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產動畫電影新式表達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面臨諸多嚴酷挑戰,甚至陷入失語表達之地,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之中低存在感的窘迫處境,引人深思。本文著重對近期國產動畫新表達存在的現狀問題、策略進行研究,洞悉其傳播的新樣式,使其成為一種內在驅動力,尋求創作的一般規律,完成國產動畫電影話語的新式表達,既保有民族特點,又融合多元文化,探究傳播傳統文化的新途徑。
關鍵詞:國產動畫現象級審美定位新式表達
一、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現狀
上世紀50年代初期,文化部提出“美術片以少年兒童為服務對象”的指導方針。①直到上世紀末,國產動畫電影仍然延續為兒童群體服務的創作方向。這一階段時期的國產動畫電影大多情節簡單,整體單一,對白淺顯,主題以學習知識和教育兒童為主要目的,直接導致國產動畫片逐漸走向“低幼化”的發展路線,降低了成年人的觀影欲望。
(一)國產動畫電影在類型創作上,處于“摸索期”
回望最近幾年的國產動畫電影藝術創作,國產動畫電影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非常棘手,動畫類型電影題材的同質化仍是現實環境中突出現象。一方面,處于摸索期的國產動畫電影,出現現象級的爆款作品本身就具有偶發性,這種特殊電影現象,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不可復制性。比如,在近年廣受關注的國產動畫《大護法》,從創作到營銷都具有話題性,但是,這種話題性,并沒有形成群體,相對單一和封閉。再如,《十萬個冷笑話2》基于上部作品帶來的固定受眾群體,擁有更好的制作與更大的平臺支持,但這些影片,并沒有從作品內容本身深入到大眾傳播視野中去,而是早早潦草收場。
(二)現象級動畫電影缺席,處于市場“寒冬期”
現如今中國電影市場整體異常火爆,票房也屢傳佳績,然而,國產動畫電影在質量和數量上,卻尤其顯得形單影只,充滿無奈。放眼今天,整個國產電影市場票房屢創佳績,處于“熱”的一種狀態。中國電影票房從2011-2015年一直保持在30%-40%告訴增長幅度,2017年的電影票房為559.11億元,電影市場總量穩居世界第二。②但是國產動畫電影卻顯得異常平淡無奇,甚至有種回流倒退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未能延續這幾年的發展勢頭,同時缺少甚至缺少具有話題性的爆款電影作品。國產動畫電影面臨一個“寒冬期”,國產動畫電影在創作上,仍然處于調整期,從題材到劇本,再到內容主題表達,都不得不面對嚴酷的市場考驗和內容上的準確把握。而且從作品質量和票房體現的數據來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在具體的作品創作之上,摸索發展。比如,被大眾所寄予厚望的《大世界》《大護法》《十萬個冷笑話系列電影》等影片,結果并沒有重現《大魚海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所取得的成就,國產動畫電影在創作上面臨一個充滿陣痛的調整期。在調整期間,摸索調整,不難發現,這種摸索缺少規范性和相關產業性探究,且并沒有形成動漫互聯產業。
二、國產動畫電影,存在表達問題
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和成長,絕不能僅憑票房和數據外象來評判,要善于透過表達內容去探討國產動畫現階段存在的表達性難題。受眾定位把握不準確,表達具有模糊性,國產動畫電影創作者,往往忽略觀眾群體性,定位不夠清晰,在認知上模糊單一,創作思維存在嚴重誤區。以下從兩個方面分析當今國產動畫電影所存在的表達問題。從2017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國產動畫的觀眾中,“14歲以下觀眾所占比例為11%,14-17歲青少年占59%,18歲以上成年觀眾占30%”。③國產動畫電影的受眾群體已經過去以低幼兒童為主體對象,觀眾群的單一局面。且為滿足各年齡層受眾群體的審美需求,國產動畫進行多元創作,實現完美嬗變,并已取得實質性成果。
(一)從目標觀眾群體性來看,主流的動畫電影模式依然還是全家歡
目前的受眾群體,在主流性上,創作者將重點放在全家歡電影之中。顯而易見,全家歡電影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影片受眾群,具有較為廣泛的受眾基礎。但是由于觀眾定位模糊界定,并沒有形成明確受眾群體,所以在創作環節中,做到全家歡非常難,只有少數的國產動畫電影能夠真正做到大人愛看小孩喜歡各取所需。
(二)從敘事方式上,敘事單一,觀影體驗較差
國產動畫電影敘事單一直白,出現低齡化、成人化兩種現象。一種現象,在近年國產動畫電影市場中,合家歡動畫電影確實有最廣的受眾群體,但這一概念在國內有泛化的趨勢,這種泛化表現的尤為突出。為來迎合低幼兒童受眾群體,在創作上毫無劇作要求和劇作內容設定,依然停留在國產電視動畫同級水平,讓成年人很難進入電影世界,觀影體驗較差。敘事線低齡化且真正能做到合家歡的影片其實并不多,并且很難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更難增加市場助力所帶來的票房價值。另一種現象,為了迎合成年受眾觀看電影,創作者經常將動畫電影思維進行成人化的表達,這種表達很明顯存在問題。而事實上,可以看到大部分同時被兒童和成人而接受,從IP電影《西游記之大至歸來》的成功,獲得創作啟示,比如,光線傳媒開始嘗試新型宣傳新模式———通過全國路演、口碑營銷、眾籌衍生品以及二次元明星參與等方式實現話題性營銷,形成話題,創造市場熱度。其次,在創作敘事上,呈現豐富性,不再低齡化,不再過于成人化。
三、國產動畫電影新表達策略
當我們越來越強調文化自信,渴望國產動畫電影走出國門的時候,我們越來越需要重新去審視自己的文化視野和創作格局,一兩部動畫電影在電影節或者國外上映根本無法真正實現中國文化的輸出。
(一)國產動畫電影,需要建構自信
