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短跑訓練效果提高方法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期背景下,體育短跑成為教改關注點。短跑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構成,有效訓練能提升訓練者的身體素質,磨煉意志力。當然從現階段的表現和狀況可以看到,體育短跑中,仍采用傳統思路,忽視訓練者自身身體素質,結果遲遲無法提升訓練效果,難以達成預定目標。對此訓練過程中,應參考個體身體實際情況,深入分析訓練技巧與策略,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訓練者短跑素質。
關鍵詞:體育;短跑;訓練;方法
短跑是體育中的重要項目,短跑訓練看起來十分簡單,實踐中卻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選手無法準確掌握技術動作與要點,訓練效果不如預期是常態。該現象和很多因素有關,其中的主導性因素是訓練方法不科學。為了提高訓練效果,減少訓練者的生理、心理疲勞,幫助運動員提升技能熟練度與水平、樹立自信,需要教練采取科學、合適的訓練方式,幫助受訓者掌握技巧,提升能力。
一、現階段體育短跑訓練問題
短跑訓練強調打好基本功,最佳的訓練開始時期便是兒童時期。體育短跑訓練,小運動員的大部分時間用于文化課程學習,很少有時間參與體育短跑訓練。訓練時間較少,自然無法獲得理想訓練質量,難以提高短跑成績[1]。此外一些教練所用方法過于單調與無聊,沒有根據小運動員情況深入分析,以至于小運動員無法適應高強度訓練。一刀切的訓練方法沒有考慮不同訓練者的身體素質,有的無法適應,有的則無法滿足。教練訓練的時候,考慮的只有訓練目標,嚴格按照比賽計劃訓練,簡單講解基礎技巧、知識,隨后組織小運動員無腦機械化訓練。毫無創新的訓練方法并不能激發小運動員潛能[2]。
二、提高體育短跑訓練有效性的方案
(一)運用游戲化方式
面對年齡不大的小運動員,教練訓練的時候,不能像對待成年人一樣的單一、傳統訓練方法,否則畏難情緒很有可能會蔓延,導致所有小運動員失去訓練積極性、主動性,甚至厭煩。游戲在短跑訓練中的使用,能夠激發小運動員參與熱情,提升小運動員體育訓練主動性。訓練期間,教練可以用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講解規范,讓小運動員感受到體育運動魅力。站立式、蹲踞式起跑是很不錯的方式,能夠讓小運動員在訓練中感受到追逐游戲的樂趣,改變過去對于短跑無聊、枯燥的認知。小運動員在循序漸進中漸漸養成良好習慣,掌握運動技巧與本領,提升短跑技能熟練度。比如體育短跑訓練的時候,教練可以設置各種指令,鍛煉小運動員注意力與起跑能力。如突然的跺左腳、喊口號、拍手,都能鍛煉小運動員的注意力。再比如訓練的時候教練可以讓小運動員保持屈膝下蹲狀態,聽到哨聲立刻起跳,用頭觸碰頭頂氣球,激發小運動員斗志,比一比誰第一個碰到,獲得更好的訓練質量。小運動員訓練期間的數據很重要,教練需要完整記錄小運動員訓練時間、訓練量,讓小運動員知道自己的進步。短跑成績的提高難度很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3]。即便成績提高,小運動員往往也無法察覺。有了直觀的數據,小運動員才能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感受到成就感、自信心。
(二)合理科學訓練
