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國內喜劇電影轉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收于610億元之后,中國電影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一舉突破642.66億元。經濟數字背后依托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而日新月異的數字技術貢獻良多,多樣態媒介之間的技術鴻溝得以打破的同時,媒介融合取代媒介僵局,中國電影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大踏步地跨入“媒介融合”的大時代。
關鍵詞:媒介融合;喜劇;電影
機遇與挑戰總是相伴而生,媒介融合大背景下,電影市場從貫穿上游的制作到下游的傳播的全產業運作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對于處在產業化關鍵發展階段的中國電影市場,電影人需“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股拼搏精神”,唯有通過革新發展理念、調整發展戰略、把握發展契機,才能真正在媒介融合的新時代背景下實現中國電影市場的可持續性發展。本文將以喜劇電影——這一中國電影市場上最重要的影片類型為例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國喜劇電影的或主動或被動的轉變,以此窺探其發展中的昂揚與失落,繁華與隱憂。
一、價值與內容形態的轉變
文化產品的價值屬性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在今天的中國變得愈發復雜多義,作為文化產品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電影多重價值屬性中各因素權重的流變往往與政治、經濟、歷史等環境因素密不可分。回溯中國電影發展歷史,政治因素幾乎貫穿始終,透過“孤島電影”“左翼電影”“樣板戲電影”“主旋律電影”等名詞可見一斑。由此,為政治服務成為中國電影創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十分明確的任務,盡管在這些發展階段中偶爾也可以看到諸如《太太萬歲》(桑弧導演,1947年)、《大李、小李和老李》(謝晉導演,1962年)等喜劇電影的身影,但過分強調政治因素,使得作品類型單一、價值形態一元化,嚴重滯后了中國電影的發展。改革開放作為中國發展歷史的重要節點,在解放國家生產力的同時也為電影發展釋放了活力,重新以藝術形態回歸百姓生活的電影在政治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的融合與彰顯上趨于極致,喜劇電影在價值結構的合理與完善上成為例證。這一時期,誕生了諸如《黑炮事件》(黃建新導演,1986年)、《二子開店》(王秉林導演,1987年)、《三毛從軍記》(張建亞導演,1992年)、《甲方乙方》(馮小剛導演,1998年)等優秀電影,進入21世紀,以馮小剛為代表的賀歲喜劇電影一時風頭無兩,《大腕》(2000年)、《手機》(2003年)、《天下無賊》(2004年)、《夜宴》(2006年)、《非誠勿擾》(2009年)等作品的熱映更是為其贏得了“賀歲片之父的美譽”,期間,寧浩、楊慶、徐崢、大鵬等大批新人導演的強勢崛起也大大豐富了中國電影喜劇創作,甚至上述電影往往成為了年度爆款,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以馮小剛為例,《非誠勿擾》其電影總票房已高達10.32億元,而這其中喜劇電影貢獻了絕大部分票房,由此看來,電影的商業價值屬性在21世紀以來得到了空前的重視。然而,作為文化產品,電影商業價值得以彰顯的同時,其文化價值卻逐漸退居次要位置,這顯然與我們所倡導的“電影強國”“文化強國”建設的大方向不夠一致。媒介融合背景下,電影的傳播方式由傳統的影院放映逐漸擴充為以大銀幕為基礎、包含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有效結合的傳播通道。受眾群體的擴大、層次的豐富都對喜劇電影的價值屬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創作原則、兼具文化價值、人本價值、商業價值的喜劇電影成為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國喜劇電影的必然選擇。與傳統院線電影在時長、形態及內容上都存在區別的電視電影、網絡電影、手機電影、互聯網終端可播放的微電影都應該在創作中得到重視。如何做好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國喜劇電影的加法,內容與價值屬性的把握是十分關鍵甚至具有決定性作用的一環。
二、傳播形態的轉型
回溯電影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電影院或露天場所通過幕布或其他投射對象進行放映成為約定俗成的電影形態,甚至拉康的鏡像理論一度以電影院里的受眾與銀幕作為研究的重要對象。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這一單一的傳播形態已頗具現代性意味,形態蔚為豐富。優盤、硬盤、光盤、網盤等存儲介質的出現使得電影傳輸迅速擺脫了對于膠片的依賴。與此同時,電視、互聯網、手機及其他終端等不同觀看媒介的豐富與發展,也使得電影觀看不再局限于電影院。而廣受大眾喜愛的喜劇電影得益于電影傳播形態的轉型,提升了傳播的速度與頻率。
(一)電視媒體傳播相較于電腦與以手機為代表的手持終端設備,電視媒體在喜劇電影的傳播形態做出了最早嘗試。從最早做出嘗試的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到上海東方電影頻道、珠江電影頻道以及各省市級電視臺相繼推出的影視頻道,都曾推出諸如“喜劇電影大拜年”“馮小剛賀歲電影專題”“香港喜劇電影回顧”等專題節目,為彼時受困于院線播放時間固定、網絡資源匱乏的影迷提供了大量觀摩喜劇電影的機會。
