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課程,很多小學生由于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無法取得優異成績,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為了更好地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文章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對問題進行分析,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探討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
獨立思考能力是小學階段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能力。作為一門小學階段的主要課程,數學學習的難度很大,知識點也很多,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都忽略了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僅圍繞考試展開數學教學活動,導致課堂教學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制約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因素分析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制約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導致課堂教學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目前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一)小學生缺乏形象抽象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動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很多知識都是基于對圖像化教學內容的觀察來實現的。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都適應了被動式的課堂教學,在長期開展應試教育過程中,很多學生面對問題都不愿意積極地進行思考,盡管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強調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但也多是停留在口頭上。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放任學生對問題展開思考可能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小學生缺乏自制力,在課堂上尚且不能有效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在課后就更不愿意獨立思考數學知識了。由于小學生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所學知識內容也在逐漸抽象化,所以課堂教學很難取得理想效果。
(二)教師對小學生的態度存在一些問題
教師的教學活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各項活動都是圍繞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而開展的,考試分數始終貫串教學活動的始終。由于各項教學活動長期都是圍繞提升學生成績而展開,導致一些教師在輔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耐心指導,尤其是面對學困生的時候,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還會對學生發脾氣,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很難取得理想效果。
(三)課堂教學趣味性不足
在教學活動中,課堂趣味性不足也是制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由于教師在平時沒有注意收集豐富多彩的趣味性教學素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機械地按照教材中的例題對學生進行問題講解,導致課堂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很難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需要教師認真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教學活動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活動,為了使教學活動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結合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來做好課堂教學。
(一)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
為了使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活動取得理想效果,教師要積極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數學學科的知識點盡管學習難度較大,但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認真結合教學實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展開教學設計,能夠很好地幫助小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育和成長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開展的課堂教學只有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來展開,才能起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學生被動學習,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使課堂教學具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做好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二)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教學質量,關鍵在于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體性作用是否得到發揮,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并沒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大多數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這些活動也缺乏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導致小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發揮出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探討數學問題。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要緊緊圍繞學生來展開教學設計。為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做好對學生的鼓勵,使小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在學習上的主體性,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借助自己的積極思考提升對數學學科知識點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提高獨立思考能力。
(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產生很大影響,隨著當前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也需要積極改變。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革,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來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積極借助問題做好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使小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探索。另外,教師要對學生的思考思路和方法進行指導,糾正學生在思考問題中的錯誤做法,使學生能夠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對待數學學習。只有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真正轉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實現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積極將問題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四)積極使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導圖得到了廣泛應用。思維導圖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工具,能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點做出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借助對教材重點知識點的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完善思維導圖。由于思維導圖是模擬人的大腦思維習慣而設計的一種教學輔助工具,所以學生在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全面認知和理解所學知識點。當學生對數學知識點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認知后,其數學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得到不斷提升,這對于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很大幫助。
(五)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和優化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中,要積極改進和優化課堂教學內容。為了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做好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教材選取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生普遍對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小學教師要結合這一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和優化,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力求使小學生借助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從而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在數學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借助自己的獨立思考,探索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組織學生對數學知識展開討論,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使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提升。
(六)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引導
為了使小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不斷提升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導學生的解題思路。每一個數學問題都有多種不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但在目前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數學教師都習慣于用一種固定的解答模式來引導學生解答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法來解答數學問題,對于學生在探索數學問題過程中發現的新的解題方法也沒有給予鼓勵,導致很多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的積極性無法得到有效發揮,這在當前是小學數學教學普遍面臨的問題,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認真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不斷加強對小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力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解答數學問題。只要小學教師能夠認真做好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并積極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激勵機制,就能使小學生積極參與教師開展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借助對數學問題的不懈探索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結語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對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進和優化,利用思維導圖做好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引導,積極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以引導學生獨立展開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思考,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彭較春.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中華少年,2020(14).
[2]王金鳳.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0(7).
[3]魏弼城.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科普童話,2020(10).
[4]張秀梅.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分析[J].科幻畫報,2020(1).
作者:張圳 單位:甘肅省鎮原縣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