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問題的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德州市加快了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建設究,出臺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有利幫扶政策,總體來講,德州農村電子商務的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仍處于探索時期,開展農村電子商務還有很多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德州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德州市;農村;電子商務;問題;對策
一、德州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德州市電子商務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電子商務應用的覆蓋面和滲透率穩步提升、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逐步發育。在這個大環境下,各縣市區分別建立了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村級服務站的拓展和運營也在逐步展開。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全市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積極爭創寬帶中國示范城市,組織開展信息消費試點和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目前基本實現了市區、縣城和鄉鎮駐地的有效覆蓋,4G用戶達15萬戶,互聯網用戶達73萬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便于企業和市民以較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二)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全市電子商務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和網絡購物總額增長迅速,一批傳統制造企業、商貿流通企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通過應用電子商務,在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突破流通渠道制約、提高產業組織效率和創新生產經營模式等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據測算,全市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在2017年已達到509億元,比上年增長34%,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19.6%;B2B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399億元,增長31%;網購交易總額為110億元,增長45%。
(三)應用日益普及深化
隨著《德州市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意見》出臺,齊河、慶云、平原、寧津、武城、開發區等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先后出臺了縣域電商發展意見。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出資1000萬成立德州電子商務產業園,夏津與企業聯合設立了我市首家電商園區,寧津、慶云等縣也準備成立電商產業園。齊河成功引進了麗水訊唯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禹王實業、福田藥業、星光糖業等企業入選全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二、德州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問題
在城市已經泛濫的互聯網思維、電商理念、微營銷等概念,至今在農村還是新事物。那些在農村電商領域的先行者,也往往走入兩個方向的誤區,要么把電商看作一個獨立的產業形態,為電商而發展電商,與實體產業結合不緊密,最終成為無源之水;要么把電商看作一般的營銷手段,作為一個新的渠道來運作,忽視了與現有產業的融合。
(二)人才問題
發展農村電商,人才已經是一個非常緊要的瓶頸。最缺運營推廣、美工設計和數據分析三類人才。數據表明,20%的人認為缺少開店知識,14%反映不會設計網店,31%認為當前最大的困難是經營管理和發展問題。所以,引進人才是一個方面,培訓人才也十分迫切。
(三)發展機制尚不健全
德州市電子商務發展產業起步較晚,自2012年以來,德州市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占全省電子商務規模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7%上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落后于全省整體水平。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和支撐體系相對落后,有關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規劃、支持保障、管理規范等政策體系有待完善,亟須推進更多的有針對性、可執行的具體工作。
(四)電商企業實力不強
總體呈現綜合電商平臺規模偏小、第三方平臺服務能力較弱、垂直電商平臺影響范圍有限,相當部分的電商平臺缺乏創新能力與可持續發展動力,難以實現電子商務帶動產業鏈的提升;相當部分電商應用企業“小、散、弱”,總體經營規模和水平不高,尚缺乏知名度高、影響力大、覆蓋面廣的電子商務龍頭領軍企業。
(五)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
農村農產品進行電子商務活動,必須要有一定的物流配送體系與之相配合,否則農產品就無法及時銷售出去。目前,德州農村物流的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在德州的農業發展過程中,“重生產、輕流通”思想自古影響著農民的思維,從而造成了農民對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關產業發展作用的認識不足,最后導致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投入非常有限。
三、德州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傳播的不斷加強,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進一步加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電子商務,了解電子商務,并開展了一系列的業務,農村電子商務正朝著健康的方向去發展,為了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在農村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還需要重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平臺合作樹立電商品牌
目前,農村企業要想拓展農產品,樹立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就不得不借助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優勢,加強與這些平臺的合作。同時,雖然這些大的電商平臺影響力比較大,但商戶的數量也有上千萬家,因此,在與平臺合作的基礎上,更要樹立自己的農產品品牌意識,才能讓消費者在眾多的商戶中注意并收藏自己的商品,從而產生購買欲望。
(二)積極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緊缺是制約其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才能改變農民的傳統消費觀念,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電商人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德州市政府可以通過開展各種調查問卷、基層走訪等形式深入到農村,然后在根據農民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需要和當前國家的相關電子商務政策文件,并充分利用黨校等各種培訓機構,制定出一套中長期的、適合農村電子商務培訓的計劃,最終建立起完整的針對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的體系;二是明確培訓重點。要把一些地方龍頭企業、種養大戶以及年輕人作為培訓的重要人選;三是加大對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的支持。政府可以通過相關的政策來扶持和幫助農村開展電子商務;四是建立有利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法規,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法律基礎。
(三)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平臺建設
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是保障農業電子商務能夠順利發展的基礎,而農村電子商務的普及以及應用,一定要依賴于順暢的網絡設施以及先進的信息化設施設備。平臺建設主要有三種方式:自建網站進行推廣;選擇淘寶網站等第三方平臺;由政府部門統一開發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并進行推廣。這三種模式,需因地制宜地進行。
(四)加大電子商務知識的普及和推廣
采取集中培訓和典型引導相結合的模式。縣鄉村各級設立培訓點,通過集中培訓,形成農村電子商務的濃厚氛圍,讓人們對電子商務有基本的了解。從積極培養農村電子商務消費的習慣開始,促進農村電子商務消費觀念能夠真正地形成。讓農民群眾能夠體驗到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快捷與便利。在此基礎上,大力宣傳通過電子商務致富的典型。要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大專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進入農村地區開展創業培訓,鼓勵大學生村官掌握電子商務技能,帶領農民通過電子商務脫貧致富。
(五)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示范試點建設
推進農村“淘寶村”建設,根據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優勢,把全民創業與開展電子商務相結合,將傳統手工產品、工藝品及特色農產品等與電子商務平臺對接,幫助農民在互聯網實現“二次創業”,引導鄉村依托電子商務實現創業興業,爭取在2017年全市建設成一批“淘寶村”。根據德州產業特點,下一步著手發展金絲帖、德州黑陶、扒雞、樂陵小棗、夏津桑葚、手工掛面、簽字饅頭、有機菌類等本土特色產業,聘請專業人士做好產品創意設計及宣傳,抓住淘寶網“山東館”的投入運營,力爭盡快創建“德州館”,有力借助互聯網品牌效應,將我市電子商務做大做強。
(六)完善物流發展體系
電子商務的實施必須依靠強大的物流體系。德州自古以來就有神京門戶、九達天衢之稱。要加快農村物流體系的基礎條件建設,建立和完善資金投入機制,運用財政扶持擔保等手段.建設交通運輸網絡。此外,鼓勵民間資本投入農村物流設施和物流體系的建設。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引導企業內部系統的配送中心逐步向社會化發展,提高物流配送企業的技術含量和服務質量。逐步建立面向所有網上商戶的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配送結構。
參考文獻:
[1]黃福華,龔瑞風,蔣雪林.農村電商與農村物流協同發展模式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7(22)
[2]馮之坦.睢寧沙集電商模式及其推廣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36)
[3]劉園.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模式研究——以尋烏縣為例[J].市場周刊,2017(11)
[4]郭征亞.產業鏈視域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24)
[5]梁達.電商成為農村經濟增長新動力[J].經濟縱橫,2017(17)
作者:戴明 單位:山東華宇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