國產動畫電影可喜的是看到了自身的努力,也嘗試通過參加一些官方活動,讓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看到中國電影,看到中國動畫電影。著眼于中國傳統文化,讓中國動畫電影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媒介和橋梁。動畫導演需要在創作過程中堅定自己的文化自信,敢于走向世界。創作者要想樹立文化自信,民族的文化之光所依附的努力,必將像信號塔一般,傳遞信號輻射出去。文化的生命力和滲透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自發的力量,這種自發需要堅定的文化自信,這種文化,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趣。于2017年5月份,在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中,國產動畫電影在推廣活動上引起巨大反響,多部作品廣受關注;在第67屆柏林電影節中,動畫長片《大世界》入圍主競賽單元,作為首部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國產動畫長片,這是繼宮崎駿之后的又一亞洲力作。
(二)國產動畫電影,需要學習經驗
國產動畫電影要想從根本上走出去,必須要明確自己走的道路,而且要走一條很長的道路,但是,這條路到底怎么走,或許在國內外優秀動畫電影中可尋覓一二。早期國產動畫在主題思想內容上,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一方面,弘揚正義公平,傳遞正能量思想定位,尊重大眾觀影心理,體現親情成長主題的《寶蓮燈》;弘揚民族氣節、展現英雄主題的《中華小岳云》;突出青春主題的,憧憬美好未來《武庚紀》等大批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的動畫作品開始涌現。傳統動畫中政策性的圖解和說教模式逐漸被更具時代氣息和包容性的新觀念所取代。自美國皮克斯公司的《尋夢環游記》火爆之后,沉心一定,需要思考、探討這部電影的價值,為國產動畫電影如何走出去提供了特別的意義,意義集中體現在對于創作的用心和態度。
(三)國產動畫電影,需要肩負起責任使命
科學技術促使全球化發展,使得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相互融合,異域優良文化逐漸被彼此學習和借鑒。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促進動畫產業的快速發展,國產動畫也在汲取與吸納異域文化精華,謀取多元化的發展。1.以國族文化為創作主體將國族文化定性為創作主體內容來源,是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相互交融發展的良好契機。近年在國內外廣受好評的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的經典作品的出現,促使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者開始思考,中國國產動畫發展的新可能,新思路。放眼國內,《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將迪士尼動畫創作的成功經驗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整部作品既符合美國動畫作品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又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取得了口碑與票房雙贏。2.借鑒多元語言,吸收多樣文化學習好萊塢經典敘事結構,建構英雄人物形象,強化影片的戲劇沖突。在影片的主題設定方面,也充分汲取了國外影片慣用的“蛻變成長”模式,讓主角處在逆流與失意的環境中,克服自身心理障礙,突破重重磨難,最終實現找回真我的自我救贖。近年在國內外廣受好評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的經典作品的出現,促使中國動畫電影創作者開始思考,中國國產動畫發展的新可能,新思路。3.自覺轉變審美文化定位,實現文化傳遞的親切感黑格爾在《美學》中曾說“藝術觀照、宗教觀照乃至科學研究,一般都起源于驚奇感”。④審美奇觀化就是使主體的潛在期待與出現的意外驚奇之間產生碰撞,進而表達出全新的審美感受。國產動畫電影的創作者要傳遞傳統文化的熟悉感、親切感,自覺轉變審美文化定位,不能把傳統文化擺在莊重不可描述的文化截體之位,這樣的東西沒有親和力與親切感。前文提到的《尋夢環游記》中,墨西哥亡靈文化蘊含了溫度和情感,恰恰我們的動畫片很少挖掘傳統文化中這種有溫度的東西。
四、結語
在喧囂的中國電影市場當中,國產動畫電影顯得沉寂,卻激流涌動。堅信國產動畫電影在經過摸索期、寒冬期之后,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回歸,一定會形成自身的表達樣式。動畫電的孕育需要足夠的時間與耐心,已經顯現出一種蓄勢待發的態勢,有理由相信和期待國產動畫電影即將迎來新的創作井噴和市場熱潮,期待更好的動畫電影新表達。
參考文獻:
[1]宮承波.中國動畫史[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5.
[2][德]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7)[A].兩岸創意經濟研究報告[C].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7.
[4]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中國動畫年鑒[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8.
作者:張博 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