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高職院校德育教育以說教、灌輸為主,這種教育方法難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認知、認同并且付諸實踐行動,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大特點在于知行合一,道德的修煉、德性的培養關鍵在于行。新形勢下的高職院校學生,他們存在道德知識與道德實踐相背離的現象,他們懂得許多道德知識,對是非善惡也清晰明辨,但在實際生活中卻表現出自私自利的行為。所以,高職院校應加大德育實踐課程,將知行合一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
2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創新
2.1以人為本,回歸社會實踐
德育教育必須立足于育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需求,以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終身發展為最終目的。如果說單純的課堂理論學習使智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對于德育來說,非但不能促進學生道德進步,反而會演變成令學生反感的道德說教。杜威也說過:“教育即生活。”德育只有回歸到現實世界中,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德行及德性在人生和工作中的重大作用,他們才會從根本上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將道德內化為自己的內心需求。高職院校學生在中學常處在被遺忘的角落里,缺乏自信,人生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及學習態度都存在很大問題,于是有了逃課、上網、課堂睡覺等諸多不良習慣。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生活抗挫能力強,社會實踐經驗相對豐富,如果教師從正面加以利用,就會發現這是豐富的道德資源。所以,高校教師應樹立新型的德育觀,充分利用學生的自身優勢,鼓勵他們從活生生的現實世界中完善人生觀,從點滴生活中積累善的行為,在社會實踐中意識到自身道德行為的缺陷,并積極在正確的方向上踐行。如每年寒暑假,潞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走向社會,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他們主動積極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學會關心幫助別人,舉止文明,不少學生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大大加強。這樣的經驗表明,道德必須在生活實踐中加以提高,與單純的榜樣教育和道德說教相比,其實效性大大增強。所以學校應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創造考察、服務、社會實踐等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收獲成就感,體味自身價值,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實踐中認清社會的光明和不足,并明辨分析和認真思考;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道德的意義和價值,養成道德思維習慣,提高道德意識,增強道德情感和信念,錘煉道德品性。因此,讓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回歸到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可以使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的發展融為一體,最終實現學生道德風尚的成功塑造。
2.2以學生道德需要為切入點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層次理論。他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第一是生理需要,第二是安全需要,第三是社交的需要,第四是尊重需要,第五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要求實現個人抱負,施展才能,而道德需要正是蘊含在其中的需要。所以讓學生明白道德需要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這是學生規范自己行為,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學會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前提。學生的道德需要被激發起來,才能使德育教育由他律變為自律,學生才不會把道德規則視為強加在身上的外在力量,而是當作完善自身及促進個人成才的加速器,這樣就能促使他們履行道德義務,達到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
2.3以德育教育者的師德師風影響學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要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性,作為德育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獨特的人格魅力。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成了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教師的整體素質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師德師風是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礎。作為一名德育教師,只有表現出對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職業的熱愛和投入、對同事的團結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的執著和探索,以及對自己的自知和自律等,才能從根本上感染學生。因此,要達到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必須注重師德師風的建設。師生關系是師德師風建設的切入點。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做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兩個觀念:一是傳統的師道尊嚴,二是傳統的學生觀。和諧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堅持人本思想,要把學生的成人成才作為德育教師工作的最高目標追求;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充分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欣賞學生。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學生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總之,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始終貫徹“平等、尊重、合作、發展”為基本內涵的人本思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創造一種和諧的氛圍,促進師生共同成長,使教育功能發揮更大作用。
2.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對于學生身心的成長具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逐漸形成體現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理念,對于學生身心的歸屬感、集體感以及社會責任感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設體現時代特點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加強德育基地建設是德育教育的常用手段,但我們要從全新的角度審視,給它注入新的內涵。校園文化建設要以學生為本,不能僅流于形式,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如潞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感恩教育、愛心社團、金帆文學社、心理健康教育、校史館的參觀等活動,使學生親身實踐,發展了興趣愛好,發揮了特長,并在各種創造性的校園活動中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在能力,充分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增強了自信心。校園文化還應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在傳統文化中吸取精華,剔除糟粕,運用恰當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手段,將傳統德育資源現代化,使之成為學生喜愛、易于接受的現代德育資源。
2.5通過網絡建立師生交流平臺
目前,互聯網成為重要的信息平臺與交流工具,網絡生活已成為大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內容。作為德育工作者,應利用網絡的便利性和互動性來搭建師生交流的平臺,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消除師生間的心靈壁壘,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同你的價值觀,從而達到良好的德育目的。因此,教師應主動出擊,加強校園網的建設,利用網絡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道德修養,探討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并積極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經常和學生交流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充分理解自己,縮短自己和學生的距離,從而學生把德育教育者當作良師益友。在實踐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校的QQ交流群在師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學生人生道路迷茫、困惑時,很希望有一位引路人為其指明方向或者給予鼓勵安慰。德育教師應隨時都擁有扮演好這個角色的能力。學生的困境大多也是他們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們這個年齡害怕暴露自己的無奈,所以我們應在交流群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為學生提供一個私密的師生交流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應注意把個人QQ作為一個很好的師生交流工具,這需要教師有智慧地去動員、鼓勵,在開學之初就需精心地做好這項工作。這樣的方式,既增加了師生交流的空間和時間,也有利于教師充分做準備,更好地解答學生提出來的問題。總之,新形勢下,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必須有所創新。德育工作不是一項單向的工作,要依靠德育教師和學校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有效地調動其內驅力,使德育實施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造就高職學生的人格品質,真正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
作者:韓芬單位:潞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