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下古建筑符號化藝術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古建筑符號是中式建筑中比較傳統的建筑意象符號,通常在現在的古建筑中進行轉譯而使用。同時不同的鄉土地域風格主題化下的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些符號的建筑藝術融入到當地的文化特色,或者將當地的建筑材料以及形態進行新的演繹而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符號。在建筑的構件符號,功能以及空間形態的表達上都會受到相應的地域文化影響,因此也會出現不同式樣的風格特征。
1地域文化下古建筑符號化設計效果圖
古建筑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符號,同時也會隨著鄉土地域化的風格而加入新的符號化轉譯,這也是將古建筑中的傳統符號化進行新的更新。中式古建筑亭,采用比較傳統的雙坡頂形式,并且在頂部在飛檐處采用飛戧起翹,形成一種屋頂形式的張力。同時在地域文化主題的影響之下,在雙坡頂上采用局部的塔狀類形態,塔狀類而是采用攢尖的屋頂式樣,并且在其立面中也加入一些當地的文化圖案元素,形成一種比較精致化的建筑小構件。突出的建筑構件在地域文化的影響下成為一種類似于空間閣樓的形態,與下部的亭形成比較完整的古建筑構筑物,同時又能與一般的古建筑符號相互區分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風格與地域化風格。
2地域化古建筑廊道符號設計效果圖
廊道空間是中式建筑中比較常見的空間形態,通常出現在中式園林以及中式合院之中,屬于一種交通組織空間,同時廊道的細節設計也是聚集了中式建筑的符號化設計。廊道的頂部采用傳統中式的坡屋頂形態,在檐口的底部中采用具有當地圖案的瓦片,同時底部的支撐柱子運用地域化的色彩進行裝飾,柱子基座處采用灰色的石磚進行粘貼,顯得具有層次性。在柱子之間的連接處采用雀替進行裝飾,雀替是中式建筑中木質材質的符號化運用,用雀替裝飾在柱子的兩側形成比較主要的界面。并且在局部細節裝飾處比如欄桿,也一并將雀替的符號化元素延伸下來,形成比較新的地域化古建筑式樣。
3古建筑的符號化立面設計效果圖
不同的地域古建筑符號化設計會對建筑的整體形態以及功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對建筑的局部細節以及裝飾進行新的整合用來體現地域化的特色。古建筑符號化的設計體現在其整體的立面風格處理上,將傳統的中式屋頂形式進行打破,將局部兩側的檐口進行凸起形成一種張力的空間形態,在檐口的兩側保留具有符號化標識的燈籠,用來呼應當地的地域文化傳統。在立面的門窗的裝飾中,將中式建筑的符號進行轉譯,用格子窗與符號化木質紋理進行相互的整合,形成具有韻律符號化的地域化建筑立面形式。
4地域化石拱門古建筑符號效果圖
地域文化主題下的古建筑會體現出地域化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時也能反應到相應的建筑形態設計之中成為符號化與標志化的立面形態。石拱門是古建筑城關入口的象征也是區分內與外空間的節點,在地域化主題風格的影響下,石拱門采用當地的建筑石材,灰色毛砌石進行堆疊,在拱門入口處采用內凹的磚進行堆砌,與主體建筑材質進行區分,在石拱門的頂部采用塔狀的形態,也具有相應的功能空間,將傳統的建筑功能形態進行保留。因此在整體符號化的運用設計中,加入當地的建筑材質并且積極融入到整體的立面以及空間設計中。
5地域文化下院落空間形態效果圖
古建筑中院落也是比較重要的符號化設計,也是中式建筑中傳承下來的精華,也積極刻入到中式建筑的文化精髓中。不同的地域文化主題下的院落形態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這是比較典型的三進院落形態,也是地域文化影響下的院落組織模式,先是入口空間處采用照壁進行形象的塑造,在進入第二庭院中放置一些地域符號化的標識,成為第二庭院的標識節點,庭院四周采用建筑進行半圍合,形成比較方正的空間,在后面一部分庭院中用狹長的庭院進行結尾,突出院落空間中庭院縱橫之間的進深變化,同時也是中式建筑庭院符號化的綜合設計。
6地域文化下的古建筑符號再應用效果圖
地域文化下的古建筑符號在建筑立面的形式中會呈現一些新的變化與轉譯,這也是基于當地的文化與特色,也是將地域類的因素融入到立面的設計之中。建筑立面的入口處采用半坡頂的形態,層高比較低,營造一種比較小巧舒適的空間形態,在建筑的立面設計中,兩側用方形的窗進行打破界面,而方形的窗采用地域化的瓦片進行裝飾與粘貼,這種瓦是類似于格子窗進行轉向與組合而成,中間部分的門頭采用兩層高的形態進行圍合突出入戶的形態感。因此將古建筑符號轉譯而形成裝飾立面。地域古建筑文化中傳統文化的意義表達是基于具有象征性符號的設計和表達實現的,由文化本身過渡到建筑文化需要歷經思維的轉換過程,從符號學角度分析,建筑設計能夠從符號形態轉變的思維入手,借鑒地域古建筑文化中的符號象征和文化內涵,表現出新時代建筑設計的文化底蘊和另類創新,讓建筑既能守舊也能革新。
作者:閆鵬 單位: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