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景觀中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經濟得到開放發展、持續進步的今天,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我們引入西方先進的經濟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也不斷被外來文化所影響、甚至淹沒,中國可能正在逐漸喪失自己的文化主動權。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高樓大廈、住所小區的建設基礎規范基本一致,城市逐漸失去了原先的民居和傳統文化。如何加強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成為保存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文化入侵的夾縫中挺住,堅持自己民族的驕傲。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地域文化特色;歷史傳統;傳承性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從史前新石器時期的彩陶文明,到明清后期的皇城內外,我們始終保持著自己本民族文明發展進步的節奏和方式,雖然在其間出現了部分文明被摧毀的情況,但是整體看來我們的文化是在歷史的傳承和發展中進步的。現代文明對國內文化的沖擊力巨大,越來越多的建筑學者和社會文化人士堅持呼吁保護文明,也通過對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景觀園林設計,呼吁文化和傳統的自然回歸。本文將會從園林景觀設計和地方性文化之間的關系著手,并就如何根據地域文化特色進行城市景觀設計,提出相應的策略分析。
一、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分析
(一)地域文化是景觀設計理念的基礎
地域文化特色包含兩個方面: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自然特征指當地的水分土壤、氣候環境、地質地貌等一系列自然基礎,不同的自然環境養育不同的人民和文化;人文特征,則包括當地的宗教信仰、風俗人情、世界觀價值觀等等。人文特征是在自然特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是一個面積廣博的國家,海拔呈三級階梯狀,水分自東南向西北地區逐次遞減,高山、盆地、丘陵、平原、高原五大地貌具備,因此各地的土壤、植被、水系和氣候之間差異巨大,這些要素決定了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加上部分偶然因素,人們形成了一個部落和地區的宗教文化、風土人情。
(二)景觀設計是地域文化展現的外延
景觀設計是文化的一種展現方式,是中國式建筑文明的一種外延,展現了我國基本的文化自信。單就物質方面的設計而言,景觀設計比建筑設計包涵的范圍更廣,包括圍繞著建筑周圍所有的院落、廊橋、意會山水的設計等等。全球化以來,西方的文化思想被更多人接收并接納,但是就景觀設計的藝術性和人文性而言,依然是中國傳統的設計思想更加有人文主義關懷,在藝術設計領域也更有高度。西方文化的主旨是經濟目的為主,關注個人的發展,擅長利用科學技術,但是其審美和設計標準也較為單一,英國的園林景觀設計就曾被質疑違背了設計規律和人文關懷。西方的園林景觀設計往往只考慮“人”的要素,而其中會與人發生關系和聯結的自然元素如山水、植物動物等則被忽視,而中式園林景觀如蘇州園林、皇家園林等,都有大量假山、水池,還有大比例的植被覆蓋率,園林內水系縱橫,與外部聯結,營造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這也是中國傳統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重要體現。在經濟文化都趨向全球化的今天,要堅持民族的文化和驕傲其實并不容易,因為西方的設計方式雖然并不是最有人情味的,但是卻更適合城市化的推進,中式園林設計則往往因為占地面積較大、費用較高而讓人望而卻步,最后成為少數人的設計享受。除了將園林景觀設計運用到人們的日常居所,設計師還在想辦法將這種設計引入到我們的文化生活中來,如貝律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就是以蘇州園林為基礎設計的具有極高觀賞性和實用性的藝術園林建筑;在國際上獲得過無數次大獎、具有中國文化設計靈性的設計師王澍,也設計建造了寧波博物館,將文化的宣講和承載文化的建筑相結合,是現代社會向人們普及文化觀念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
二、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生態維護,保護地域文化
