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是我們國家的百年大計。培養人才必須從小抓起,必須從德育教育抓起。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新時期的新形勢下,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創新德育教育教學的策略,如何更高效地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如何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積極發展,對這個課題我們進行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新時期;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1新時期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大意義
德育,顧名思義就是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主體中包括了家庭德育、學校德育以及社會德育、社區德育等。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標準建設一直都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中之重。未成年人從家庭走進小學課堂接受教育,更是這一系列中的最基礎階段。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給我們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學語文就是學做人”。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是教育工作中的首要目標。兒童時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大,但是他們缺乏對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不能夠區別現實生活和虛擬世界的關系。曾經風靡全國的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劇情之中有一段灰太狼抓住小羊以后帶回家燒開水煮羊吃的情景這段劇情被幾個小朋友模仿,發生了孩童燒傷的慘痛案例。所以新時期也給我們的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問題。互聯網技術時代,科技訊息飛速發展。學生們獲取知識認知世界的渠道來自方方面面,不再只是單純地依靠老師的三尺講臺,所以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授學生掌握日常教學中的語文知識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人文素質,在教學中更好地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正確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化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價值。我們的責任很重,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做好他們的引路人、指明燈。小學階段,是整個人生的關鍵性成長階段,讓小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學習的點點滴滴中積累正能量的道德觀體系。
2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2.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
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孔子在《論語》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是學生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著剛剛步入學校的小學生,教師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舉止也會成為學生衡量事物對錯的最基本準繩。所以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榜樣。這樣才能更好地依托學校這個教育平臺,利用語文教學工作的獨特文化魅力和特點,給學生們營造出積極向上、團結友愛、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讓校園成為學生們的精神家園。
2.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寬德育教育的滲透思路
教師要學會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把愛國主義教育無聲地滲透進我們的語文教材當中。一年級的小學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我是中國人》,通過朗讀學習首先建立基本認知,書中的插畫圖片并不能完全引發出學生們的情感共鳴。這時候通過提前制作的小視頻課件播放天安門城樓的升旗儀式、播放中國選手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時奏響中國國歌的場景等,在大家一起唱國歌的歌聲和畫面中,在強大的藝術氛圍的烘托之下,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的種子,突出了“我是中國人”的文章主題,迸發出小學生的愛國熱情,很好地實現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無聲滲透和完美融合。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通過郵箱、微博、微信等方式建立與家長的密切溝通,增加家校之間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關注學生遇到的問題和煩惱,及時積極合理引導,教師的引導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引導力量,同時必須要保持學校和家長德育教育態度高度一致,嚴格明確樹立是非觀念、道德標準。
2.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寬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
新時期的語文教育工作中我們要轉變思想,與時代接軌,創新語文的教學方式,同時在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工作。我們應該摒棄傳統的刻板教條的說教式教育方法,教師要放下架子,樹立以學生為本的主導思想意識,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亦師亦友,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語文知識的傳授和德育教育的培養,自然提升教師在學生心里的威信形象,讓學生們發自內心地的敬佩和尊重教師,同時會自覺以自己的教師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行為規范、舉止文明、思想健康、情操高尚。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主要組成是優美的詩句、閃光的思想、人物的高尚情操還有對生命的美好詮釋。這些學科內容本身蘊含著很多德育教育的發光點,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善于挖掘,要挖掘出教材當中的深層次的德育教育的內容,不僅讓學生學會語文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更能夠通過課堂上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同時體會、了解和領悟德育教育的思想內涵,通過課堂上的德育教育滲透,讓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中分辨善惡美丑,樹立道德標桿,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正確引導他們把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通過自我參與的方式發揮主人翁意識。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通過組織課外的趣味性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比如,“世界地球日”引導學生和家長結合生活中的低碳出行,少開一天車,少坐一天車,引導孩子保護環境的自我意識,把對低碳環保保護環境的概念根植在幼小的心靈里,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以后乃至一生。
2.4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內容
國家出臺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一文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該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教育。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擁有與文化水平相符合的道德素養。互聯網時代進步與發展的同時也有很多負面效應,很多不良信息容易導致小學生的思想意識發生偏差,嚴重阻礙德育教育工作,給德育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阻礙。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結合語文課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歷史上的今天》《感動中國》或者國家“五個一工程”類型的優秀的電視節目以及優秀的傳記類電視劇。從基礎開始建立小學生正確的道德觀點的起點。根據語文教學教材的內容推薦給小學生和家長相對應的多媒體讀物等。例如,小學課本中《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作者根據回憶,通篇描寫了我們偉大的總理廢寢忘食、勤勞儉樸的工作精神,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于的崇敬和愛戴的思想感情。學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推薦學生們觀看關于總理的影視片段,通過視頻媒體中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化場景的表現形式,讓小學生用心靈感受到艱苦樸素和無私忘我的崇高品格。樹立小學生向偉大人物學習的根本思想,樹立小學生熱愛國家、無私奉獻的根本思想。
3結語
新時期下小學德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素質的一門重要學科,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課題,通過教師在文化教育的同時進行滲透式德育教育,提升學生對于新時期社會負面影響的免疫能力,實現對學生更有效的德育教育培養,為全面促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打下扎實的德育基礎。
參考文獻
[1]袁利平.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8):104.
[2]方吉庭.關于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索[J].學周刊,2016(33):126-127.
[3]李立沙.潤物細無聲——小學語文教學助推德育教育[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215.
[4]王芳.試論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20(12):168-169.
[5]蔡銀輝.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D].喀什大學,2020.
[6]袁樂.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問題探析[D].渤海大學,2019.
作者:李國林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旦馬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