體育訓練期間,應充分考慮不同受訓者身體素質,絕不能超量運動。小運動員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階段,過量運動會影響身高以及其訓練參與積極性,甚至很有可能讓小運動員產生抵觸感。短跑訓練必須由始至終的遵循客觀規律[4]。根據年齡、身體素質、性別制定訓練計劃,以調動小運動員活動參與積極性為前提制定訓練計劃與目標。訓練期間應多次強調短跑訓練方法與要點,讓小運動員能夠準確、及時地掌握各種動作要領和特點。比如熱身期間,教練可以詳細講解小步跑、高抬腿動作。運動前調動每一名小運動員的活動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鍛煉小運動員身體機能和器官,讓身體各部分器官更好的磨合與協調,以免運動中出現拉傷、扭傷一類的情況。以組為單位短跑訓練也是很不錯的方法,小組成員彼此監督與鼓勵,組長負責匯總組員短跑情況。此外教練有必要分開訓練男女生,男女身體有別,訓練量和強度需要分開設計,教練將能力相仿的小運動員分到同一個小組,激發小運動員潛能。在能力相仿的小組中訓練才能激勵斗志,能力差距較大的小組會讓能力出色的小運動員懈怠,能力較差的小運動員感受到無力失去自信。結束熱身運動以后,教練可以組織小運動員在舒展身體期間交流合適的訓練方法。
(三)提高效率減少次數
短跑訓練雖然距離并不是很長,但是因為用的是爆發力,所以疲勞程度遠超長跑。短跑訓練不能機械式的靠次數取勝[5]。次數對短跑訓練有效,但收益并不高。高強度短跑訓練還會磨損半月板,所以絕不能只在乎次數。提高短跑訓練效率才是關鍵。
(四)激發訓練興趣
為了讓小運動員能夠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提高其訓練積極性十分關鍵。端正小運動員訓練態度以后,其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訓練過程,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需要確保小運動員訓練期間保持良好心態,有序開展短跑訓練[6]。教練需要選擇有趣的方式,不要打罵、苛責小運動員,減少小運動員的短跑訓練排斥感與畏懼心。很多時候,因為外界因素作用,部分小運動員對于短跑力量訓練、爆發力訓練是非常抵觸的。只有教練和小運動員打好了關系,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以后,才能改變其抵觸訓練狀態,獲得更好的訓練質量。
(五)關注耐力訓練
雖然短跑訓練更在意爆發力訓練,但這并不意味著短跑訓練中就可以忽視耐力與敏捷性訓練。很多小運動員短跑訓練時,最初狀態都能保持的很好,但是因為耐力比較差,訓練幾遍以后,身體機能開始跟不上訓練強度,速度會越來越慢。每天只訓練2~3次就堅持不下去,自然無法提高短跑訓練效果。平時教練需要同時兼顧爆發力、敏捷、耐力訓練,按照實際,增加長跑耐力訓練。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項目,如雙足或單足跳培養小運動員吃苦耐勞的毅力與品質,讓小運動員打好身體素質基礎,鞏固技術與技能。耐力訓練不能操之過急,循序漸進才能提高小運動員新陳代謝能力,獲得更好的耐力素質。
(六)合理安排訓練節奏
教練必須明白短跑訓練的系統性、長期性特征,對待不同時期運動員,訓練節奏必須合理化調整。訓練前制定訓練計劃,充分滿足每一名受訓者訓練需求。短跑訓練期間,需要保持訓練長度和力度的一致性、協調性。按照小運動員情況調整訓練節奏與計劃。絕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況。節奏控制體現的是針對性、長期性、系統性訓練要求。
(七)理論結合實際訓練小運動員爆發力
體育訓練的時候,短跑訓練必須同時兼顧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二者的充分結合才能切實有效的提升小運動員比賽成績與競爭能力。如果只考慮理論知識講解,忽視小運動員身體實際直接讓其訓練,很有可能會因為運動量過大或不足,無法獲得良好訓練效果,讓小運動員產生抵觸情緒。訓練的時候,充分考慮小運動員實際情況訓練,兼顧小運動員身體差異,才能獲得良好訓練質量。訓練期間,必須遵守特定規律,重視理論和實踐結合,二者的巧妙結合實現學以致用。訓練前,需要教練先測試小運動員身體情況,根據個體差異制定訓練計劃。針對化訓練能夠提高小運動員短跑自信心與興趣。
三、常用訓練方法
(一)持續訓練
