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媒專業動漫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數字媒體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們對媒體內容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動畫設計和制作技術為數字媒體時代帶來新的就業機遇。動畫設計和制作技術涉及的應用領域廣,并且創作形式比傳統媒體形式更豐富,各大高等院校傳媒類的非動畫專業紛紛開設動畫設計與制作的課程,增強學生在數字媒體時代下的職業競爭力。文章通過以傳媒專業的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探索出具有專業針對性應用的動畫技術的教育模式,為學生的就業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教學模式;動畫設計;傳媒;改革
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科技創新帶來新的挑戰,媒體市場人口缺口巨大,但同時對計算機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一直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務[1]。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傳媒學院重視理論培養,更是堅持對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傳媒人才的職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媒體市場的分析和調查發現,動漫專業相關技術深入到各行各業,而動漫專業人才更是供不應求。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傳媒學院多次從高校學術會議交流中吸取經驗,一直堅持對教學培養計劃的創新改革,最終,在網絡新媒體、廣告學、傳播學等傳媒專業中開設了動漫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了增強該課程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學院以16級、17級、18級等不同專業的動畫設計和制作課程為研究對象,最終根據課程反饋和課程成果為課程教學的改革提供參考。
一、傳媒專業的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專業針對性的教材動畫專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廣泛,不僅需要了解專業計算機圖像處理和動畫視頻的基本理論,同時需要掌握大量的制作軟件技能。動畫專業的學生一般需要2-3年的軟件學習,需要掌握平面軟件Photoshop、Illustrator;視頻軟件Premiere、AfterEffects,以及二維動畫制作軟件Animate和三維軟件MAYA等。動畫人才一般都是通才,具備的技能多,且市場也需要多元化的技術人才,因此,市場上相關的理論教材和軟件教材大量出版,淘寶和視頻平臺都有大量軟件課程視頻。但是,所有的教材和教學視頻都是針對培養專業的動畫人才設計的,學習過程不僅課時量巨大,而且課程與課程之間聯系不夠密切。普通的非動畫專業的學生,沒有辦法把掌握的技術匹配到自己的專業技能中去,他們通常為了某一個效果,要把幾個技術學習一遍。這種不成體系的學習,則會加重學生的負擔,打擊學生對動畫技術的積極性。而教材的購買也十分為難,市場根本沒有針對某些專業出版的教材內容,對于非專業的學生來說,紙質版的內容更是晦澀難懂,根本無法解決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加上藝術類教材比一般專業教材貴很多,這更是雪上加霜,讓學生對動畫產生一種距離感。
(二)課時量設置不合理,班級學生過多專業的動畫技術人才至少需要三年的培訓,每門課時量至少有64節,而專業的一門軟件課達到128個課時量,動畫人才的所有技能都是積少成多,熟能生巧后的結果。大量的課時學習是成為合格的技術人才的基本。然而,傳媒學院的動畫設計與制作的課程的課時量只有64個課時量,特別是一學期16周,每周只安排4節課,課程時間間隔久,且時間也不能夠完成太多的技術點學習。雖然,學院重視動漫設計課程的展開,已經實施了最高課時的教學要求,但是,這與專業的動畫技術學習過程有著巨大的差距,為教學任務的安排帶來了壓力。此外,一般的藝術類專業班級,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提高藝術課程的創新能力,學生人數控制在20左右,上課可以實時與老師互動交流,并頭腦風暴創意想法。但是,傳媒類專業的學生為文化班級,學生人數至少為50人。課堂中要保證50多人能夠掌握理論知識,也要都能夠掌握技術操作,確保在學期末交出成熟的動畫類作品,這意味著在短時間內帶著大部隊完成從未接觸的領域的任務。時間和人數的問題,是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中需要直面的困難,也為教學的改革帶來了挑戰。
(三)學生設計功底薄弱傳媒學院開設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的專業有傳播學、廣告學、網絡新媒體等專業,這些學生都是以文化高考入學,大量沒有經過美術基礎訓練和沒有相關藝術修養的學生進入設計類專業,這些學生對設計相關的基礎知識缺乏基本的了解,導致一系列問題例如:學習和掌握設計軟件的進度慢,同樣的知識需要比擁有設計功底的學生需要更久的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審美素養差,審美素養是審美主體對形式美感的認識與評價能力以及創造與表達能力等,它對美的判斷力,創造與表達能力包括對美的想象力、對美的外化表達能力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設計作品的藝術美感;空間造型能力差會導致空間構成的可能性與合理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差。師范類的學生大多都是女生為主,她們對軟件技術不感興趣。學生們缺乏一定的軟件基礎和對美術的鑒賞能力,導致藝術創新意識不夠,設計性不夠,甚至缺少一下趣味性,一味地根據老師的要求和目的完成任務,為動畫設計的創新性培養帶來困難。
