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電子商務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保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1世紀互聯網快速發展,人們熱衷于網絡消費的過程中,個人信息也在面臨著被泄露的風險,電子商務往來成為當前網絡侵害個人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部分不良商家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收集整理并使用網民的個人信息從中牟取利益,使得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難以得到有效保護。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的措施及相關條例。
【關鍵詞】電子商務;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保護
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逐步發展,傳統的應用范圍由單純文字處理以及信息傳遞逐步擴展至商業區域,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傳統的商業模式發生了較大的改善。隨著電子商務模式的出現,雙方主體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交易,并且互留個人信息有助于實現交易目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個人信息被篡改或者是轉賣等各類非法事件時有發生,當前保護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個人信息成為研究界的重點。我國立法對于個人信息保護存在一定的缺失情況,只有部分法律有所涉及,所以必須要構建科學完善的法律法規,有效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本文從以下幾方面講解個人信息內涵以及我國法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的實踐指導對策。
一、個人信息內涵
相關學者對于個人信息有著多元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個人信息也稱之為私人信息或者是個人數據。但是大部分學者們認為個人信息是識別本人信息的組合,包括了人的生理心理以及智力和個體、社會以及經濟文化、家庭等眾多方面。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個人信息被定為以下三類:
(一)消費時的基本信息人們在電子商務消費過程中,通常會提供詳細信息,包括姓名、住址以及電話號碼,在交易時自己的信用卡以及銀行卡也會被對方所知,這些是人們十分敏感的信息,甚至網上的收款號碼也通常會被泄露,但是大部分人們并沒有正確認識到這些信息保護的重要意義,但是這些都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
(二)網絡活動中的個人信息人們在進行電子商務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會將個人信息存儲至網絡中,在消費過程中將其作為個人信息存儲于網絡,主要包含瀏覽記錄、消費記錄以及聊天記錄等等。根據隱私權個人信息定義,個人如果并不想知道消費內容,卻因為在網絡上有相關記錄存在可能會被公開的危險,這便會威脅到個人的信息安全。
(三)網絡中存儲的個人信息由于大部分人們個人信息存儲于網絡之中,此種存儲主要劃分為兩種,第1種是存在消費者電腦中這些信息,極有可能存在被盜取的問題。例如第2種的是消費者的網絡存儲空間,在郵箱中的信息以及各個消費平臺中的相關信息,這些是十分隱秘的,例如存在交易往來的電子郵件,或者是消費者個人存儲于網絡中的通話記錄。
二、我國的法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法律針對個人信息保護證實程度較低,法律條款和內容近似于空白,并沒有制定出合理的規章制度,所以個人信息在受保護過程當中主要是通過民法。但是部分規定也顯然不夠充足,在執行過程當中的執行效率和執行責任不夠明確,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立法不夠集中,沒有專門保護部門在利用電子系統進行交易的過程當中,由于個人信息保護系統并沒有制定特殊的方式,當針對電子商務和個人信息檔案有所沖突時,只會依照《民法通則》當中的名譽權,來保護個人實際信息,并沒有涉及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條款。并且在刑法當中也只是針對嚴重違反個人信息的法律條款,如果只是輕度的侵犯,個人信息的侵害并沒有有效的進行實施,所以此項立法不夠完善,導致電子商務當中侵犯個人信息的現象經常會發生。由于違法成本會有所降低,所以導致違法亂紀事情經常會發生,所以要針對個人信息在立法當中的不足現象,進行機制的糾正,并且發現在法律當中混亂的狀態,并沒有科學的立法系統針對個人信息來進行有效的保護,極易會出現個人信息被盜用的風險,并且很多的相關法律條例在執行過程當中,由于力度不夠充足,執行不夠到位,很難起到規范的效果。
(二)懲罰機制有所欠缺由于當前法律法規對于個人信息保護機制不夠健全,大部分的違法行為是以刑事或行政處罰為主。在我國法律當中并沒有對侵犯個人信息設立相關的民事懲罰范圍,所以如果有不法分子侵犯個人信息時就可以推卸掉自己的民事責任。針對于侵犯個人信息的各項行為監管部門要認清相關責任,如果責任認定不夠清晰,則很容易會造成互相推諉責任的現象,從而對于各類商家和不法分子的處罰力度不夠充足,難以起到警示和處罰的作用,很多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當中對于個人信息保護權益重視程度不夠完善,所以經常會出現不合理的現象。
