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電影論文:體育電影發展趨向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李丙辰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進入90年代后,全社會的重點在發展生產力,搞活經濟,與我國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相比,電影文化產業一直低迷,出現了《冰與火》《女足九號》等一批體育電影,與國際同類電影相比,我國的體育電影仍然沒有抓住表現競技體育的本質精神,略顯生硬,不能使觀眾動情。進入2000年后,由于受奧運會、亞運會等世界重大賽事的影響,我國體育電影更加蓬勃發展,進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階段,出現了《12秒58》《隱形的翅膀》等一系列體育電影,但與國外體育電影相比從感染力的渲染、創造力的表現和對體育精神的詮釋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現代體育電影存在問題的原因
體育電影,是電影的一部分,電影是要表達一定的主題思想的,這是體育電影應具有的特點。而體育電影與普通電影的不同之處又在于,體育電影作為以體育運動為主要題材和基礎,其特殊性,即表現在體育精神與電影主題思想的融合。縱觀我國現代體育電影的發展歷程和存在的問題,其原因應該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主要在于體育電影表現形式缺乏創新、表現的思想主題不夠豐富、國內導演對體育電影的關注度不夠等幾個方面。
(一)體育電影表現形式缺乏創新
我國早期的體育電影《女籃5號》《沙鷗》《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體育電影,在我國的經濟體制轉型時期,把人們的思想同民族的自強緊緊聯系在一起,雖然這樣的體育電影有很濃郁的政治色彩,但符合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普通百姓的情感,能夠在群眾中引起共鳴和認同感。但是反觀現在的體育電影,仍然沿用老套路,許多電影仍被強制性地套上了國家、民族等很大的概念。因為歷史條件不一樣了,現代社會隨著各種媒體的出現,人們的視聽越來越廣泛,同時生活方式、世界觀也根據時代的變化而發生了巨變,現代的電影受眾不僅希望在電影上能夠找到生活的勇氣,更希望體育電影能夠產生更大的視覺沖擊力,與自己的生活密切聯系,從多方面、多角度體現體育精神,所以程式化、模型化的體育電影是沒有出路的。
(二)體育電影表現的思想主題不夠豐富
體育電影不能表現的僅是單一的愛國主義思想,也不能是單一的民族強大思想。在競技體育中,奪取冠軍的目的不是惟一的目的,而是應該通過體育比賽在競技中不斷地挑戰自我、完善自我,使觀眾看完體育電影后,能夠激發生活的活力,找到生活的勇氣。但我國目前的例如《冰與火》《女足九號》等一批體育電影大多為僅以奪取冠軍為表現形式,通過奪取冠軍體現民族強盛的思想,表現電影主人公強大的意志品質,這樣的思想主題是不完整的。
(三)國內導演對體育電影的關注度不夠
在我國,受傳統的“政治體育、文化體育”等特殊原因的影響,許多導演從票房收益的角度并不看好體育電影,導演對體育電影缺乏熱情。對于人民群眾來說,對傳統的體育電影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體育電影面臨著推陳出新,而任何一項創新,就意味著生產成本的提高,使許多導演無暇顧及體育電影,使得優秀的體育電影作品極其稀少。同時,即使有導演愿意拍攝體育電影,但是不一定對體育運動形式及體育精神理解得很深刻,導致拍攝所有的電影都千篇一律,使觀眾產生厭倦。借助我國2008年我國奧運會舉辦的機會,國內出現了《12秒58》等一批體育電影,但基本都是以競技能力為主,不能體現和普通群眾分享體育、感受體育,體現出導演拍攝體育電影手法的生疏。
現代體育電影的發展目的研究
在我國市場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國的體育電影正由以前的“政治化色彩”向“商業化色彩”轉移。這實際上是一種對體育電影目的認識的偏差,體育電影表現的是體育本身,而對體育本身的進行有效挖掘和拓展,才是體育電影的最終目的。
(一)通過體育電影讓人們更加理解人性
體育電影通過體育運動來詮釋體育精神,而體育精神的實質就是人性。人性中的“樂觀、寬容、自信、大度、熱情、悲觀、狹隘、自私、沙漠”等特質都能在體育電影中表現出來。而體育電影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體育中的人與人的競技,自我的超越,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種堅韌的品質,反映了人在超越自我時的一種美感的凝聚。因為體育本身就是一種“美”。在現代體育的發展中,有些組織和運動員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為了得到更多的商業利益,“踢假球”“下假棋”,為人們所不齒。一些運動員不顧自己的健康,打興奮劑、吸食,來提出自己的成績,為現代體育的純潔性和美感蒙上了功利和丑陋的面紗,而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體育電影拍攝趨于空白,這顯然體育中人性的體現的是不全面的。因此體育電影作為人性的體現和揭露,不但要拍攝體現美感、積極向上、鼓舞人心的電影,更要拍攝能夠讓人們引起反思的電影。