二、傳媒專業的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究
(一)定位清晰,實施合理的培養計劃根據以上課程教學的問題,需要調整教學模式,首先就是要清晰定位。作為非動畫專業的學生,動畫設計與制作不是為了超過動畫行業的人才,而是為了讓學生對數字媒體時代的技術有更深刻的了解。其次,要合理規劃培養計劃,科學細化教學內容。堅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把整個學習計劃進行拆分,在教師的引導下對項目進行重點學習操作,并讓學生分組圍繞各自的項目進行協作學習與實際操作訓練。教學模式第一階段以理論知識為主,雖然沒有合適的教材,那就需要從所有的動畫教材去重新整理教案。把動畫的最基本的理論知識,用一些游戲和小練習去傳達。比如拍攝自己生活中的小動作,嘗試繪制自畫像,從而觀察自己的樣貌和細節;并制作動畫手翻書,快速理解動畫原理。讓學生在趣味中接受動畫這種形式和掌握動畫原理。第二階段以軟件學習為主。作為計算機技術,軟件的學習必不可少。但是,課時量較少,在眾多的專業軟件的選擇中,我們需要“取長”,技巧針對項目來學習。例如,網絡新媒體專業的公眾號動態標簽,只需要用PS平面軟件中的動畫軸功能完成。在前5周的理論學習的基礎下,中期只需要花5周,就可以快速掌握軟件技巧。這樣軟件的實用性就大大為網絡新媒體專業達成實踐創造力。第三階段以綜合實踐項目為主。動畫是綜合性藝術,它講究項目的制作流程規劃。項目制作不僅可以提高動畫設計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畢業能夠快速適應團隊的環境做好準備。
(二)針對專業特性,明確培養目標在技術的學習中,學生同時著手動畫項目的策劃工作。根據不同專業性質,教學內容則是“把握重點,緊跟熱點”充分發揮動畫技能為信息服務的作用,增強學生對課程的實用性的認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中去,深入到學習中去。媒介融合是傳媒市場大方向,數字媒體動畫技術將會成為打破行業壁壘的手段。2014年,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主辦網站千龍網首次創作漫畫形象“”,并得到官媒的認定,發表了《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等一系列的動畫、漫畫新聞作品。動漫的創作形式讓枯燥的新聞變得生動、有趣,也拉近了主席與百姓的距離。可見,動畫技術能夠為媒介融合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創新價值。因此,傳媒學院的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則根據16級廣告學、17級傳播學、18級網絡新媒體三個專業特性,設置了不同的動畫項目目標。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結合教學實際和教學現實困難,對動畫設計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研究。課程開展了多項傳統課堂教學轉化為實踐型、操作型、應用型的嘗試。1.2016級廣告學的動畫設計課程模式根據廣告行業特性,專業人才需要具備廣告創意和廣告實踐的能力。許多優秀的廣告,都以動畫的形式來展現,比如洗發水廣告中的三維動畫特效,還有“腦白金”廣告中的動畫形象的設計,都深深印在觀眾的腦海里,引導觀眾的消費能力。動畫的形式也多用在網絡廣告中,一般都會通過FLASH軟件制作網頁廣告。為了提升廣告學的動畫設計的創意思維,課程目標分成為兩大方面,一方面通過學習FLASH軟件制作一下簡單的GIF圖;另一方面,參加廣告比賽的動畫短片類別,用一下簡單易操作的動畫形式創作動畫短片。讓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動畫形式給廣告帶來的便利。2.2017級傳播學的動畫設計課程模式雖然傳播學偏理論研究,但是很多學生都進入到傳媒行業中。根據往年的畢業生調研報告,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進入了傳媒的運營崗位,他們大多負責圖表設計或者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因此,為了讓傳播學的學生掌握媒介傳播的特點,課程特意根據環境需求,開辦了“教師節動畫形象設計主題”活動。學生主要通過學習卡通人物設計,為傳媒學院20名老師設計動畫形象,以“我愛我的老師”主題推送公眾號,閱讀量達到上萬流量,深受大家的歡迎。活動不僅提升了傳媒學院的認知度,增強了師生感情,也增加了學生對動畫形式的興趣,切實做到了教學實踐的意義。3.2018級網絡新媒體的動畫設計課程模式網絡新媒體專業比傳播學專業更講究時效性和時代性。自媒體微信公眾號也是網絡新媒體專業掌握的實踐項目。作為具有個人特色的自媒體公眾號,里面的網頁動態標簽也就應該具有特性。因此,網絡新媒體專業的課程模式著重制作動態標簽的學習,同時還加為國家防疫活動助威,設計了“我愛我的國”的卡通形象主題活動。
三、結語
教學改革后的動畫設計與制作課程打破了傳統動畫技術教學模式,針對不同專業的性質,調整動畫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則是“把握重點,緊跟熱點”充分發揮動畫技能為信息服務的作用,增強學生對課程的實用性的認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中去,深入到學習中去。切實做到課程融于專業實踐需求,以更針對性、更科學性、更實用性的教學模式為傳媒類人才提升技能價值。高等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課程教育改革進一步增強了知識的價值,最大的程度上激發出學生的潛力,保障傳媒專業學生在如此競爭大的市場下迅速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2]。
參考文獻:
[1]付夢遠,牛俁昊.動畫設計中數字媒體藝術的創新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0(10).
[2]陳瑩.高校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理念、路徑和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17年第24期.
作者:章璐 梁晶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