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影盲山中女性形象的變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古中國的女性就被三從四德所束縛,隨著女性主義的漸漸崛起,女性的想法和眼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影片《盲山》中塑造了被拐賣婦女白雪梅以及她的婆婆等女性形象,體現出新時代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特殊氣質,也刻畫出在命運的摧殘之下女性形象的顛覆與轉變。
關鍵詞:女性形象;女性主義;發型形象;衣著色彩評判;《盲山》
長久以來,男人一直被認為是這個社會的主導力量,而女性作為男性的從屬,一直被當作輕賤的物品成為男性的附屬品。而電影也一度成為被男性所主導的藝術形式,同樣,電影的形象塑造也多以男性為主導,女人作為從屬出現在電影里也是為了襯托男性的形象。而女性形象在電影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也是伴隨著女性主義的覺醒才得以實現的。電影《盲山》是一部紀錄片式的電影。由李楊導演,黃璐、楊幼安等主演,于2007年上映。作為2007年度全球最受爭議、題材最為敏感的華語電影作品之一,由艱辛籌備開拍、全球公映到國內順利過檢,引來無間斷熱議。該片也將公眾的視線聚焦到拐賣婦女事件上來。觀影人群的關注點大多都集中在主人公白雪梅身上,但是電影還塑造了其他生動的女性形象,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所在。
一、女性主義的起始與發展崛起
女性主義成為思想文化思潮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后結構主義的宏大背景中展開的。以雅克•德里達、米歇爾•??隆⒀趴?#8226;拉康和茱莉亞•克麗絲蒂瓦等哲學家和思想家為代表的后結構主義文化思潮,對發達工業社會的語言、意識形態結構采取了一種批判的解構式的立場和方法。在這種文化沖擊的大背景之下,女性主義開始崛起,同樣女性作為重要形象開始出現在電影中。以女性為主要的角色形象,反將男性作為看客的承擔者,這一現象開始在電影中漸漸顯現。這也是女性主義電影開始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睹ど健愤@部電影中表現的女性主義也是新時期下中國女性主義的一種體現,女性主義從幾千年封建文化的男性主義中慢慢地分離出來,進而顛覆了傳統概念中的女性形象。將中國女人典型的溫柔似水等形象從女人共性的身上剝離開來,同時導演還賦予了“白雪梅”一個新的形象———新時代下的大學生。有資料表明,現在中國高校里女生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男生的數量,但在畢業后的工作環境里女性更加容易受到性別歧視。在《盲山》中,導演把就業、性別歧視等觀點也植入到了電影情節中。觀影群體對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也對女性主義給予了較多的關注。
二、電影《盲山》中女性的發型變化與形象塑造
(一)白雪梅的發型變化及形象塑造
在電影《盲山》中,女主角白雪梅的形象實現了顛覆性的改變,從青澀懵懂到奮力一搏再到后期的失去希望,她的發型在這部電影中有著階段性的改變,也是在她身上女性形象變化最為直接的一種體現。1.青澀懵懂,初出校門。電影一開始,導演所呈現的女主人公白雪梅是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女大學生的樣子,特別是90年代時女大學生的形象:齊劉海,馬尾辮,清爽利落,身上散發著單純與清新;皮膚白嫩,大眼睛里透露出的是對所有人的信任感。這就是所有人對那些剛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的印象,也是白雪梅最初給人的印象,頭上扎著一個有小熊的黑色發圈,她的內心里充滿了對生活的向往和對生命的熾熱感。2.為了逃離,奮力一搏。白雪梅是新時期女大學生的典型代表,她的身上有新時期女性主義的獨有風格。她會反抗,會掙脫,會逃離,甚至會自殺。在這一時期,白雪梅身上的女性形象已經不是初期所呈現出來的那種青澀懵懂,而是被社會拋棄后的那種失落、迷茫,甚至是靈魂被抽離后的空洞感。這個時期的白雪梅剪掉了長發,雖然形象有了一個巨大的反差,但是她的內心還是重新燃起了生存下去的熊熊火焰。3.眼神空洞,哀莫心死。經歷了從象牙塔的學生到命運可悲村婦的轉變,白雪梅的內心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她是經歷過死亡的女人,她不斷地逃離,不斷地被抓回來,再逃跑,再抓回來,她的內心已經千瘡百孔,但是她仍然沒有停止過逃離地獄的行動,而真正讓她死心的打擊竟然是懷孕。這一階段甚至可以說是心靈空洞了,頭發凌亂,不洗頭,不洗臉,隨手拿上一塊兒頭巾包住就能出門喂豬、買東西,臉上也是蒼白,整個人像是老了10歲不止,以至于最后白雪梅的父親來找她的時候第一眼竟然沒有認出她是自己的女兒。
