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信息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都掀起了生產力發展的革命,不僅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還深刻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運作方式,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卻很少能夠看見多媒體技術的身影。在國家有關教育部門出臺的教學大綱當中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掘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空間,爭取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為了提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中的高效使用,本文將詳細介紹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以及應用方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作用與應用
在實際調研當中可以發現,在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學校,絕大部分都已經配備了電子白板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可以為學生展示視頻等,但是在相對貧困的地區,卻無法承擔這一支出,而且,許多學校即便是配備了多媒體硬件設備,仍然無法很好地加以利用,沒有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靈活多變的特點,這無疑是一種浪費。在二十一世紀,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成為一種趨勢。
一、提高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
在基礎教育階段推廣多媒體教學遇到了一些困難,其中最為突出的就在于教師沒有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意識和主動性,甚至不少教師還存在較為強烈的抵觸心理,并且,即便是一部分教師愿意拋棄傳統的教學方法,也不具備基本的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力,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為此,需要教師與學校雙方共同努力。首先,學校應當投入一定的資金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來為教師開展技能培訓工作,通過集中訓練與定期考核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幫助教師建立技術基礎,將對多媒體技術運用的能力加入教學考核標準當中。當然,不能一味地只是要求教師,對于表現優異者,學校可以酌情予以獎勵。除了開辦培訓會之外,還可以定期安排教師前往專業機構進行溝通交流,將獲取的經驗通過文字記錄下來。就教師自身而言,也要積極主動利用課下時間學習和鉆研多媒體技術,大膽地進行嘗試。在培訓結束以后,教師應當具備能夠結合課本教學內容為學生制作簡單多媒體內容的能力。比如說,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時,由于這一單元當中涉及許多有關田園和鄉村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尋找相關素材,初期以模仿借鑒為主,之后隨著技術的熟練可以逐漸嘗試創作原創作品。
二、正確看待多媒體技術的位置
多媒體雖然有著許多強大的能力,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顯現出無比的優越性,但是任何教學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矛盾結合體,多媒體技術雖然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手段,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使用多媒體技術,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嚴肅性,久而久之甚至會紊亂課堂教學秩序,許多學生都將教師進行多媒體授課看作是娛樂,因此會借機嬉戲打鬧。為此,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本質,一方面要充分發揚其長處,通過技術運用的不斷熟練,為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在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過度使用帶來的害處。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約定,不能讓學生對多媒體產生依賴性,進而危害正常的授課教學。比如說,教師一旦嘗到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就很容易不加節制地使用,學生在感受到多媒體強烈的感官刺激以后,也會對其形成依賴,只要教師不使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就會態度消極,這是極為不正確的風氣,要想及時剎住這一股不正之風,教師就必須分清哪些教材內容適合采用多媒體教學,哪些不適合。
三、強調學生主體地位
多媒體教學的重點在于以受眾為中心,換句話說,多媒體教學很難存在強制灌輸的情況,想要達到較高的教學水平,就必須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接受,顯然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教師在制作和選擇多媒體教學內容時需要拋棄以往以自我想法為中心的模式,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喜好,如果教師所選擇的多媒體內容學生不喜歡,那么即便是教師非常認可也是絲毫沒有用處的。當然,這并不是多媒體教學內容缺乏的問題,而是教師教學理念和選擇上的問題,在互聯網中,有著數量極其龐大的數據庫存,可以讓教師根據自身教學的需求盡情選擇,因此,教師要時刻告誡自己,不能以己代彼,犯想當然的低級錯誤。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讓學生針對自己所喜歡的題材和風格進行陳述,然后教師在充分收集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學生的偏好,以此作為創作多媒體教學內容的中心。比如說,教師可以將制作多媒體教學內容的過程變成師生互動的過程,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故宮博物院》時,會涉及許多珍貴的文物,然而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只能從中選擇一件或者幾件,這個權利就可以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評判然后進行選擇。其他方面還有背景音樂、動畫等,都可以作為教師引領學生共同參與的良好契機,在這一過程中,原本由教師獨立完成的工作變成學生為主體,學生樂于看見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被吸收采納到具體教學當中,自然能夠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綜合來說,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拋開一些細枝末節,結構性的落后才是最為主要的問題,換句話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當中已經顯得格格不入,需要新生代的技術力量加入,從而激活教育創新的動力,這項工作不僅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也要學校和教師傾力付出。
【參考文獻】
[1]徐承蕓.依托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推進中小銜接教學[J].基礎教育課程,2020(9):59-64.
[2]王艷,蔡維真,魏登尖.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活動的病理剖析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0(7):29-32.
[3]張娟娟,陳旭遠,范會敏.基于視頻圖像闡釋法的小學語文課文教學變革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20(3):54-61,73.
作者:李睿婷 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