(三)消費時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充分在拋去立法不夠完善的現狀,部分消費者在利用電子商務進行購物時,自身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就不夠充足,所以在維權過程當中的法律保護觀念不夠完善,很多人在街頭就可以通過調查的形式來獲取個人信息,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個人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自身信息的重要性,很容易就被商家所提供的調查表格套取個人信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接觸到裝修或貸款的電話,這時候我們并不知道我們的個人信息,是在什么時候所泄露的,當此類現象發生時就可以有效的表明我們的個人信息保護不夠完善。
三、對個人信息立法保護的建議
(一)出臺相應法律,建立保護體系我國對于個人信息保護并沒有統一的立法要求,針對電子商務當中個人信息保護也并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所以我國在發展過程當中,要想提高個人信息保護的完善信息,要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進行逐步的完善。通過積極的借鑒西方國家在個人信息法律法規完善過程當中的策略,逐步的規范商家對于信息使用范圍的準確性,針對違法行為政府要對于商家做出嚴格的處罰,并且在處罰過程當中要嚴格的審查輕微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各項違法行為,加大處罰的整治力度,使違法成本能夠有效的提高。如果在處罰過程當中忽視了輕微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則很容易對后續工作開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構建科學完善的保護體系,進一步保障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個人的合法信息以及相關權益,才能夠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極大程度上的保障人們信息安全。
(二)建立電子商務市場制度電子商務市場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對于電子商務商家的資格準入和信用機制進行綜合性的測評,針對個人信息保護能夠起到重要的意義。一個良性發展的企業,需要有科學的規章制度來作為指引,所以建設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能夠促進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當中的可持續性發展。企業相關負責人也要將此類制度落實到信息保護當中,正確認識到電子商務市場機制構建的重要意義,充分的提高制度實施的高效性,從而有效的針對個人信息進行重視,保護消費者的個人權益,提高消費者在購物過程當中的信息把握程度。
(三)加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消費者自身必須要正確認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意義,能夠不斷的規范消費行為。同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在社會當中積極的宣傳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并且使消費者在電子商務活動時要積極的認識到個人信息保護的意義,從而提高消費者的個人保護意識,了解侵犯自身權益的各項行為,及時的針對侵犯行為進行舉報和處理,從而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消費者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捍衛自己的信息安全度。有關部門在宣傳過程當中,要使消費者站在自身角度出發,提高自身的法律防范意識,逐步的完善個人信息保護。落實法律法規制度,使消費者能夠在保護自己信息的同時,面對各類不合法的信息填寫內容進行質疑,并且向有關部門及時的進行匯報,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
四、結束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總結得出人類在進行電子商務消費時,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是相關部門以及行業監督管理者、消費者需要面臨且解決的重點難題。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構建科學完善的法律法規,同時要加強法規制度的完善,所有企業的管理人員也必須要制定嚴格的行業管理進行自律,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并且設置專業管理機構和監督部門,消費者自身也應當強化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一旦發現個人的合法權益被侵犯時,必須要正確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應當從三個層次齊力共進,一致保護個人信息才能夠確保電子商務消費,使個人信息不被泄露,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事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倩.B2C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研究[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2]米聰姍.我國電子商務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8.
[3]唐衛玲.網絡購物中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J].河北企業,2018(7):156-157.
[4]付曉瓊,石恩林,王煒.淺析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J].中國公共安全,2018(3):9-93.
作者:姜吾梅 單位: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