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人才論文:影視文學人才培養形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作者:高思春 單位: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在影視傳媒業高度發達的今天,媒體、新聞單位一方面對具有文學、影視、新聞、廣告等綜合素質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與以往記者、編輯、攝像等崗位設置不同,現在媒體、新聞單位需要的是集訪、攝、錄、編為一體的專業人才,既有扎實的文學功底、較強的寫作能力,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能從容面對社會人才激烈的競爭。反觀我們以往的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往往偏重于理論教學,對于動手能力和實際業務能力的培養沒有足夠重視,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要成為能經得起社會檢驗、為社會所歡迎的人才,取決于他們是否具有為社會所需要的素質與專業本領,真正能成為專業作家、編劇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學生的知識結構,必須從適應社會人才需求的角度去考慮。我們的培養目標必須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在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上,我們需要大膽探索,主動適應社會的需求,努力改變傳統的大文科“通識人才”的培養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尋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新途徑。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建構
1.改正傳統文科“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江南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全面規劃了學生4年的學習和實踐。專業理論學習與動手實踐操作,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貫穿于課內、課外的活動之中,本科4年的課內外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統籌安排,形成一個整體的教學計劃。江南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開設了11門學科平臺課,10門專業核心課。這兩大類必修課包括:中國文學史課程、外國文學史課程、中外電影史課程、影視理論課程、戲劇理論、戲劇作品分析課程、劇本創作課程等,這些課程旨在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為學生以后工作、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專業選修課則多達21門,多為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增強動手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而設。包括視頻、音頻編輯與合成類、廣告創意類、多媒體技術類、影視拍攝類、影視批評類等。這些課程有的是專業課的擴大與延伸,有的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藝術眼界,但更多的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的社會應用作準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出選擇,如喜歡拍攝的可以選擇影視拍攝與制作類課程,喜歡創作的可以選擇劇本創作類。
總之,圍繞一個興趣點,有大量的外圍課程可供選擇,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基本知識培養,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在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除了常規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之外,針對戲劇影視專業的特點,我們還專門設置了影像素材采集、創作實踐等環節,為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實踐機會,這些課程由于多樣、實用,滿足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需求,深受學生的歡迎。同時,根據社會需求,學院還認真調整了課程設置,特別是不斷靈活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以增加專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江南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開辦以來,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兩次大的修訂:2006年5月,經過數年的教學實踐,經全體教師研討后,第一次對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2011年8月,有了多屆畢業生的經驗之后,經過認真調研與論證,又對課程設置進行了第二次大的修訂。通過這兩次教學計劃的修訂,在專業課中減少了“史類”“理論類”課程,增加了實踐性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修改了一些課程的教學大綱,對專業選修課,根據社會需求做了較大調整,取掉了一些不適宜的選修課,增加了一些適用、實用的課程,使課程設置更加科學、合理。
2.整合師資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目前,在綜合類大學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一般被納入文學學科,其中也有一些院校將其納入藝術學科,但由于此專業的特殊性,綜合性大學在開辦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時都面臨一個師資力量難題,一些實踐性強的課程如“影視拍攝與制作”“數字視音頻編輯與合成”“表演”“導演”類課程缺乏專業教師,學生對某個方向感興趣,但由于沒有師資,課程無法開展。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充分考慮到江南大學各學科的分布情況,統籌學校的師資力量,如影視拍攝類課程我們得到了教育技術系老師的大力相助,數字視音頻編輯類課程可以請數字媒體學院老師給予支持,表演類課程得到藝術學科老師的相助。教育合力的形成有力保障了學生的培養質量。
3.課堂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江南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應有實踐教學的意識,每一個教學階段,教師對學生都有實踐的具體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每一學習階段都有實踐的機會。教師要研究教學方法,注意教學的生動性、啟發性,開展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動手,要求學生多讀書、多看影視片,在借鑒的基礎上創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各專業課教學的全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創造才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統籌安排課內外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實現戲劇影視文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建構的重要途徑,江南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主要通過以下方式確保實踐活動的實施。(1)通過定期舉辦的劇本創作比賽、征文比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定期舉辦DV大賽、心理劇大賽、戲劇小品大賽、劇風行動等培養學生創作、表導演能力。(2)寒暑假,學生可以自行選擇題材拍攝短片或自行選點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老師指導下選出學生的優秀作品,拍成影像資料。(3)在第四學期、第六學期,專門設置影像素材采集課、創作實踐課,各為期3周,旨在鍛煉學生的拍攝能力和劇本創作能力。(4)文科學生必須了解社會、學習社會、深入生活,這既是學生成材的需要,也是戲影專業學習的需要。我們與政府機關、電視臺、報社、網絡媒體、動漫公司、廣告公司等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多個實習基地,在第七學期,學院會安排一次為期12周的專業實習,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全面體驗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并要求學生人人撰寫、提交實習報告。(5)畢業前,統一安排實習。學生可以選擇去學院安排的實習基地實習,也可以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實習結束,學生上交實習成果,包括實習報告、實習作品等,合格者給予學分。實踐證明,在專業教學計劃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融為一體,不僅必要,也是可行的。江南大學戲影專業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結合近幾年成果看培養實效
納入教學計劃的實踐性課程和寫作、拍攝、視頻編輯、表導演等課程的結合是江南大學戲影專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授課老師悉心指導下,學生動腦、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過采訪、寫稿、編輯、制作、策劃、寫劇本、拍片子、撰寫調查報告等,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提高了實際工作能力。在專業學習與各類課內外實踐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許多學生都有自覺的寫作欲望,4年大學生活中,寫了不少小說、散文、劇本等,將創作變成了一種內在需求。他們踴躍向省、市報刊、學報投稿,很多稿件被采用。無錫電視臺的《大話阿福》節目長期與江大戲影專業學生合作,學生為其創作了大量演出劇本;06級戲影班的同學參與了52集大型動畫片《天使部落》的創作。
另外,同學們創作、演出、拍攝了許多話劇、影視作品,拍攝的DV短片、影視作品有多部獲獎。其中戲影同學自編自導的《大學——城》是無錫市首部校園懸疑電視連續劇,其創作模式引起了無錫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我為招聘狂》獲江蘇省教育廳舉辦的首屆大學生DV大賽三等獎。學生社團“種子話劇團”創作表演的《要離》等作品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戲劇節優秀獎。06級戲影同學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作品《手機》獲得江蘇省教育廳舉辦的“大學生話劇展演暨首屆江蘇省戲劇節”二等獎,《機不可失》獲得江蘇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二等獎。同學們重排的經典話劇《暗戀•桃花源》《戀愛的犀牛》在江南大學引起一股戲劇熱潮。
從現有畢業生情況來看,戲影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較一般的文科學生廣,動手能力也較一般文科畢業生強。在畢業前的實習中,他們有的在各省、市電視臺從事新聞采訪、編輯與節目策劃;有的在政府機關單位實習;有的在電視劇制作中心編寫劇本;有的在廣告公司擔任文案策劃;有的在動漫公司編寫腳本;有的在報紙、雜志擔任編輯等等。他們表現了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受到單位稱贊。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他們的選擇機會也較專業單一的學生更廣,畢業時也更有機會被被新聞媒體、政府機關、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錄用,就業率較其他文科專業高。事實證明,江南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使學生德、智、體、能得到了全面發展,學生具有了良好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這是新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的藝術文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