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經濟下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經選擇。在低碳經濟這個大背景下,湖南省緊跟國際、國內時代步伐,創先開展以低碳經濟發展為主導的“兩型”社會建設。本文主要分析了湖南省在以低碳經濟為發展目標的“兩型”社會建設深入轉型過程中對外貿易發展的特點和發展模式轉變情況。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國內外經濟和貿易快速發展,我國各省的對外貿易也走上了蓬勃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的形勢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意識到實行低碳生活、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因此,在低碳經濟的大形勢之下,國際貿易走低碳化道路自然也是必不可少,這對湖南省的對外貿易帶來很大的挑戰,本文以湖南省的對外貿易發展模式的轉變為例子,分析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湖南省對外貿易發展模式是如何轉變的。
一、湖南低碳經濟發展概況
湖南省位于我國中南部地區,是中部地區重要的省份之一,總面積位居中部六省之首、常住人口僅次于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經濟正不斷的崛起。近幾年,湖南省經濟、綜合實力也是快速發展,在全國排位不斷前移,結構持續優化,全省經濟、基礎建設、教育事業等各項建設都實現了跨越發展。“長株潭”作為國家兩型社會的試點城市群,在摸索低碳經濟的道路上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和榜樣,在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不斷超越。目前,湖南省的產業基礎是比較雄厚的,有1家綜合保稅區、有14家國家級開發區、67家省級開發區、29家省級工業集中區,形成了電子信息及新材料、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石油化工、鉛鋅硬質合金等10個優勢產業集群。2019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9.2:37.6:53.2,第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占比高達44.4%、52.0%,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3.8%,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3%,分別比上年提高4.4個和5.5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湖南省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優化,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服務業快速發展,低碳經濟發展道路不斷向前發展。
二、近年來湖南省對外貿易發展的特點
(一)進出口總額屢創新高
近十年年湖南對外對外貿易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進出口總額節節攀升,屢創新高,出口貿易持續大于進口貿易,貿易條件不斷改善。在貿易規模不斷壯大同時,還呈現出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出口貿易穩中向好的大好局面發展,同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合作交流顯著增加。根據湖南統計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見圖一):2019年,湖南進出口總值6288.2億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長35.14%,增幅位列全國第1位,其中出口,出口4453.5億元,增長45.7%;進口1834.7.8億美元,增長15.0%。2018年湖南省進出口貿易總值465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9.1.5%,增速中部六省排名第一,全國排名第四。其中,出口貿易3057.4億美元,增長31.9%;進口貿易1595.5億美元,增長24.0%。數據來源:湖南省統計局
(二)貿易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占主體地位
從產品結構看,我省進出口貿易結構不斷持續優化,進出口產品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機電、高新產品、農產品,且機電、高新產品的進出口貿易持續快速増長。2019年前11個月,我省機電產品進出口1712.98億元,同比増長46.17%;高新產品進出口430.13億元同比增長45.62%。湖南對外貿易仍呈現出一般貿易占據主體地位且快速增長,2019年,湖南省一般貿易進出口3184.6億元,增長40.4%,占同期全省進出口總額的73.3%,其中出口2411.8億元,增長54.6%,進口772.8億元,增長9.2%。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946.3億元,增長26.3%,占21.8%。2018年,湖南一般貿易進出口2270.9億元,增長33.8%,占同期湖南進出口總額的73.7%,較上一年度提升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561.8億元,增長38.7%;進口709.1億元,增長24.1%。
(三)民營企業成湖南進出口主力軍
在企業和產品方面,湖南民營企業當之無愧地成為進出口主力軍。2018年,湖南民營企業進出口貿易額2126.3億元,同比增長37.5%,占本省進出口總值的69%,與上一年度相比提升了5.5個百分點。2019年湖南民營企業繼續穩坐進出口第一大經營主體位置,1-11月民營企業就完成了進出口額3018.7億元,同比增長66%,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占據了湖南進出口總值的高達76.94%的比例,國有企業完成進出額415.02億元,同比增長30.7%,但僅占湖南進出口總值的10.58%的比例。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湖南省對外貿易發展存在問題
(一)粗放型的出口貿易擴張規模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湖南省的對外貿易持續向好發展,進出口貿易規模屢創新高。2019年,湖南省進出口總值4342.2億元,外貿規模歷史以來首次突破4300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41.2%,位列全國增速第一,貿易順差1810億元,擴大86%。雖然貿易規模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深入分析發現基于自身的比較優勢參與的國際分工,湖南省的出口貿易主要以粗放型規模增長為主,這種出口貿易模式隱含了大量的碳排放,一旦進口國家針對這些出口商品征收碳關稅會造成較大影響。2020年湖南省進出口總額48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出口3306.4億元,一般貿易出口2631.2億元,加工貿易出口520.7億元,出口的拳頭商品主要有服裝、紡織品、有色礦產、陶瓷、鋼材、鞭炮等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等高碳產品。同時由于湖南省部分出口生產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低,企業的生產設備、技術水平比較落后,并且缺乏有效的節能減排配套設施,出口產品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為主,主要依靠相對便宜的勞動力市場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競爭優勢。
(二)貿易結構失衡,多數出口工業品屬于高碳產品
湖南經濟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其工業產業的高度發達,2016-2019年湖南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制造業入庫稅收年均增長5.3%,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31.6%提高到39.3%,與之相對應的是湖南工業用能在能源消費中居于絕對主導地位,冶煉業、化學制造業,石油業等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居高不下。據統計,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原油加工量877.9萬噸,下降6.0%;水泥10989.1萬噸,增長0.4%;鋼材2720.7萬噸,增長8.6%;十種有色金屬215.0萬噸,增長7.5%,由此可見,湖南經濟增長主要依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來實現的,能源利用較為粗放,能耗水平仍居高不下。對比發現湖南省歷年出口結構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出口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以湖南省2019年的出口商品類別為例,機電產品出口為193.3億美元,出口結構中占比最大,占同期全省的43.4%,服裝、鋼材、鞋類、陶瓷產品等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方面,分別同比增長94.5%、100.1%、43.4%、87.3。這說明雖然湖南省主要依靠省內廉價的勞動力成本,消耗人口紅利,賺取廉價的加工費,卻在生產過程中消耗了的大量的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氣體和工業廢物等。這種外向型、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雖然表面上給湖南省經濟帶來飛速發展,卻消耗了湖南省大量的能源,排放了大量的碳,給湖南省建設兩型社會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非關稅貿易壁壘將使我省出口產品的市場準入門坎增高
