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大學教育基金會快速發展,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由于我國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機制缺乏,基金會信息披露自覺性意識薄弱,導致基金會信息披露內容不充分、時間滯后嚴重影響了基金會的公信力。信息披露是基金會公信力建設的前提,而公信力又是影響大學教育基金會款項籌集的重要因素,是基金會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對大學教學基金會信息披露現狀的調查,分析基金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完善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透明度
1引言
大學教育基金是一種社會公益性組織,以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為目的,由各高等學校發起,廣泛吸納企業、政府及社會公眾資金的非營利組織,旨在運用籌集的資金扶持高校的教學、科研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大學教育基金會迅猛發展,數量年增長達20%左右,截至2016年9月,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超過400家,資金規模已突破80億元。隨著資金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大學教育基金會的管理及資金的運用效率及效益引起了強烈關注。因此,客觀、可靠、及時的信息披露成為大學基金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2我國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目前,并沒有相關法律對我國大學教育基金信息披露作出明確規定,也沒有具體的強制性手段來保證信息披露,主要靠基金會的自覺性進行。下面就2016年度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情況作分析。
2.1信息披露內容及披露時間就披露的內容而言主要
以披露財務報告、審計報告為主,對于基本信息、項目信息、捐贈信息披露較少。在對基本信息的披露的359家中,基礎信息占100%,章程及制度占4.5%,年度報告占8.6%,章程及制與年度報告披露的比例明顯偏低。在對財務信息披露的347家中,財務報告占100%,對主要財務信息披露為0。在對項目信息的披露中主以披露項目基本信息為主占75%,披露項目收支情況的比例為25%。捐贈信息捐贈人信息披露比例為36.8%,約為捐款去向披露比例63.2%的一半。從披露的時間來看,在4月份以前露的少之又少,在信息披露的家中,大部分都在4月份以后進行相關信息的披露。
2.2信息披露方式
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主要通過網絡手段進行。目前,網站的建設由政府部門組織建立的社會組織信息披露平臺、大學教育基金會組織建立的官網及第三方獨立機構建立的信息披露平臺。調查中,在對各網的瀏覽中發現,政府部門建立的網站信息披露主要以教學教育基金會的一些注冊的基本信息。對于大學教育基金會建立的網站,只有少數教育基金會的官方網站首頁設置“信息披露”窗口。另外,大部分查詢到的信息無法下載查看。對于第三方獨立機構建立的基金會中心網站,是目前信息披露又一主要平臺,只要從查詢窗口輸入基金會的名稱就可查詢基金會的相關信息,但基金會中心網站只是把信息進行了整合,提供的信息都來自于各大學教育基金會官網及政府部門建立的網站中披露的信息。
3我國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缺乏強制性信息披露范圍,披露內容貧乏
從當前的實施《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基金會管理條例》及《基金會年度檢查辦法》等規章制度來看,基金會的信息披露均未對信息披露標準及內容作出詳細的規定。信息披露的內容往往局限于對財務報告中資產負債表及業務活動表的披露,對現金流量表、報表附注及對信息使用者較為關注的捐款是否到位、資金去向、資金的運用效率等信息披露較少。
3.2信息披露期限規定不明確,披露時間滯后
《基金管理條例》、《基金信息公布辦法》及《基金會年度檢查辦法》等制度僅僅規定以年度為單位進行披露,對基金會的其他信息,如:基金會組織的募捐及公益活動,捐款情況及財務報告的披露時間均未作出規定。目前教育基金會的披露信息的時間大部分在6月份以后,這種信息披露期限的無限制的延長,披露時間的滯后,嚴重影響了信息使用者及時獲得有用的信息。
3.3基金會對信息披露意識薄弱,信息披露動力不足
信息披露意識對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國現有大學教育基金會超400家,基金會建立官方網站的不足150家,占總數的不到40%。自愿性披露性的意識較低。極少一部分基金會已經將信息披露納入正常的工作程序,大部分基金會管理理者根本不清楚需要披露信息,披露什么樣的信息以及什么時候披露。另外,由信息披露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資源,為了省事,有些基金會干脆不披露,信息披露動力不足。
3.4披露平臺不完善,獲取信息困難
信息披露平臺的不完善,是社會公眾無法全面地獲取信息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大學教育基金會向公眾披露信息主要通過官方網站及基金會中心網站等。60%以上的大學教育基金會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公示組織的基本信息,而對于能夠反映項目運作情況、財務狀況確未有效提供。缺少披露及查詢窗口的設置,網站很少設置信息下載專欄,對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無法及時獲取。
3.5專業人才缺失,信息披露不充分
專業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信息披露的質量。我國大學生教育基金會管理人員大部分專業化水平較低,并未接受過財務及管理等方面系統的專業化培訓。在對建立官方網站147家及基金會中心網站信息披露調查中發現,僅有12家,占全部比例的8%,信息露充分。大部分披露的信息不完全,或是陳舊,披露的信息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4改善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的策略
4.1加強大學教育基金會對信息披露的認識,不斷提高信息披露的主動性
