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湛江貿易經濟進展思路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王保前、張莉 單位: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湛江位于廣東省西部,東臨南海、西靠北部灣、南出太平洋,處于亞太經濟圈中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是國家一類大市。它是北部灣地區的交通中心,粵西和北部灣經濟圈的經濟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近年來,湛江市本著大力對外經濟的原則,充分發揮港口、出口企業、能源等優勢資源,逐步加大外貿經濟的開發力度,外貿經濟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但在外貿經濟的發展當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針對湛江外貿經濟的發展狀況,提出外貿經濟發展的思路及對策,為湛江外貿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及依據。
一、湛江市外貿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湛江作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一直在發展外貿經濟。2009年湛江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156.17億元,2010年全年實現總產值1402.77億元。外貿在拉動湛江經濟的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受到湛江市政府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外貿經濟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進出口總額呈曲折性快速增長,逆差開始增大
據表1分析可知,湛江進出口總額呈曲折性快速增長趨勢,2005年至2010年進出口總額從18.27億美元增長到35.32億美元,近6年平均增長率達15.5%。2010年比2009年進出口總額多7.14億美元,進口總額多3.92億美元,出口總額多3.22億美元,貿易差額負增長,達1.58億美元,貿易逆差開始增大。
(二)出口商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不斷改善
1.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改善。在傳統大宗商品出口中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改善。據表2可得,湛江市的出口商品結構已由機電產品出口為主,水海產品及其深加工制品出口及家具出口等為次的出口格局;發展成為目前的以水海產品及其深加工制品為主導,機電產品出口為次的出口格局,出口增長最快的是水海產品及其深加工制品,年平均增長率為42.4%,保持湛江第一大出口產品地位,引領湛江出口增長。
2.危機影響不斷,出口市場受限湛江主要市場出口增長方式呈波浪式遞增趨勢;最高出口是2010年,達10.24億美元。主要市場出口國家是美國、香港、日本、歐盟、英國、臺灣等。新興市場出口(印度、俄羅斯、大洋洲、拉丁美洲、東盟、中東地區、非洲等)呈緩慢增長趨勢,2010年出口最高時達5.27億美元。總體來說,由于受危機影響和其它因素影響,多個國家進行貿易保護,湛江出口市場受限,但還是保持較快增長。
(三)出口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據表3可知,進出口企業也由最初十幾家專業外貿公司發展為2010年全市254家,出口超500萬美元的企業有69家,出口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47家,出口超1億美元的企業有1家。湛江的企業出口規模呈增長的趨勢,出口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四)私營、外資等非國有企業對出口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增大如下圖所示,私營、外資等非國有企業對出口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增大。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出口的主體,2010年達8.9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3.7%,近6年平均增長17.1%;私營企業出口5.8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4.7%,總體呈增長趨勢,近6年平均增長14.9%。國企總體呈趨勢呈直線,2010年與2005年、2008年的出口是1.94億美元。
(五)貿易出口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湛江貿易出口2005年以來是一般貿易出口為主導,占了80%以上的貿易份額。2010年達14.98億美元,加工貿易出口僅僅1.70億美元。湛江貿易出口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社會經濟科技等各方面有待進一步發展。
二、湛江出口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出口產品呈“三低”狀態
出口產品呈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三低”,2010年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僅僅0.0612億美元。“三低”使得做進出口的企業利潤空間較小,加劇了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同時,隨著糧食、鋼鐵、油氣等原材料、資源價格的上漲等將進一步攤薄企業利潤,使湛江的企業生存更加困難,迫使企業虧損。
(二)出口企業弱小
大部分企業由于規模小、無品牌、產品附加值低、自身應對風險的意識不強等,在危機的影響下,出口的主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較弱,議價能力差,難以通過提高產品價格轉移成本上漲增加的成本。湛江國聯水產公司因取得對美出口水產品零關稅,在商定出口產品價格有一定優勢外,其余大部分的水海產品出口企業出口價格談判能力相對較弱,造成盈利低。
(三)出口結構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出口產品中工業制成品比重低,初級品的出口額如水海產品及其深加工制品和家具的出口幾乎每年都高于機電產品的出口。工業制品中機電產品的出口比重在從2005年的44.3%下降到2010年的27.9%。因此,湛江市出口商品的結構不合理,初級產品過多,過分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源消耗型產品,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所占比例太低,與珠三角等城市差距大。
(四)出口市場結構多元化程度低
對各個國家出口總量不均衡。湛江市外貿出口的傳統市場是:英國、香港、美國、歐盟等市場。而新興出口市場,如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市場所占比例較低。僅對美國一個市場的出口額度,基本上等于新興市場之和,出口市場結構高度集中。同時,對各市場出口增長速度不均衡。
(五)各企業出口不均
外資企業在出口占的比例太重,比私營企業和國營企業的總和還多。一旦外資企業的母公司出現問題,進行抽資或者撤出湛江,將會對湛江的出口外貿經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湛江社會的方方面面。同時,全市出口企業出口量相差巨大。2010年出口超500萬美元的企業69家,比上年增加6家;在出口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有47家,比上年增加13家,其中超1億美元的企業僅1家,與去年持平。
三、湛江外貿經濟向內涵式發展建議
(一)著重質量效益型經濟增長方式
在湛江外貿經濟發展中,摒棄依賴生化資源和環境資源的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在外貿開發中轉向“以可再生資源、利用陽光型能源、原料與開發技術、網絡化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生態經濟或陽光經濟。重視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外貿開發中積極倡導和發展循環經濟,盡可能降低工業化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引導合理消費,提倡健康文明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增強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
(二)發展科技創新
利用科技創新提高產業、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依靠技術進步改變經濟增長方式,通過科技投入實現企業產品升級換代,減少外貿經濟發展對資源依賴和對環境破壞。湛江在未來20年內,依托工業帶動湛江社會的發展,營造創新創業環境,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打造獨具特色、競爭力強、高附加值產業聚集的自主創新基地。構建有湛江特色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創新體系,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集中力量突破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努力把湛江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技術創新要與“調整產業結構,重視培育發展外貿特色產業”相結合,以帶動相關產業、配套產業協調發展。依靠自主創新提高特色外貿產業水平,培育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使之成為外貿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三)優化湛江出口產業結構
要實現外貿經濟內涵式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是重要途徑。我市外貿經濟與建成外貿經濟強市還有較大差距。湛江近10年要打造全國先進的石化、造船、鋼鐵、能源四大基地,壯大臨港重化工業和農海產品加工兩個重點產業,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條,加快建設現代漁港經濟區,推動外貿資源綜合開發,充分利用海水養殖及海水產品精深加工、港口經濟、臨海工業等三大產業優勢,進一步開發潛力,拓寬發展空間,著重打好“外貿漁業”、“外貿臨海工業”、“外貿港口物流”等幾張牌,努力實現外貿經濟的新跨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依靠那些高于平均增長率的技術進步快的產業和新興產業來支撐,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的現有企業和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可推進產業結構轉換,使經濟在高水平的產業結構基礎上實現了新的增長。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也就是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育新興產業,提高產業技術基礎的過程。加快政策法規的制定,多渠道籌集科技項目資金,創造有利于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經濟、制度、政策、產業環境;大力吸引和培養外貿科技人才,加強各大學的外貿方面的建設和外貿方面的研究經費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