該訓練方法說的是長時間以持續性、恒定性強度訓練,能夠持續性刺激受訓者身體,讓身體機能保持平衡,是提高呼吸與心血管系統功能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身體能量,發展耐力與有氧能力。當然該方法問題在于持續時間比較久,間歇較少,負荷量比較大。訓練中,這種方法強度小,強度相對恒定,一般用受訓者身體極限60%的強度。訓練期間,身體受到長期刺激,漸漸適應強度,形成穩定的成績。
(二)重復訓練
這種訓練方法不考慮外部負荷與動作結構,一般以特定條件,以固定間歇要求,每當受訓者身體機能恢復的差不多便可以展開訓練。該訓練方法每一次都會讓受訓者身體極限得到突破,增強身體代謝能力。在超量補償與積累中,增強有氧耐力與無氧耐力,按照任務與目的確定訓練強度和負荷量。
(三)間歇訓練
這種模式指的是每一次訓練以后,嚴格按照規定間歇時間與負荷訓練,很多時候身體并沒有完全恢復便投身于下一組、下一次訓練。該方法很多方面和重復訓練相同,區別只有間歇要求。這種模式在沒有完全恢復的時候訓練,疲勞積累更加明顯,對身體的刺激性更高。
(四)變換訓練
這種訓練以不斷調整與變化各種要素為前提展開訓練。耐力訓練有著比較枯燥的過程,變換練習可以提高受訓者練習積極性與興趣,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變換因素包括負荷、時間、形式、次數、條件等。只要改變一點,就能產生全新的刺激變化。
四、短跑訓練技巧
短跑訓練和很多因素有關,這里著重考慮的點有三個。首先是起跑。對于短跑訓練來說,起跑訓練十分關鍵,起跑沖出的瞬時加速度和距離,很有可能成為最后和其他比賽選手之間的最直接明顯距離。小運動員反應越快、起跑時間越準,那么拿到優勢的機會就越大。教練必須做好引導。訓練時拋下一切心理負擔,用正確起跑姿勢搶占先機。起跑時,雙手撐地,一只腳跪地另外一只腳撐地,讓肩膀和起跑線保持平行。聽到起跑指令的第一時間深吸一口氣抬起臀部,將全身的重心移動到前腿。聽到槍響的第一時間,立刻邁出前腿,使用全部的前腿力量等地,雙手離開地面加速擺動,完成起跑。其次是加速。在身體離開起跑線以后,悶頭加速,奮力擺臂。短跑距離短,不需要像長跑省力,加速以后用力越猛,獲勝的機會越大,應全力以赴向前直到終點。最后是終點加速。人體的加速度和汽車相同,都存在慢熱效應,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將速度加速到最快。短跑時,大部分人都會在終點前將自身速度提到最快。在跑到終點前的時候,絕不能放慢速度,一定要直接沖過去。在過了終點以后慢慢放慢速度。奔跑的時候必須集中注意力,加速度越快越容易受傷,集中注意力才能減少受傷與意外。
五、結語
體育短跑訓練必須科學、合理,這樣才能提升受訓者身體素質,讓受訓者獲得健康強壯的體魄,從容應對各種比賽活動。身體素質決定小運動員場上的臨場反應能力和自信心。教練需要采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訓練方法,更新訓練方法、理念,創新指導,幫助小運動員掌握各種各樣的技巧與知識。在小運動員樹立自信心以后,比賽成績能夠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孫峰.略談初中短跑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J].田徑,2020(12):68–69.
[2]王敏,李超,郭方印.青少年短跑訓練之我見[J].田徑,2020(12):66–67.
[3]何美.提高短跑技能的初中體育教學思考[J].田徑,2020(11):6–7.
[4]唐知.學校體育運動中田徑短跑教學的探討[J].田徑,2020(11):18–19.
[5]曾園.短跑運動員力量訓練探析[J].青少年體育,2020(9):80–81+91.
[6]王磊.田徑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0(14):105–106.
作者:陳橋江 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