(二)互聯網平臺傳播以優酷、土豆為代表的互聯網視頻網站在2005年前后異軍突起,并在確立短視頻的品牌形象之后迅速整合資源,迎合市場需求,推出了更加細分的電影點播版塊,在眾多的分類中,喜劇類型時至今日依然占據重要位置,隨后,其精準的市場判斷更是為院線電影入駐網絡平臺從而完成版權再收益加快了步伐。而稍晚起勢的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更是在創立之初就將電影點播確立為了重要的業務板塊,甚至因此而催生了付費點播、獨家版權以及針對網絡平臺播放而量身打造的“網絡大電影”等業內新名詞,而網絡電影(短片)時代,無論是早期低俗的惡搞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還是今日已然成型的網絡大電影的代表作品《山炮進城》《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幽默喜劇依然是其重要的營銷噱頭與作品標簽。
(三)手機為代表的手持設備傳播智能手機在今天已然完成了當年iPhone4手機享譽全球的廣告語:擁有一臺蘋果手機,你幾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了。大量手機APP的出現為喜劇電影的傳播提供了可能,而公共無線網絡的普及與運營商資費的下調更是使得手機視頻的傳播暢通無阻,甚至以驚濤駭浪之勢將前幾年還在摸索中的各大手機臺拍在了沙灘上。同時,手機屏幕分辨率的不斷提高,配置的不斷提升也不斷刷新著受眾的觀看體驗,通過手機追劇追電影成為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
三、價值實現形態的根本性轉變
眾所周知,傳統電影的業務流程主要包括:生產制作、營銷發行、公開放映三個基本環節構成。而這其中,渠道發行環節成為了核心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渠道發行的通暢與否直接決定了電影的收益。然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以喜劇電影為例,以上三個環節的價值實現形態都出現了根本性轉變。(1)生產制作環節的轉變主要體現在當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成為各類傳播媒介的基本平臺與常態,電影制作行業的門檻一再降低,從短視頻、微電影、到獨立長片的制作都無需再依賴專業的電影制作團隊,依靠廉價的DV、輕便的攝像機甚至智能手機都可以完成電影的制作,而這其中很多取自生活真實的喜劇電影作品在幽默的詮釋上更加生動自然。(2)電影的營銷發行渠道不再單一,如前文所述,在電影院線以外進行的傳播放映活動甚至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營銷發行模式。各類地推、明星見面會、全球首映禮變得不再必需,微博、微信、視頻廣告、手機推送等發行營銷方式相較于傳統方式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營銷的精準度大大提升,覆蓋的人群成幾何倍數增長。喜劇電影作為現代人生活重要的調味劑,產品自帶的話題屬性與傳播特性使得其營銷發行方式率先做出了改變,并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12年,徐崢導演的喜劇電影《泰囧》借助視頻網站、微博、微信、地鐵電視等新媒體平臺的病毒式傳播,最終斬獲了當年的票房冠軍,成為媒介融合背景下電影營銷發行轉變成功的典范。(3)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電影公開放映階段,伴隨著播映渠道的豐富,播映收入也出現了大幅增加。除傳統的影院放映外,電視、互聯網、手機等新的媒體形態不斷加入到電影傳播過程之中。除去在電影院的首輪播映取得的首輪票房收入,隨后的針對電視平臺的版權轉讓可以為制作方帶來第二輪收益。而繼院線與電視放映之后,電影產品進入視頻網站、手機APP等新興媒體平臺,構成新一輪的播放收入。
四、結語
全球化語境下,大眾文化生產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文化的融合。然而,作為受眾最為廣泛、市場接受度最高同時也最挑剔的喜劇電影創作一旦創作者缺乏文化立場,則很容易隨著文化融合而失去自身的文化身份定位。以近年來在喜劇電影市場上異軍突起的開心麻花系列電影為例,“智慧盤點年度事件+精彩動人故事+幽默表演風格”,是“開心麻花”舞臺劇的喜劇特征。不難發現,隨著《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等影片的熱映,其“麻花舞臺劇”的特征也承襲為“麻花電影”的重要特征。同時,創作者通過拼貼與模仿等后現代技術手段,融合了眾多世界流行文化元素,縱然制造了較好的喜劇效果,但故事的內在文化表達,卻患上了這種全球化時代里的文化癥候。因此,形態的轉型是中國喜劇電影人應對文化融合的敏感,同時也是直面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國喜劇電影市場突變的必然。當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國喜劇電影也面臨重重難關,在生產制作、營銷發行以及公開放映等環節都應積極把握媒介融合機遇,重視其弊端和問題,并有針對地進行調整、改進,促進電影業態實現良性嬗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4.
[2]【英】約翰•斯道雷.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M].常江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60.
[3]謝旭慧.喜劇小品的創新之路——以開心麻花作品為例[J].戲劇文學,2015(4):58.
[4]閆新.當下國產喜劇電影的劇作征候與文化意涵探析[J].當代電影,2019(12).
[5]饒曙光,李國聰.改革開放40年:現實主義與中國電影創作流變[J].電影藝術,2018(05).
[6]關崢.網絡傳播時代中國喜劇電影創作的“類型泛化”表征[J].新聞研究導刊,2018(15).
[7]王懷春,景格格.試論開心麻花孵化出的喜劇電影新模式[J].電影文學,2018(15).
[8]陳亦水.《羞羞的鐵拳》:21世紀中國喜劇類型片本土化創作得失[J].電影藝術,2017(06).
[9]鄭煥釗.國產公路喜劇電影的文化特征與精神取向[J].當代電影,2016(06).
作者:李國軍 單位:聊城大學東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