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下絲織產品圖案設計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研究蘇州地域文化為切入點,探究將蘇州地域文化融入到絲織產品圖案設計中的路徑與技法。
〔關鍵詞〕地域文化;圖案設計;探究
絲織產品有實用性與美觀性的雙重屬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產品設計尤其蘊含人文美感的圖案設計越來越成為衡量絲織產品價值的重要因素。圖案融入不同地域的文化風貌順應了現今文化消費的浪潮。蘇州作為江南文化的代表區域擁有與眾不同的地域特色,將蘇州地域文化融入到絲織產品的圖案設計中利于挖掘區域文化的價值,同時讓絲織產品成為區域文化的承載者與傳播者,這對當下文旅融合的推廣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蘇州地域文化
蘇州是一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吳地民眾在悠悠的歲月中創造了極為豐富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絲綢之府、文萃之邦、工藝之市、園林之城等美譽共同呈現其獨特而鮮明的地域文化風貌。蘇州地域文化細膩。魚米之鄉的精耕細作,蘇幫菜肴的食不厭精,非遺技藝的工巧藝精,四大名繡的蘇繡針法縝密,桃花塢年畫刻版技藝繁復,緙絲雕琢般的立體效果,它們都形象詮釋著地域文化的細膩與精巧。蘇州地域文化雅致。碧波的太湖孕育著秀美的風光,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聚集于此,諸多文化和藝術的碰撞交織,滋養出雅致的藝術氣質。人們在意境清雅的園林中愜意地品鑒著碧螺春,欣賞著吳門畫派的淡雅,蘇派三雕的尚雅,昆曲藝術的高雅,這些儒雅之氣滿滿滲透著地域文化的風雅與秀麗。蘇州地域文化靈動。“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畫面是蘇州水文化的靈動寫照。柔和的水氣息好似蘇州民眾語調溫軟的吳儂軟語,彰顯著慢生活的舒緩與輕靈。粉墻黛瓦與小橋流水的水巷民居色調柔和,體現著錯落有致的靈動韻味;飄逸的蘇州絲綢和清麗的水鄉服飾寫意出靈動的清新氣息;婉轉纏綿的昆曲和柔緩輕清的評彈令人領略到潺潺流水般的靈動韻味。
2蘇州地域文化的視覺化提煉
提取蘇州地域文化的可視化元素,可從蘇州的傳統文化資源如園林、昆曲、宋錦、刺繡、年畫、扇藝、玉雕等當中提取其間的造型、圖案、色彩。最為典型的如蘇州園林中的亭臺樓閣、路橋廊徑、山水泉石、園林的布局、多變的窗花等都可細化。昆曲劇裝細膩的紋樣、桃花塢年畫“畫中有戲”的裝飾手法、蘇州磚雕精致吉祥的圖案都是充滿濃郁蘇州地域元素的視覺化題材,它們結合靈美的蘇繡、飄逸的絲綢、柔和的錦緞可演繹出蘇州絲織產品古樸而高雅的美。色彩上,粉墻黛瓦、碧水青石的民居色調層次豐富又淡雅沉穩,“濃墨淡彩,寫意江南”給人一種寧靜淡泊的色彩美感。視覺化的提煉還需將有形的物質文化和無形的精神文化融匯起來,形意結合,吳文化沃土里形成的內涵積淀是創意設計挖掘不盡的寶藏。
3蘇州地域文化的設計應用
富有蘇州地域文化氣息的絲織產品圖案設計在絲巾中的運用最為廣泛。絲巾細膩光滑、輕盈滑爽,好似蘇州水般輕柔。其消費群體受眾面也很廣,老中青都適用,一套圖案設計配以不同的色調和配色方案就能適應不同的性別和多個年齡段。《江南印象》絲巾圖案設計將蘇州的園林和江南的民居作為創作元素,用幾何塊面和傳統格式在大結構上進行構成與分割。主案設計中以藍色為主控色,遍布絲巾的上下兩部及四邊、中間為主體素材,色調偏粉少量補色穿插,環繞的輔助圖形用色較淺,避免爭搶主色,整體效果既融合又突出了重點。《最憶江南》絲巾圖案設計通過線條和剪影的手法,將白墻灰瓦的建筑、石橋、木舟、桂花、睡蓮等元素裝飾性地組合布局。圖案采用高明度和高純度的鮮艷色調,以色彩明暗的反復形成有節奏的韻律感。幾何圖樣采用多色系的點綴使畫面感活潑且現代感十足,無論是圍戴還是搭配裝飾都顯活力。國內一些專業的絲織品設計大賽對行業圖案設計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如“震澤絲綢杯”中國絲綢家用紡織品創意設計大賽就不時有應用蘇州地域文化元素的佳作誕生。大賽獲獎作品有黃茵設計的《閑夢·芳春》(如圖1所示),以粉黛青瓦、小橋流水為設計元素,太湖石、桂花樹點綴其中,這也是人們對蘇州最為熟悉的視覺形象,加之通過蝴蝶、云雀等動態的描繪,使原本靜態的畫面多了一抹春色和生機。蜿蜒的河水巧妙地形成了畫面亮色與暗面的分割,亮色多為園林景致,玲瓏俊秀的假山湖石、精雕細琢的冰裂花窗,暗面則是裝飾手法描繪的美麗蘇城,再配以點線面等抽象元素,這在給圖案帶來生動性的同時也形成了和諧的美感。畫面采用粉綠和粉紫的對比關系,搭配雅致沉穩,適用于絲織系列產品的延續開發。《窗·語》(如圖2所示)是孫寶玉設計的意象風格獲獎作品。作品以園林花窗的單元體為原始素材,將之結構化和圖形化。通過現代色彩與古老紋樣的反復延展形成特有的節奏感與韻律感。這類線與面的秩序體現了微觀和整體的美感關系,創造出了新鮮的生命,將傳統文化很好地融入到現代構成設計中。工藝上用數碼印花來實現,具體可運用到絲巾、領巾、手賬本等裝飾上,這將更易讓年輕人接受傳統文化的優雅魅力。作品更換不同的色彩可形成不同的視覺體驗,衍生到家紡、服飾、文創等方面非常利于市場推廣。
4結語
伴隨著美學經濟的升溫,人們對絲織產品的設計有了更高的市場要求。蘇州豐富而獨特的地域文化能為圖案設計提供很好的養分,能夠引起人們的文化共鳴。將現代設計理念和現代審美情趣融入本土地域文化,對其進行時尚創新,將給絲織產品圖案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從而打破同質化現象,更好地迎合當代人們的生活需要與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張丹.蘇州人文風貌對現代婚紗品牌創意的啟示[J].絲綢,2018(01):62-66.
[2]周青奇.桃花塢年畫在本土視覺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設計,2016(12):11-12.
[3]成陽.中國元素的定位與創新研究—以藝術設計為中心[J].藝術百家,2012(12):226-229.
作者:周青奇 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