保護景觀設計的生態,不僅僅是保護一種文化代表之下的建筑整體,更是保護這種文化背后的精神傳承。雖然我國早已經在經濟上開放包容,但是幾千年文化熏陶下的這種文化內涵,始終在我們的血脈中生生不息。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背后的理念,我們依然理解,并且希望通過經濟文化的發展,不斷推動理念的傳播和進步。中國代表性園林景觀中,有以宣揚皇權為主的皇家園林,該園林主要在歷史上的政治中心城市,如西安和北京。皇家園林占地面積大,建筑恢弘雄偉,等級森嚴,靈囿,方圓三十五千米,是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占地面積高達287公頃,皇家園林是代表著權勢的象征,其面積也是蘇州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所不可比擬的。此外,皇家園林“園中園”的設計方法,也是對南方文化的一種包容和向往,北京園林中就大量借鑒了蘇州園林中對于山水的精巧設計,充滿了詩情畫意;此外古代帝王將相對于仙界的向往,也讓他們在園中不斷設計相關的仙界“仙山”;園林也在各種方面彰顯著皇權的實力與威嚴,如圓明園中將中國版圖縮小在一個山水板塊之下,而宮門內外則由高大的城墻圍住,讓外人難以看到內部情況的同時,塑造一種強烈的壓迫感,彰顯著皇權的不可侵犯。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中國傳統的設計理念,就是將人與自然緊密結合,和諧共生,設計講究借助山水設計和自然的滲透達到人的寧靜,居所是一個人意象的轉達和構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為了通過對景觀的改造和設計,不斷提升人的幸福感。蘇州園林是古代商賈設計建造的聚落,為了獲得寧靜舒適的個人生活和家庭空間,采用了大量園林景觀設計,假山、河池、地方性特色的植物盆栽,通過鏤空、雕飾等方式營造精巧幽深的環境空間,既是深刻的宗教藝術,也是一種人文關懷。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一個巨大缺陷,就是忽視了個人感受,有些地區為了提高利潤不斷降低小區內的綠化面積,高層樓房的前后距離也不斷縮小,造成屋內的昏暗閉塞。現代城市環境本身就差,人們在日常工作之余,也希望能擁有一片綠地,小區內的環境設施可以說是最基本的構造和念想,在此增加的景觀設計,一定會是現代城市社會中利用率最高也最有效的環保設施,通過不斷提升的人文關懷,保護人們生活工作的愉悅心情。從地方來講,地區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文化來獲得,尤其是在荒漠化嚴重、污染嚴重的地區,需要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對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來提升城市的經濟發展格局,城市景觀中對于空間的設計、結構的改善和聯系,通過對當地生態的維護、歷史文物的保護、周邊配套設施的改造,形成城市文化的空間格局,建造人與自然、人與文化和諧相處的空間。
(三)構建地域性文化元素
園林景觀的設計,少不了對當地文化的吸收和創新。地域性景觀設計元素,可以通過對圖形符號的組合運用,點、線、面相結合等方式進行創新和再創造,觀者可以在觀賞過程中體會感受文化內涵,這種設計需求既滿足了現代人對于景觀地域化的要求,營造有針對性的環境設施,同時提升了設計師的創造力,改造創新傳統符號,在具體的景觀設計中,有以下幾種方法。第一,設計文字圖案。文字是記錄的符號,漢字是一種效率很高,內涵很豐富的文字,我國的象形文字早期就是由圖畫轉變而來的,到了現代,通過藝術的二次加工,將代表特殊意義的文字通過圖案的方式再次展示。在現代景觀中可使用在地面磚石鋪設、雕塑設計、墻體景觀符號等等,如閩臺緣博物館中使用大量文字鋪設地面,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展示和文字注解。第二,設計圖案雕塑。圖案是一種非常直觀的文化符號,雕塑又是極為立體的藝術展現方式,通過對傳統圖案的提取、藝術加工,塑造與整體環境相交融的圖案雕塑。如太極八卦圖的鋪設,窗戶、圍墻等封閉圍欄上的鏤空圖案,四象方位的雕飾等等。第三,文化典故的場景化。出于對歷史和傳統的懷念和驕傲,每個地區都會宣揚自己的民族英雄事跡、還有當地重要的節慶日和習俗文化,這類文化因素濃厚的場景,雖然并不能被物化,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場景設計這種物化的方式,將文化展現出來,使用了恰達的展現方式,就會形成很好地景觀效果,場景化展示既有情境性,也有傳播性,如擺設歷史人物雕塑和畫像,設計組合場景和文化墻等等。
三、結語
園林景觀設計既是工藝,也是藝術,作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設計類型,景觀設計不僅僅和我們的生活相聯結,更是人與自然的一種聯結,好的景觀設計有人情味、有文化和歷史厚重感。中國因為地域的博大和差異性,各地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園林文化和景觀設計,因地制宜,使用最適合這個地區和居民的設計方法,在尋找設計方式的過程中,現代人也需要向歷史中的建筑文化求索經驗,如何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如何通過精巧的設計創造更美的藝術設計作品,也越來越希望中國能加強文化自信的培養,回歸自己的文化,回歸自己的土地。
參考文獻:
[1]劉茹.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探索[D].長安大學,2008.
[2]史曉松.現代城市廣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D].北京林業大學,2007.
[3]牛艷玲.園林設計中傳統與現代的契合初探[D].南京林業大學,2006.
[4]吳威.園林的場所精神初探[D].華中農業大學,2005.
作者:李瑩 單位:黃淮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