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阿奇霉素的兒科臨床不良反應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兒科臨床應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方法選取56例在2016年5月~2017年4月江蘇省無錫市當地醫院收治的兒童患者數據,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口服阿奇霉素治療)和對照組(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治療),每組各28例。統計分析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8.6%)相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4.3%)較低,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兒科臨床應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靜脈滴注治療,一般治療方法首選口服治療,患兒病情嚴重時運用靜脈滴注方法,因此治療方式的選擇根據患兒病情狀況決定。
【關鍵詞】阿奇霉素;兒科臨床;不良反應
阿奇霉素是兒科常見的廣譜抗菌性藥物,能夠高度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及肺炎球菌等細菌活性,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同時能夠用于治療多種感染,例如軟組織感染、皮膚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等,也可預防風濕熱,且具有較小的毒副作用和較好的耐受性[1]。然而由于幼兒存在發育不完全的機體,且存在較低的抵抗力,容易在不合理用藥的影響下導致出現各種不良反應[2]。本文為探究兒科臨床應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選取56例在2016年5月~2017年4月江蘇省無錫市當地醫院收治的兒童患者數據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6年5月~2017年4月當地醫院收治的56例兒童患者數據為例,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口服阿奇霉素治療)和對照組(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治療),每組各28例。觀察組男女比例11∶17,年齡3~13歲,平均年齡(8.05±0.15)歲。對照組男女比例18∶10,年齡4~11歲,平均年齡(7.53±1.07)歲。在一般基線資料比較上,兩組不存在影響組間對比的差異,P>0.05,能夠實施對比統計。
1.2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均為兒科患者;②兩組家屬均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嚴重心血管、腦血管疾病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兒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42574)治療,該品用藥劑量為每天100mg/kg,其所需劑量主要按照患兒體重進行。1.3.2觀察組:給予觀察組患兒口服阿奇霉素(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42574)治療,該品用藥劑量為0.3g~0.6g,其所需劑量按照患兒病情恢復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5天時間,治療期間詳細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6.0系統軟件,n(%)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在治療病原菌感染方面,阿奇霉素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然而在阿奇霉素治療期間,諸多患兒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本文通過對兒童患者應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分析,本文研究顯示,運用阿奇霉素治療后,患兒主要發生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反應、過敏性休克及發熱等,通過口服阿奇霉素治療,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3%,通過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治療,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6%,可見,口服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但按照相關臨床記錄,醉酒樣反應、腎臟損害、肝臟損害、結膜充血、心動過速、呼吸衰竭及聽力損害等也是阿奇霉素治療的不良反應,但在本次研究中均未發生。因此,為有效控制不良反應的發生,應對兒科治療的日常監護不斷加強,同時在開始用藥前,對患兒進行嚴格的藥物過敏試驗。此外,阿奇霉素已經廣泛運用于臨床治療中,然而在運用阿奇霉素治療過程中,容易誘發各種心血管疾病發生,例如心臟病、心律不齊等,以往做過心臟搭橋手術或心力衰竭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高發人群,因此該類患者需要謹慎運用阿奇霉素治療。但對于兒童來說,他們存在較小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但在阿奇霉素用藥過程中也應當謹慎使用。綜上所述,患兒運用阿奇霉素治療期間,容易導致各種不良反應發生。因此,需要謹慎使用阿奇霉素這類藥物,在用藥期間對患兒不良反應密切注意,并有效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各種不良反應,必要情況下需要停止使用藥物。此外,運用阿奇霉素治療患兒期間,首選治療方式為口服治療,本文通過研究顯示,兒科臨床應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靜脈滴注治療,可在臨床中積極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卜曉珍,薛峰.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與藥學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6,14(11):29-30.
[2]謝易虹.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中的不良反應及其藥學監護[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12):88.
作者:劉斌 單位:無錫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