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力下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已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重點,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重點分析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深度推進的重點內容、方法與措施,并對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創新創業;電子信息;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模式改革
人才培養作為高等教育最主要的職能之一,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研究熱點和重點.我國目前正在大力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教育強國”等系列重要戰略,著重培養“知識基礎厚、合作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創新人才,這對于服務以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為特色的人才培養和新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對我國的專業工程認證、“雙一流”學科和專業建設以及新世紀人才培養必將產生重要影響.電子信息類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技術應用性[1],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以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為目標,建立基于電子信息類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長效激勵機制,通過實施科學的培養方案和運行機制,加強人才培養模式控制與監測,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兼容合力、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的有效銜接,以此推動地方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2],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應用效果.
1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自從美國哈佛大學實行創新創業教育以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全球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已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結構單元和組成部分.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大多由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公司考察、創業計劃競賽和校企合作等組成;英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則重視社會的作用,并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用于鼓勵創新、支持創業與獎勵成效.我國高等院校的創新教育是在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年來,教育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要求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十三五”規劃》(湘教發[2016]45號)亦強調,要“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校企融合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教學模式”[3].我國自2005年開展工程教育改革以來,一直致力于新時代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和新理念的探索與實踐,成效顯著.截至2017年,我國自愿加入“CDIO工程教育聯盟”的高校已超過100所.伴隨著我國開展的一系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推動高等院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直接關聯領域的新專業設置已達20項以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2016年加入《華盛頓協議》,正式成為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中的一員,加強了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人才培養互助和教育資源共享等,這為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近年來,針對電子信息類專業,國內眾多高校的專家和學者對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展開了積極探索,許多高校還實施了電子信息類國家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實驗計劃[4].
2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經過多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高校教學改革和建設,但也存在以下問題[5].
2.1實踐教育體制不夠健全
為構建面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工程實踐教育體系,需要廣泛關注社會需求的最新動態,調研用人單位的就業要求,了解廣大學生的實踐現狀,分析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并在最大程度上為大學生提供合作單位、實訓基地和實踐機會,形成長期穩定、協調發展的實踐平臺和培養體系.
2.2專業評價體系不夠適用
評價指標體系應與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相適應,評價方法應該能夠有效地評價出培養標準的達成度;此外,需形成專業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專業評價的實施體系,擴展并完善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
2.3人才培養創新不夠突出
需將專業創新型培養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創新精神,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創新能力;因此“人才培養創新不夠突出”是人才培養中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因此,如何結合電子信息類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科建設實際,采用系統工程的思想與方法,科學合理地劃分課程體系,并規劃設計各課程間的內部結構與組織形式,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運行機制,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計劃,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人才培養研究與改革的重點,這也正是我們近年來的努力方向.
3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深度推進的主要措施
3.1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課程體系構建
深入研究各類教育體制的內部關系,大幅進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按照電子信息類專業特點,對照人才培養的需要和要求,合理規劃課程體系、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大力提升創新創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并探索工程培養新路徑和新方法[6].
3.2電子信息類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探索
創新創業能力是各類工科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需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此,針對電子信息類專業,需設置創新型人才培養新體系,建立獨具特色的實踐平臺,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新途徑和新方法,進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3.3個性化人才培養新模式研究與實踐
個性化人才培養中,對教學資源要求較高,需要動態踐行培養方案、完成課程學分認定以及培養質量評價等.通過調研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分析大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并提供本科教育的豐富資源,同時在職業規劃、專業選擇和課程組合等方面實行靈性制度,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新體系[7].
3.4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
協同育人需要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的廣泛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多方體制機制改革.多方育人模式的重點在于協同合作、核心在于創新、關鍵在于互利雙贏,通過多主體協同育人,不僅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共享教育教學資源,進而達到更好的人才培養效果.3.5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發展的復合型社會,因此文理兼容、學科交叉、全面發展的大學畢業生更易融入社會大家庭.為達到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效果,需構建跨學科跨專業的組織架構和教學團隊,開設合作共享的學習平臺,建立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體制,并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4深化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
立足地方高校,以創新力為導向,以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全面研究如何實施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8].人才培養結構如圖1所示.下面提出兩條保證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4.1電子信息類專業群的課程群建設實踐
以湖南理工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群(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本科專業)為例,構建面向該專業群的課程群,設計包括教學對象、內容、手段、設施以及課程群管理、評價在內的整套運行體制.
4.2建立與地方政府及企業間的緊密合作
為滿足地方政府、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地方院校應對當地的人才市場進行調研分析,并有針對性地著重培養學生相應的專業技能,為學生提供到用人單位鍛煉的機會,讓學生更深入了解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從而更好地服務地方發展.
5結束語
以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主線,深度探索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新模式.重點闡述了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體系構建、模式探索等內容,并通過協同育人、項目驅動和交叉融合等措施,實現全新人才培養途徑和方法.同時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到其他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9].
作者:程望斌 劉翔 羅朝明 彭鑫 童耀南 單位:湖南理工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