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產動畫電影戲曲元素應用與審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動畫電影作為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電影類型,有著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的特點。它主要源于對生活最原始的視覺形象的表達,表現出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創作手法并不受題材、時空的限制,創作者可以打開思維進行創作,影片中高度虛擬的畫面或是影像語言的表達,都給人們帶來奇特的視覺體驗。同時,動畫電影也為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價值觀的傳播搭建了一個藝術平臺。
【關鍵詞】動畫電影;戲曲元素;傳統文化;審美
近年來,隨著我國動畫產業的迅速發展,動畫電影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誕生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等一系列國產動畫電影。它們不僅有著水墨山水畫的質感以及中國傳統的古老建筑背景,臺詞也常有中國詩詞韻味。可是,我們也不得不停下來進行反思,像《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這類民族經典IP題材電影,一經播出就受到熱烈追捧,但我們是否考慮到了在今后的創作中,除了IP本身,我們還可以拿什么素材去創作呢?這不得不讓我們停住腳步,回到過去,觀察中國早期動畫電影創作者的匠心所在。中國早期優秀的動畫影片《哪吒鬧海》《驕傲的將軍》《豬八戒吃西瓜》《魚童》《掌中戲》《天書奇譚》《金色的海螺》中,就借鑒了許多戲曲元素,這不僅表現在創作者靈活運用了戲曲劇作的內容,還借鑒了戲曲人物的造型、程式化的唱念做打等,使得動畫中充滿飄逸、灑脫的靈氣與民族風情。就目前而言,如何把傳統的內容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和畫面語言加以詮釋,并達到一個藝術欣賞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的目的,是我們日益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國產動畫電影與戲曲的淵源
魯迅曾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中指出:“美術可以表見文化。凡有美術,皆足以征表一時及一族之思惟,故亦即國魂之現象;若精神遞變,美術輒從之以轉移。此諸品物,長留人世,故雖武功文教,與時間同其灰滅,而賴有美術為之保存,俾在方來,有所考見。他若盛典侅事,勝地名人,亦往往以美術之力,得以永住。”基于美術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審美意識的傳播,魯迅認為美術的影響極為深刻,特別是在物質發達的現代社會中,美術教育有時可以彌補現代文明的缺失,通過作品的形式讓文化長存于世。動畫的形成與美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在靜態美術作品的基礎之上,結合科技手段而形成的。19世紀50年代,國內動畫電影的創作主要通過宣揚傳統化、民族化的思想內容,彰顯傳統文化的獨特藝術魅力,尤其是其中對戲曲元素的運用,開創了中國動畫電影民族化的光輝歷史,誕生了我國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動畫作品《驕傲的將軍》《神筆馬良》《三十六個字》《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小貓釣魚》等。但20世紀90年代之后,受到經濟利益驅使以及潮流的影響,中國動畫電影逐漸偏離之前的民族之路,開始走向了盲目模仿美、日動畫的道路,制作出了一些沒有民族靈魂的動畫作品。國產動畫電影所走的模仿與學習之路,雖然并沒有超越《大鬧天宮》這一國產原創動畫電影的高峰,但也通過一定數量的積累,逐漸走向質變,并發掘出新型戲曲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同時,這也是動畫創作最為鼎盛的時期,大批動畫制作者開始在動畫制作中融入經典的傳統戲曲元素,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國際同行的審美標準,真正做到了藝術無國界,對現在的動畫電影創作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萬氏兄弟曾在《談談卡通片》中說到,動畫片應該是“寓教于樂”的,并強調必須發展具有民族風格的中國動畫。這是對我國動畫在實踐中的系統總結,也是于歷史與現實的依照下,對戲曲故事和戲曲人物作出重新的思考、理解,是創作者的情感與認知的表現,折射出“當時當地”的浮光掠影。對戲曲故事的回憶與反省,對戲曲唱、念、做、打元素的運用,無一不為動畫電影創作者提供了靈感。再經過創作者以審美角度對戲曲故事進行有序化的選擇、整理和重塑,就能表現出各個時代人的“現代”思想、情感與信仰。
二、戲曲元素在動畫電影中的審美應用
