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對蘿卜雕刻藝術的認識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觀賞菜肴的時候,一般都是從靜態中看它的動態,又從動態的觀賞中,引起人們對它的美味聯想。特別是就餐者隨著視線距離的變化, 一方面可以領略造型菜肴的立體形象所表現出來的多姿多態的美;另一方面又可以把這種形象同美味美融合在一起,增加食欲。蘿卜雕刻的造型手法墳要有寫實、裝飾、夸張、變形四種。在實孫創作中,單純應用一種手法者較少,以一種手法為主,同時又結合應用另一種手法的較為多見。當前有些人在評論蘿卜雕刻的作品中,喜歡用“逼真”“酷似”“惟妙惟肖”等字眼去衡量作品的真實感,因而導致一少廚師雕刻蘿卜作品時,在造型上過份強調作品的形象和普通的實際生活完全一樣,這種傾向是不妥當的。
提高蘿卜雕刻技藝,應先提高廚師的藝術修養
只有先提高廚師的藝術修養,才能使蘿卜雕刻技藝向更高、更完美的方向發展。蘿卜雕刻技藝花鳥山水同中國工藝美術中的牙雕和玉雕一樣,同樣是一門充滿詩情畫意和時代激情的藝術。藝術創作是一種復雜的、艱苦的、創造性精神勞動。蘿卜雕刻藝術塑造的藝術形象,滲透著作者(廚師)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作者要不斷地參加社會實踐和藝術實踐。俗話說:“熟能生巧”,應提倡苦練加巧練。只有經過專心一意的科學訓練,才能達到高度的水平。在藝術節上,優秀的藝術家無一不是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人。因此,一名蘿卜雕刻名師高手,不能滿足于原有的知識水平,除了應受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教育外,還應懂得自然科學以及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坐井觀天,抱怨守缺,不求進取,目空一切,不求更新等不良思想必須清除。廚師想在蘿卜雕刻藝術上有所新,有所創造,還應掌握豐富的生活知識,從加吸取對藝術的實踐有用的東西。各種藝術,都是隔行不隔理。許多藝術家往往同時擅長幾種技藝,就是這個道理。蘿卜雕刻家要善于旁收博引,從藝術領域的各個部門中,吸取一切有益的營養。無論是工藝、攝影,還是電影、戲劇、音樂等等,都可以作為蘿卜雕刻藝術的借鑒。
加強蘿卜雕刻藝術應用的研究,促進技藝的發展
蘿卜雕刻花鳥山水,根據我們了解,目前主要應用于如下幾方面:(一)圍邊點綴。用蘿卜雕刻制品圍邊點綴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菜肴裝盤之后,結合菜肴的色、形,在其一側點綴一枝對比色的花朵,再以菜葉相襯,另一種是菜肴裝盤之后,在菜肴周圍對稱式地擺上色調相配的蘿卜雕刻作品,如各種花點綴,襯托菜肴,增加菜肴形式美的作用,應用最為廣泛。(二)盤中襯托。盤中襯托的形式也有兩種。一種是將花鳥獸等大型立體整雕作品,譬如飛鴿、雄鷹、鳳凰等等,擺在菜肴中間,四周或兩旁(指魚盤)盛放菜肴,以烘托主食;另一種是將片狀小型蘿卜雕刻作為輔料(如樹葉、蝴蝶、和平鴿等)滲染在菜肴之中。不論哪能一種形式,都為了增加整體的形象美和色彩造型的裝飾美,提高菜肴的藝術感染力,增進食欲。(三)于菜肴之中。蘿卜雕刻的作品,在泠盤中與菜肴一起構成完整的形體,如“孔雀開屏”中的孔雀頭;“雙鳳朝陽”中的鳳頭;“雙龍戲珠”中龍頭等。這些作品和食品溶成一體,起點綴、裝飾的作用,使冷盤更加形象化。(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際交往的頻繁,蘿卜雕刻作品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廚師應根據不同的菜肴、不同的原料靈活運用自己熟練的技巧,巧妙構思蘿卜雕刻的作品。注意其表現形式緊密配合菜肴的主題,只能輔佐菜肴,起“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不要節外生枝,弄巧成拙。在整席菜中,不要每道菜都用蘿卜雕刻雕琢,主次不分,缺泛節奏感。此外,還要注意色調配合和清潔衛生等。
正確認識欣賞、批評和創作關系,促進蘿卜雕刻技藝的提高
蘿卜雕刻藝術是通過形象,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作者的意圖,賓客主要是通過視覺來欣賞。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是一種以藝術作品為主要對特殊的思維活動。它們是使藝術作品與人們發生聯系的橋梁,也是檢驗作品社會效果的途徑。但是,每當賓客中有人指出蘿卜雕刻作品點或不足之處時,常常可以聽到:“你也刻一個給我看!”的回答,似乎僅有蘿卜雕刻師才可以批評和創作關系的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如不迅速糾正,必將影響蘿卜雕刻技藝的提高。藝術欣賞活動是由作品中生動的藝術形象刺激了欣賞者的情緒,使之“著了迷”而引起的。同時,由欣賞者對欣賞的對象,不是被盍消極地接受,而是進行著能動的積極再創作。面對藝術品,他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情記憶,給作品形象以補充和豐富,使藝術形象更加具體,更加豐富。所以,在藝術欣賞活動中,始終包含著欣賞者的感情、聯想和想象。宴席上,賓客對蘿卜雕刻藝術的欣賞也是如此。
廣大賓客以蘿卜雕刻藝術的不斷需求,是推動蘿卜雕刻藝術的創作發展的強大動力,賓客是蘿卜雕刻師“夠資格”與“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對作者的選擇、裁決直接向雕刻師表明,哪些是好的,為賓客所需要所歡迎,應該發揚光大;哪些是不好的,或是壞的,為賓客所抵制所唾棄,要停止創作。廚師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從賓客的藝術欣賞和批評中,看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創作賞心悅目,給人以美享受,使人感到意味無窮的作品。(本文作者:劉明 單位: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商貿服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