組(78.43%)高,組間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DCA循環管理可有效提升兒科護理質量,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PDCA;循環管理;兒科;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兒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入院順序奇偶性的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51例)與研究組(51例)。研究組中,女性22例,男性29例,年齡為1~6歲,平均年齡為(3.52±1.67)歲;病程在6~20d,平均病程為(13.62±5.66)d。對照組中,女23例,男28例,年齡為2~6歲,平均年齡為(3.68±1.61)歲;病程在7~20d,平均病程為(13.75±5.47)d。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患者家屬于研究前均知情,并閱讀、簽字“知情同意書”;(3)病情穩定者;(4)精神正常、意識清醒者。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者;(2)家屬不同意本次研究者;(3)合并惡性腫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4)臨床資料不完整者;(5)存在精神疾病、聽語障礙、抑郁癥、智力障礙等疾病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納常規護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加強病情觀察,告知家屬注意事項等。
1.2.2研究組
(1)P(計劃):分析當前兒科護理現狀,兒科護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護理人員服務態度不端正,對工作缺乏耐心和熱情,責任心低下。其次帶教老師不耐心、認真的指導實習生,部分操作讓實習生完成,增加了護理差錯發生率。針對上述問題,制定明確的改進方案和措施,包括具體方法、進度安排、實施方法以及預期目標等,根據護理目標以及方案合理分配護理人員,合理搭配低年資、高年資護士,最大限度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增強團隊精神以及責任心[3-4]。(2)D(實施):成立質量控制小組,主要由高年資護士組成,監督護理方案的實施情況,規范各個操作流程,定期進行實踐技能以及理論考核,每周至少組織1次小結,每月組織1次階段性總結,分析兒科護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措施[5]。(3)C(檢查):對照實施之前制定的護理方案和目標,檢查護理措施的執行情況,包括完成質量、護理實踐以及完成進度等[6]。(4)A(處理):總結P、D、C三個階段尚未解決的問題以及工作經驗,積極的提出改進措施,并引用到下一個PDCA循環管理中,四個階段環環相扣、周而復始、緊密銜接,保證兒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1.3觀察指標
1.3.1護理質量
采用科室自制護理質量評價表評估護理質量,由患兒家屬填寫,包括護理態度、護理技巧、基礎護理、病房管理四方面,每項均采用百分制,分值高低與護理質量高低呈正相關性。
1.3.2護理滿意度
以科室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評定護理滿意度,從護理態度、技巧、效果、方法四方面評定,采用百分制。(1)很滿意:大于等于80分。(2)滿意:大于等于60分。(3)不滿意:小于59分。總滿意度=(很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中,20例很滿意、29例滿意、2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6.08%(49/51)。對照組中,15例很滿意、25例滿意、11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78.43%(40/51)。研究組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1409,P=0.007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對臨床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凸顯在兒科護理中,小兒由于依從性較差,護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較大,傳統的護理方法過于單一、固定,僅局限于監測生命體征,遵醫囑治療,缺乏主動性,往往是被動服務,極易引發各種護患糾紛發生率,護理效果一般,現已不能滿足臨床需求,急需一種優質、有效、安全、全面的護理服務[7-8]。PDCA循環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又被稱為“戴明環”,是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戴明”提出,具體包括P(計劃)、D(實施)、C(檢查)、A(處理)四個階段,是一種具有連續性、統一性、完整性的科學護理程序,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9]。將PDCA應用于兒科管理中,明顯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執行力,明確了兒科護理目標,是兒科護理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安全的護理服務[10]。PDCA循環管理法改變了以往單純的文字培訓,融入了情景模擬、視頻、案例、圖文等元素,使兒科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責任心,將兒科護理從被動變為主動,及時引入到下一PDCA循環中,促使護理人員及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11]。PDCA循環管理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均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每一次循環都有新的目標,不停頓的周而復始的運轉,都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使得兒科護理服務更上一層樓,有效彌補了傳統兒科護理的不足,增添了醫院的護理服務形象。本研究示:研究組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較對照組高,P<0.05。在劉菊芳[1]研究中,護理總滿意度觀察組、對照組分別是97.8%、85.0%,觀察組顯著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說明PDCA循環管理在兒科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應當作為兒科理想的護理方法。綜上所述,兒科護理管理中采納PDCA循環管理,可有效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質量,贏得患者以及家屬滿意與認可,明顯降低了護理差錯發生率,有效彌補了傳統兒科護理的不足,值得臨床信賴[12]。
參考文獻
[1]劉菊芳.PDCA循環管理對提升兒科病房優質護理質量和患兒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2):1453-1455.
[2]王芳.PDCA循環管理對兒科護理質量的作用研究[J].護理實踐參考文獻與研究,2016,13(1):116-117.
[3]陳小雅.PDCA循證護理理論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效果研究[J].吉林醫學,2014,35(16):3582-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