大學教育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源于社會各界的捐贈,具有良好的社會公信力是大學基金會健康發展的保證。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公益性質決定其必須真實、可靠、及時、全面的地向社會公眾公開其資金的來龍去脈來提高公信力。我國雖然在法律上也規定了大學基金會對相關信息的公開義務,但現行的法律制度對信息披露程度要求不夠具體等問題。于是,造成信息提供者與信息使用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使得監督主體很難真正實現其監督職能,從而影響我國的大學基金會社會公信度,影響資金的籌集。因此,大學基金會在遵循法律規定的披露義務的同時,更應不斷提高對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的認識,積極主動地進行信息披露。
4.2構建多樣化的信息披露平臺,完善信息公開的途徑
在這個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學教育基金的不在僅僅局限于基金會的官方網站,而是可以構建多渠道的信息披露平臺,如:官方向公眾號、官方微博、報紙、電視、廣播等以適應不同信息使用者獲取信息的需求。除此之外,可以建立專門的網站,除了公布基金會業務活動的相關信息外,在網站上成立信息咨詢窗口,讓利益相關人查詢信息的同時,及時回答他們的提問,對不能及時答復的,在規定的日期內給予解答。
4.3建立健全法律體系,進一步明確信息披露的內容及時間
現行有關基金會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很少對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的對象、內容及時間作出明確的規定,導致信息披露存在隨意性,影響披露信息的使用效率。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要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需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對信息披露的對象、內容及時間作出明確的規定。明確信息披露的對象包括捐贈人、受益人、政府單位、社會第三方評估機構等一切社會公眾。對披露的內容中的財務報告、審計報告、項目情況、捐贈信息的具體內容及時間作出相應的規定。
4.4運用績效評估,促進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的提升
信息披露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教育基金會的發展,而影響信息披露效果的重要因素是信息批露的透明度。大學教育基金會的信息批露的透明度可以以APC(即問責Accountability、績效Performance、組織能力Capacity)績效評估理論為依托,設計出基金會治理及財務情況等指標在內的較完整的評價體系。目前,大學教育基金會沒有明確的效益考核指標,借助于績效評估理論中的因素從專業的角度分解基金會信息披露的信息從而作出評價,解決了信息批露透明度評價的缺乏,是一種簡化、明晰的方法。基金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越高,往往組織績效評價就越高,公眾的滿意度就越高,基金會的公信力越高。
4.5引進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
信息披露需要具有一定專業素質的人員,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是推動信息披露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專業的團隊管理有利于提高大學教育基金會項目運作、組織治理的水平,從而推動項目運作成果與績效的提升,這將為信息披露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因此,大學教育基金會管理及信息披露急需要專業化團隊。專業化團隊組建,一方面從多方引進專業化人才,另一方面鼓勵現有的管理積極參加專業技能的培訓、向同行業中先進做法不斷學習以適應管理的需要。
5結束語
我國大學教育基金會雖起步較晚,但也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然而,大學基會想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面對信息披露問題,并利用信息的公開、透明來建立基金會的公信力及品牌,從而激發社會公眾的捐贈熱情,提升大學基金會的籌資能力。當前,專注于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披露的研究相對較少,而隨著大學教育基金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公眾信息的關注將會越來越高。如何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如何平衡基金會與社會公眾信息的對稱,對大學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的研究將會成為日后基金會發展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周海英,彭明成.美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研究對我國高等院校的啟示[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14-17.
[2]宋夏云,胡澤玉,王成方.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審計與理財,2015,(08):36-38.
[3]徐劍,方柯青.高校教育基金會財務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3):85-87.
[4]羅晶晶.高校教育基金會應加強信息披露[N].中國會計報,2014-11-21(005).
[5]仲春梅.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3,(10):113-115.
[6]劉慧鳳.公益慈善組織社會信任危機根源與對策———基于會計學視角的分析[J].財會通訊,2013,(07):29-31.
[7]陳岳堂.構建非營利基金會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122-124.
作者:孫燕 單位:三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