我以動畫電影《大鬧天宮》與《驕傲的將軍》為例,以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對其中戲曲元素的應用進行分析。一方面,傳統故事與人物造型講求對言外之意、象外之意的寄托;另一方面,從視聽角度來看,戲曲的唱、念、做、打也能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一)戲曲劇作的豐厚藝術觀戲曲的創作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祭祀與秦漢時期的樂舞、俳優、百戲,直至唐宋,“戲”與“曲”開始空前地繁榮起來,那時涌現出了大批的劇作家和作品。戲曲在歷史的沉淀中能脫穎而出,源于創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戲曲擁有飽含風韻的文化內涵與深遠的群眾基礎。動畫的發展晚于戲曲,在中國動畫史上,萬氏兄弟作為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的奠基人,也是國產動畫的鼻祖。他們通過借鑒好萊塢動畫創作的模式,對中國傳統故事進行摸索,創作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動畫,并將國產動畫與各類傳統技藝進行廣泛融合。這些富有特色的民族動畫,其題材主要來自中國神話傳說、宗教故事、民間演義、文學文本,其中,不少以擁有悠久歷史的戲曲為表現載體。20世紀20年代,國產自制的人畫合演的動畫電影《大鬧畫室》問世,標志著國產動畫電影歷史的開始。轉至1961-1964年,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大鬧天宮》標志著國產動畫電影進入一個嶄新的高度。《大鬧天宮》中融入了大量的京劇人物造型、動作、音樂等戲曲元素,在創作內容上,根據古典小說《西游記》前面7回改編而成,略有刪改,但對結尾的處理與原著相反,沒有讓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而是讓他獲得了勝利,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創作者對新希望的一種寄托。
(二)戲曲人物造型的獨特美動畫創作的核心思想是通過人物形象體現出來的,沒有鮮明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就很難體現作品的核心價值。在任何時代,人物的創作表達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雖然人物形象的匆匆一瞥如浮光掠影,但其背后展現的是那個時代的特質。在早期動畫電影創作過程中,民族風格定位體現在:以傳統神話、戲曲元素為主要題材,汲取戲曲中的人物角色造型特點,以浪漫、夸張的形象使之引人入勝。戲曲形象獨特的形式美表現在技巧與風格程式化、人物性格刻畫顯而易見等方面,給動畫電影主題、敘事和創意留下了獨具一格的色彩。動畫電影《驕傲的將軍》中的人物造型就借鑒了戲曲中的人物造型,比如得勝將軍花臉的造型,食客丑角的造型。可以看出,京劇臉譜中的“凈角”(如圖1),是白臉為底,臉上的額頭、眼睛、臉頰的圖案是以蝙蝠、蝴蝶或燕子翅膀的形狀為主,以鼻子為中心呈對稱紋樣。而影片《驕傲的將軍》中的將軍,則在京劇中象征“大人物”的花臉基礎上進行了借鑒與提煉:保留了花臉將軍臉部的白色底色,在原來花臉的臉譜形狀上進行夸張,設計成為倒梯形臉頰,經過鼻子貫穿額頭到下巴形成類似蝙蝠的形狀,臉頰兩旁涂以緋紅,眼睛周圍以中性色——灰色襯托,使將軍的造型簡潔又傳神,從而塑造出一個威猛而魯莽的將軍形象。與此同時,食客的造型就與將軍的造型形成了明顯的對比,食客的造型取自京劇中的“丑角”(如圖二),將臉部、眼睛、嘴巴的造型設計為三角形,突出食客的滑稽個性,讓觀眾在視覺上能分辨出人物的性格。這樣對不同角色進行造型刻畫,能在動畫電影中構成一種富有內涵的人物形象。
(三)戲曲中唱、念、做、打的程式美戲曲動畫電影借鑒戲曲中的唱、念、做、打等程式化的元素,目的是塑造角色形象、突出戲劇沖突、營造畫面意境與推動情節發展。中國戲曲經歷了長久的發展,它的唱、念、做、打是對來自生活經驗的凝練而形成的藝術語言,是象征性、表現性、模擬性的高度統一。它通過節奏化的動作與字正腔圓的語言,把劇情、角色情感的發展與變化傳達給觀眾。觀眾通過觀看和聯想,能看到其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驕傲的將軍》與《大鬧天宮》兩部動畫電影中,人物角色的語言、動作上就借鑒了京劇中的唱腔、念白與程式化動作,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形態進行提煉、濃縮以及夸張變形等,使影片的人物造型與劇情發展更具有觀賞性。在《驕傲的將軍》中,將軍的言行根據戲曲中花臉將軍的表演方式而來,片中一幕是將軍得勝回來,這時將軍的動作是挺胸昂首、踱著方步,伴隨著鑼鼓聲打擊出的節拍一步一頓地邁步進來,將軍出場的氣勢就仿佛京劇中霸王的出場之態,在強調步子走位的同時,還注重動作的流暢性和舞蹈化。還有,當將軍聽到食客的奉承“憑將軍這身武藝,敵人還敢來送死嗎”之后,將軍放聲大笑起來:“啊哈哈哈……啊……哈哈哈……”當將軍發現敵人攻進城來、自己走投無路時,大聲喊道:“來人哪……來人哪……”這里,“哈”字和“哪”字的發音均采用京劇的唱腔。再看《大鬧天空》,孫大圣拿著兩個大錘,“呀呀呀”的從天上飛下去的畫面,“呀呀呀”這一聲效,亦是采用了京劇的唱腔。動畫角色的性格在京劇特有的表現手法下顯得更加鮮明而有韻味。戲曲中講究虛擬性、程式化的美感,在演員與觀眾之間形成一種觀演默契后,戲曲元素被安排到動畫電影的角色設計中,亦能顯得十分靈動。
三、結語
動畫電影作為多種藝術融合的表現形式,為民族特質和人文精神的歷史儲存和美學欣賞創造了重要條件。動畫電影中戲曲元素的應用,不僅為動畫電影增添了有聲有色的情景,而且給觀眾帶來了古典雅趣的中國傳統文化,增強了民眾與藝術的親近感,開拓了一條戲曲文化傳播的新途徑。在當今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需要在前進的路途中不忘回顧,挖掘各個時代所特有的文化追求,使得戲曲動畫電影可以綻放出獨特的思想光芒,這對動畫電影與戲曲教育來說都是一種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葛玉清.對話虛擬世界:動畫電影與跨文化傳播[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2]李駿.中國動畫電影中的戲曲元素研究——以〈大鬧天宮〉、〈哪吒傳奇〉等為例[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2(04):59-63.
[3]孫立軍,馬華.影視動畫影片分析[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3.
[4]吳煒華.文本重構中的新時代鏡像——試論“新動畫電影”的文本創新與話語變遷[J].藝術評論,2019(11):62-69.
作者:鄧良玉 單位: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