(二)黃德貴母親的形象塑造
故事中黃德貴的母親,也就是白雪梅的婆婆,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既讓人感到悲哀同樣也讓人憎恨。首先她本身也是一個被拐賣的婦女,經過了黃德貴父親長久的暴力等一系列凌辱之后最終失去了人性。面對白雪梅這個跟她有著相同遭遇的女孩,她從最初的膽怯、懦弱到后來變成了悲劇的幫兇,不得不說她是一個可悲的女性形象。1.黃德貴母親的發型形象表現。黃德貴母親首次出現就展現了一個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將頭發盤成一個小小的發髻在腦后。身穿黑白格子上衣,一口參差不齊的黃牙,耳朵上是一副不顯眼的老式耳環,臉上有著兩團不明顯的紅暈。看著白雪梅時一臉慈祥,與白雪梅有著明顯的反差??赡苁菍τ谂⒂兄┰S的同情,她剛開始對于白雪梅還有一些不忍,在丈夫兒子拖著白雪梅進屋的時候,她搓著手在后邊有些局促。在這一時期的黃母仍有些許人性。2.黃德貴母親的行為塑造。黃母的形象其實是一個悲劇的女性,她沒有堅持追逐自己的自由、堅守文明,而是對這個野蠻勢力進行妥協。女性主義思潮的興起不單是對女性自身生活的堅守,而且是追求同男性同等的權利,但是黃母卻以女性軟弱與善良助長了野蠻的繼續。尤其是到影片結尾,黃德貴的母親在警察面前以孩子為由阻攔白雪梅離開,甚至是躺在警車前撒潑。這時候黃德貴母親已經完全成為這群野蠻人中的一分子,她的身上已經沒有了理智與人性,也將一個被野蠻力量所束縛的女性形象真實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三、電影《盲山》中衣著色彩變化與形象塑造
電影《盲山》中的女性形象除了在發型上有著特別的塑造給大眾呈現了不一樣的視覺感之外,還在女性形象的衣著色彩上進行了描摹。而衣著色彩的變化也和白雪梅當時的心境變化相對應。
(一)初期的青灰色外套
白雪梅剛剛畢業進入社會的時候身穿的是青灰色的外套,內搭是玫紅色的,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這一時期的白雪梅十分單純,所以整個人氣質清爽。同時灰色的外套也預示著她的生活即將迎來一段灰色的時光。
(二)中期的活力紅色外套
這一時期的白雪梅經歷了逃生、死亡,她已經對生命失去了信心,但是在接受了擁有同樣經歷的陳春麗的開導之后,她又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她要為自己繼續逃離做準備,所以這一時期她剪掉了長發,脫下了灰色的外套,穿上了代表活力的紅色外套,也預示著她對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為了獲得自由而生活下去。
(三)后期的深色格子外套
這一時期指的是白雪梅懷孕生子之后,她的生命經歷了逃離、希望、失望再到絕望的過程。尤其是懷孕生子,對她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她的生命已經毫無希望了,所以這一時期的衣著是深色的格子外套,整個人顯得十分蒼老,這與影片剛開始的那個清純學生相比,判若兩人。
四、結語
女性主義是近現代思想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后結構主義的背景中展開。在這個時代里,女性主義思潮讓大多數女性迎來了生活中屬于自己的新方向,但從整個中國社會來看,女性主義的覺醒還是晚了一些。在《盲山》這部電影里,我們在女主人公白雪梅的身上看到了女性主義的覺醒,也看到了在命運摧殘之下女性形象的顛覆與轉變。
參考文獻:
1.寧高峰.電影《盲山》的女性主義解讀[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3(10):131-133.
2.李恒基,楊遠嬰.外國電影理論文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作者: 孫佳利 單位:河北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