低碳經濟的發展將會給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廣泛使用提高契機,其中大家熟悉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和即將實行的碳關稅等新型貿易壁壘將會給我省出口貿易帶來較大障礙。目前我省出口產品的技術水平、環保要求在全球還處于較低標準,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會利用自身技術、資金優勢提出較高的環境標準,我省的出口產品將面臨嚴重威脅。從2019我省主要出口商品來看,機電產品、裝備制造、紡織產品,鋼材、鞭炮等出口商品生產工藝較低,技術含量較少,難以達到進口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環境標準。與此同時,綠色貿易壁壘要求生產國出口的產品在生產、加工、運輸等環節中都要符合相應的環境標準,導致出口產品必須得增加有關環境保護的檢驗、認證、通關等相關手續和費用,從而大大增加出口產品的運輸時間和貿易成本,原有的價格優勢將消失殆盡。另一方面,技術性貿易壁壘也將愈演愈烈,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從兩方面阻礙我省產品出口。一是市場準入的限制,即進口國家通過制定苛刻的技術標準或國家法律法規使我國乃至我省出口產品難以進入他們的市場;二是削弱我國乃至我省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利用繁瑣的檢驗程序和復雜的技術標準使我國乃至省的出口產品的時間和價格出版增加,進而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我省相對發達國家其他地區的技術水平較低,發達國家可能提高有關碳排放等節能減排方面的技術標準,這將成為我省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主要貿易壁壘。我省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也不高、缺乏自主品牌、附加值較低,同時對國外的法律法規、技術要求、國際標準缺乏必要的了解,進口國的技術管理措施、行業標準知之甚少,技術性貿易壁壘帶來的影響會比較嚴重。
四、低碳經濟背景下湖南省對外貿易發展模式轉變途徑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十四五”時期,湖南省深入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嚴格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促進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同時發展,加強傳統產業的綠色低碳改造,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和改造傳統制造產業。鼓勵、引導制造業企業運用高新生產設備、新能源技術、節能環保工藝,提高高端產品、高附加值、自主品牌、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比重。引導和推動準備制造業、紡織業、礦產業、鋼鐵、煙花、水泥等領域企業結構優化升級,技術改革創新。大力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聯動、持續健康發展,逐步形成以農業為基礎、基礎制造產業為支撐、高新技術產業引先導、推動現代服務業全面、快速、高質量的發展產業格局,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健康和諧發展。加快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節能環保、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增加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平臺,依托大中型骨干企業、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在新能源技術、節能環保領域培育建設一批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等。重點發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物質資源消耗少、知識技術密集、發展潛力大、深加工高附值,綜合效果高的產業。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和工業、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工業、服務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集聚化、品牌化、低碳化方向轉型;加大對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制造、先進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的投入、扶持力度,加強5G、多媒體數字、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技術化建設。
(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在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中,第三產業占比仍然較低。2019年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78.41億,占全部高新增加值比重僅為11.4%。整個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和制造業依賴較大,2019年高新技術產業制造業和中等規模以上工業分別實現增加值6175.75億元、6417.09億元,分別占全部增加值比重的65.2%、67.7%。這顯示湖南高新技術產業產業結構仍然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升級。因此,我省應該深入實施科教興國、科技興貿這一戰略策略,集中各種政策資源,對高科技、高質量、高品牌、高附加值的產企業和產品進行扶持。保持優勢,尋求產業增長“新極點”,發展壯大航空航天和電子信息、新材料、互聯網、高技術服務業、軌道交通等產業集群。加強調控和引導,嚴格控制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重復建設問題,實現產業的多元化、差異化發展。加大對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數字化制造技術的支持力度,實施一批對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帶動作用較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工程,啟動實施“數智化”轉型戰略,加快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向農業、工業、制造業和服務業滲透,大力推進5G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應用、智能制造、新型惠民醫療、惠民教育等重大創新工程,研究提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搶占經濟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優化產業結構。密切跟蹤最新科技發展,加大新興科技轉換成經濟產業實踐的力度。主動攻堅克難,破解高新技術產業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成套設備上的制約,積極承擔和部署國家科技創新項目,形成一定數量戰略性新產業、新項目、新技術、新產品。
(三)構建低碳經濟示范區,讓低碳企業得到實惠
2014年“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功申報成功,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湖南創新發展打造了強大引擎。長株潭要以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契機,把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把企業作為創新驅動的基石,以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湖南高新園區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創新基地,引領作用不斷凸顯。2019年湖南高新園區繼續擴大,全省國家級高新區達到8個;省級高新區達到30個,比上年增加6個。一方面要堅持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的交流合作,充分吸納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在園區建設、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以及政策突破等方面不斷發展創新。另一方面是給企業營造更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建立健全一站式服務、綠色通道、連審連批等制度,在管理體制、財稅金融、產業發展、企業支持和人才優惠政策方面,國家賦予了這些區域先行先試的權力。
作者:李小芳 單位:湖南女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