(二)激勵人們樹立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每個體育電影都是反映與體育運動有關的社會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節、人物命運必須與體育事業或體育競賽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較多的緊張、精彩的體育比賽場面。對于體育運動來說,競技結果并不是終極追求,對于體育電影來說,競技本身更不是終極表現的對象。體育電影表面是力與美,內核是信心和夢想,是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愛,一個好的體育電影都隱含一個人生主題,激勵人們樹立起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告訴人們在困難面前要勇于抗爭。例如,《隱形的翅膀》描寫殘疾運動員的影片,強調了殘疾人的“健全”與“正常”,通過體育運動的人生歷程和人性表現,說明了殘疾人與常人的“相同”。以全方位多角度表現體育活動、揭示體育背后的自強不息的文化內涵,當觀眾看到殘疾人奮發圖強的精神后,將無一不被鼓舞激勵,更加擁有生活的信心。
現代體育電影的發展方向探討
(一)體育電影的表現形式要更加多樣化
激烈的競技體育,是最容易表現各種思想主題的一種體育形式。縱觀我國的體育電影,大多是以競技體育為主要表演形式,這本無可厚非。但同樣是競技體育,我國的競技體育和國外的競技體育的差距就在于手法的單一和思想的禁錮。而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想使我國的競技體育電影能夠更加吸引觀眾的眼球,有較強的觀賞性,就必須使電影的主題、手法更加多樣化,在競技電影創作中,不但要頌揚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冠軍,還要關注付出努力沒有獲得成功的失敗者;不但要體現從“小人物”到“大人物”的進步過程,還要體現從“大人物”到“小人物”的蛻變過程。要把體育電影的拍攝拓展到群眾體育、休閑體育等諸多方面,因為這些體育類型距離普通人的生活最接近,最容易激發人們的認同感,從而使體育電影得到較好的發展。
(二)對體育精神的詮釋要更全面
近年來,從全球上看,歐美的體育電影遠比國產電影要更受歡迎,而且多次奧斯卡大獎的得主都是國外的作品,我國的作品寥寥無幾。其原因就是,大部分國外的體育電影都在銀幕上成功地塑造了體育精神。這種體育精神超越了國界,并不代表某個國家、某個民族、某個政治群體,而是代表的是奧林匹克文化的終極精神。因為人們欣賞的不僅是運動員精湛的技藝,更重要的是欣賞電影主人公對于體育的熱愛以及堅強而樂觀的人生追求。例如國外的電影《奔騰年代》《奇跡》《勝利之光》等,這些電影除了擁有體育本身的故事情節的表達外,更注重了對體育精神的表達。我國的體育電影,應該朝著更好地對體育精神本質的表達方向發展,把以往單一的對人物命運和比賽的關注,轉化為對體育精神更廣泛的揭示。從單一的“民族大義”“國家強盛”等精神中解脫出來,從表現體育的自強不息、勇于抗爭的“大我”精神,逐步拓展到與健康、樂觀、寬容、自信、大度、熱情等具體的“小我”精神,使體育電影更具感染力和沖擊力。
(三)對人性的挖掘要更深入
體育電影在未來的發展中只有對人性進行深入的挖掘,才能爭取觀眾的共鳴,使觀眾在情感上接納國產體育電影。我國近年來的一些體育電影如《扣籃對決》《搏擊手》等,都特別注重對影片畫面的處理,對競技過程和結果的描繪,相對于外國體育電影作品來說,從挖掘人性的角度看并不深刻,因此票房并不理想。由此可見,體育電影表達體育精神,有效地對人們進行激勵是成功的基礎,但還要跳出勵志主題向更深層面挖掘。因為,對于體育本身來說,競技只是一個表現形式,獲得冠軍也不是終極的追求,而是人們通過體育運動,了解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的一個過程。對于體育電影,一定要與體育的這些性質相適應,從人性的角度給予更多的人生活的希望。在電影的創造中,要體現“人本精神”,以人為本,要使體育電影體現人與人、人與體育之間的關系,從人們的自強不息、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熱愛,把電影的目的性和商業性的影響降到最小,從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體育的魅力,使體育電影更有親和力。
總之,雖然我國現代體育電影受政治、商業因素很多方面影響,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只要明確現代體育電影的發展目的,把握好發展方向,敢于批判、勇于創新,我國的體育電影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時刻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