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教授學生課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近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也證明了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學習的巨大幫助。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助力,能幫助學生打破思維禁錮,拓展思維。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為教師在小學數學中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能力培養
在小學階段為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學是學生時代的起點,而數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科,在數學課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也能提供相應的幫助。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的教授時應注意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獨立思考的能力。
1.獨立思考能力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1)獨立思考能力能幫助學生完善自我
小學階段的學生仍處于智力、身體的快速發育階段,思維固化,看待日常生活的事物和學習中的問題的角度較為單一,無法看到事物和問題的本質。獨立思考能力的核心在于“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看待世界,學會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世界,學會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問題”,但受制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壓力,我國學生在大部分時間都在“用別人的眼睛看待世界,用別人的心在感受世界,用別人的大腦在思考問題”。教育是一項幫助學生學習生活經驗、學習文化傳承的活動,但在傳統教育的模式中,過分注重教育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自身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幫助學生在未形成較為完整的世界價值體系之前,為學生搭建一個能建立健康、積極的世界價值體系的橋梁,進而幫助學生完善自我。
(2)獨立思考能力能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學習的作用較為模糊,僅僅是因為家長讓其學而學,因教師教導而學,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習對其自身的影響。教師應通過小學數學課程讓其建立獨立思考能力,在獨立思考能力的作用下,學生能通過自身的不同境遇、不同愛好等等在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進而收獲獨屬于其自己的“正確答案”。學生能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并且領悟到知識的作用,這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
(3)獨立思考能力能促進學生發展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一般被認為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立的思維模式,在邏輯思維的認知中,事物的變化是對立的,即“非此即彼”。但辯證思維卻認為事物在“此”和“彼”之外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對于數學學科而言,辯證思維極其重要,因為數學的問題答案往往是固定的,但求證過程卻不一定只有一種方式。幫助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能力發展辯證思維,能讓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遇到難點時換一種思考角度,通過其它的途徑尋找問題答案。數學是一門需要理性思考的學科,因此,堅持辯證思維,就能完成對待問題時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的跨越。
2.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現存問題
(1)學生自身惰性
小學學生的心智發育尚未完全,仍保留了孩童的貪玩和惰性。獨立思考能力的作用雖然不僅限制于學習中,但學生在娛樂、玩鬧時因貪玩和惰性很少進行思考。惰性和貪玩是學生學習的最大阻礙,其中貪玩的影響較小,貪玩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是平均的,雖然其阻礙了學生學習,但是學生在玩樂時收獲對世界、自然、社會的理解。但惰性的影響是完全的負面影響,其極大阻礙了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對改正學生惰性應高度重視,惰性在孩童時期無法消除,在其逐漸形成其自己的世界價值體系后再行改正是十分困難的,也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因素。
(2)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傳統
雖然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針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出臺了許多的相關政策,相關的教育人員也對創新教育模式、改進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但因為現有教學模式仍有效果、怕更改教學模式后影響學生學習等原因,教學模式未得到真正的改良。在新課改的指示中,學生應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應與時俱進改良教學方法,在數字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教育如果不能依托當前的有利條件,做出順應當前時代學生特點的改變,十分影響課堂進程和學生學習效率。
(3)成績至上的氛圍打擊學生自信
教育重心不明確仍是當前教育的主要問題,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傳授社會文化、傳遞社會生活經驗和生產經驗,其主旨在于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當前義務教育學校大部分仍以分數作為對學生的評級劃分,學生處于對學生家長引導、教師教育以及同學朋友的比較等多方面的影響下,慢慢的也開始減少其他活動而注重學習,但成績之上的理論壓迫著學生們的天性,喪失了展示個性和才能的機會。教育的重心偏移是時代進步的結果,現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脫離了“高分”的要求,更注重“高能”。因此,關于對學生成績和自信的控制,是當前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3.小學數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可行辦法
(1)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新課改后,教師也在逐漸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切實產生參與感。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一直占據課堂的絕對主導地位,致使學生在課堂中只能扮演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而這種填鴨式教育是在近年來的教育模式改革中最應摒棄的。在課堂中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以課本為基礎進行學習,而不是以自身的經驗理解加上課本的知識,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境地很難切身體會知識要點。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生當成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對課堂產生產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為學生學習數學起到鋪墊作用。
(2)發展數學課堂的個性教育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應基于學生的個體個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施加引導學習,才能更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人類最鮮明特點即為其個體差異,小學學生所處階段無法形成完整的世界價值觀,這個時期的小學生個性最為鮮明、個體差異也最為明顯。發揚學生個性應從課堂和課余兩部分進行,在課堂中學生因為個體接受能力不同,學習進度也有相應差別,教師應在教授課程間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度,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各個學生單獨制定學習方案。在課余的時間里,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揚自身愛好,并對家長講明其中利害關系,從家庭和學校兩方面共同發揚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獨立思考創造環境。
(3)營造健康良好的學習氛圍
健康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溫床,能幫助學生在舒適、放松的環境中發散思維。獨立思考能力需要學生以自己的角度去觀察世界、看待問題,教室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巨大。教師在教授數學課程時,應對當堂內容設立數學問題,問題應在學生已學習的范圍內,并涉及多種解答方法,如:10以內的加減法,共有多少種方式能讓2個數字等于8?交由學生進行解答,對解答的答案教師一一評價,選出解答過程不同的學生進行講解。數學學科的答案通常是固定的,但是過程并不固定,通過數學課程的實例向學生展示獨立思考能力為學生帶來的好處。
(4)進行適當的課堂知識拓展
小學學生面對較為枯燥的數學時,其興致往往不高,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教授時可以適當代入課外知識進行課堂內容拓展。通過書本知識引導到日常生活或其他活動中,最后在其他活動的印證下回歸課堂內容,這一過程能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如:在學習乘法之后可以在課堂中代入實例進行提問,假如1位學生1天喝兩杯水,老師1天喝3杯水,全班一共42名同學1位老師,一天共喝多少杯水?讓學生基于實際尋找答案,讓知識與生活產生聯系,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知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5)創新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
時展,科技進步,當代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接觸尤為頻繁,對具體形象的數字信息接觸過多,導致現在的學生普遍心思活躍、情緒激進,難以接受課本中的枯燥知識。教師應緊跟時代腳步,抓住當代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當前課堂中更多需要起到引導作用,而為此需要借助其他的內容進行教學,如ppt,短視頻、圖片等,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具體的知識內容。如: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知識部分,教師可以通過短視頻和圖片,展開三角形和長方形的邊,具體的展示其周長的計算方式和最終結果,讓學生更為直觀的學習長方形和三角形周長的部分知識。通過各種數字信息技術,能幫助學生增強對數學的興趣,更形象的展示知識,也能促進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進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4.結語
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能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地多方面觀察世界,收獲不一樣的答案,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受用一生的重要技能,相關教師應積極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對數學問題保持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作者:張美華 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巷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