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年級的美術教學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繪畫內容過多過難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安排繪畫內容的時候有的老師欠考慮,內容設計過難過多,孩子理解有障礙,繪畫吃力,致使繪畫的過程和結果令人失望。
二、繪畫形式單一乏味
由于教師生怕孩子在繪畫中亂涂亂畫或者弄臟了衣服,通常不敢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作畫工具,比如顏料和畫筆,往往采用水彩筆、油畫棒。時間長了孩子們對繪畫的興趣就會減弱。
三、繪畫過程缺乏關注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在布置完教學內容之后,只作出一些要求,而沒有深入到學生當中,細心觀察和指導學生繪畫。對于繪畫突出和有問題的孩子,教師沒有及時給予指導和評價。批評的語言過重,嚴重影響了孩子繪畫的情緒。
四、繪畫技能要求過高
由于低年級的孩子對事物的感知和觀察能力有限,所以他們的作品在形狀、顏色上與事物的真實面目并不完全相符,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孩子作品與實物的相像度。那么如何改進低年級美術教學呢?
1.根據年齡特點,選擇繪畫內容
由于低年級孩子對事物的特征掌握有限,一般都是用簡單的線條來完成自己的繪畫。這樣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圓形物體讓孩子觀察。引導孩子在圓的基礎上添加簡單的線條,組合成其它的物體。比如,在美術活動《快樂的毛毛蟲》中,孩子們已經有畫圓的前期經驗,那么便可選擇由形構成的毛毛蟲形象。而為了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毛毛蟲的形態以及動態,教師就利用“故事形式”巧妙地將繪畫重點融入其中:我是只毛毛蟲,一個圓兩個圓,三個四個五個圓,一會兒上一會兒下,扭來扭去真開心!孩子們對于這個簡短的故事充滿了新鮮感與好奇感,也很樂意與老師一起投入到繪畫過程中。
2.變換繪畫形式,激發孩子的興趣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孩子。繪畫形式單一,往往使教學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繪畫形式,來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如:給圖畫補充色彩、謎語繪畫、想象繪圖等。
3.采用故事形式,想象繪畫
孩子都是善于想象的。為了使繪畫內容豐富多彩,變枯燥為多趣,我采用講故事的方法,把孩子帶入故事情境中,讓他們想象畫面,完成繪畫。例如,我讓孩子們通過繪畫表達“狐假虎威”。在繪畫之前,我利用配樂給孩子們講狐假虎威的故事,通過我的語感表達,讓孩子們想象“老虎、狐貍”的樣子。聽完故事之后,讓孩子們描述自己想象中的老虎,狐貍是什么樣子?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然后作畫。
4.巧設情境,豐富畫面
剛開始,我教孩子添畫背景時總會做統一的要求,比如,我會說:“現在請孩子們給繪畫添上背景,畫上小草、鮮花、大樹……”時間久了,孩子們添畫的東西都千篇一律,缺少創造性。后來在美術教學中,我會這樣教孩子們添畫背景:“一條小青蟲找不到家了,它都會去問誰呢?最后在誰的幫助下,小青蟲找到了家呢?”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孩子們的畫面充滿了新奇的變化。
5.利用多媒體,增強繪畫形象感
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不喜歡枯燥乏味的教學。這樣,在完成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來增強孩子們的繪畫興趣。比如,繪“畫水滴”,我利用多媒體展現“水滴滴落又濺起的樣子”,用慢鏡頭讓學生觀察大小水滴的形狀和特點,觀察后讓學生選其中一滴水滴來作畫,這樣孩子們的繪畫形象逼真。
6.小畫展,大激勵
為了激勵孩子們的繪畫,樹立孩子繪畫的自信心,在我的教學計劃中,每個月我都在班級舉辦一次小小的畫展。把這一個月以來的孩子們的作品,按照特點的不同分類展出,并按特點做出個性標簽。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榮譽感和成功的喜悅。
作者:袁鑲帥 單位:黑龍江省樺川縣蘇家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