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武俠電影音樂的發展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0世紀20年代末期至40年代是中國武俠電影的發展期。這個時期的發展起始于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七七”事變后,日本大量增兵中國,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很多當紅的電影人紛紛離開了上海,南下香港躲避戰爭,這為香港影業增添了新力量,掀起了香港電影發展的高潮。第三階段是興盛期。雖然處于不同政治環境下的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在電影的創作和所體現的電影文化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但是基于共同的中國民族主義的興盛,在武俠片和功夫片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尤其是70年代初李小龍一腳踢出國門,獨有的招牌姿勢更是將香港功夫片首度引入好萊塢視線。第四階段是衰退期與創新期。在李小龍猝死之后,港臺的功夫片開始走向沒落。而在80年代,大陸對武俠片的拍攝逐步解禁,繼功夫片《少林寺》的拍攝成功,大陸武俠電影的拍攝數量驟然上升,正宗武俠片在大陸有了一段短暫的發展。進入21世紀,《臥虎藏龍》、《英雄》以及《十面埋伏》等電影層出不窮。與以往的武俠電影不同,此類武俠電影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更多的變化,不僅有古代俠義思想和兒女情長、動作特技,在故事情節和畫面色彩上也力求做到唯美的效果,期望帶給觀眾全方位的視覺沖擊,這些都成為武俠電影發展的新趨勢。
1.作為對外傳播的窗口和“商標”
武俠電影是我國特有的電影形式,作為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它的地位是任何類型電影無可取代,是中國電影走出國門的“商標”。最先讓外國人認識中國武術的無疑是李小龍,他的功夫和與好萊塢合作的電影直到現在還影響著大家對中國傳統武術的認知和熱愛。
2.推動中國武俠電影走上國際電影舞臺
在電影制作和展示中,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電影音樂,通過音樂的絕佳補充,觀眾不但可以欣賞到五彩繽紛的視覺效果,同時還可以從聽覺上享受到電影所帶來的藝術魅力和張力。就拿電影《英雄》《、十面埋伏》以及《黃飛鴻》等來說,這些影片除了動人的情節、唯美的畫面以外,全都由國家音樂大師進行了配樂。電影音樂或者說電影的主題曲,它不能僅僅理解為是一首歌曲或藝術形式。它所起到的絕配作用是由于其本身的拓展,電影所配音樂,往往是整個電影故事的一個濃縮,整個情節的一個深化,通過音樂的渲染,觀眾更能夠深刻體會和理解電影的表達,更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
3.有助于廣泛傳播中國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我國人民在千百年的生活或工作中的經驗積淀和歷史沉淀。隨著電影拍攝藝術的提高,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逐漸在銀幕中得以展現和傳播。說到這里,筆者想到了一部最有代表性并且也最為成功的作品——《臥虎藏龍》。在整部電影中,大提琴和交響樂隊的配合貫穿始終,雖然表現形式和樂器是西方的,但整體的音樂旋律和韻味卻是純中式的,深深地透露著一種東方的音樂文化氣息。
4.有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武俠電影音樂從形式上來看,它是為了更好地對電影情節進行詮釋和深化;但是之所以電影音樂又可理解為主題音樂,是因為配樂內容和形式要根據電影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所以說,電影音樂所反映的正是我國文化的一個哲學思辨的交流過程。當然,在文化多元性、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文化的交流可以有多種形式。這里的交流不再拘泥于純書本知識的交流,它是利用音樂這一形式來起到對文化的深層次的交流。在武俠電影的對外傳播中,電影音樂以其深刻的內涵和魅力,不斷向外界訴說和交流著我國的文化底蘊。
中國武俠電影音樂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1.現存問題及對策分析
(1)問題。中國武俠電影音樂現存問題主要有:一是武俠電影音樂的創作質量有待提高。武俠電影創作人的水平參差不齊,音樂作品也有高下之分,總體來看,我國的武俠電影音樂與國際音樂大師美輪美奐的作品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二是武俠電影音樂的創作來源有待于整合和優化。
(2)對策分析。a.建立合理的創作機制,營造良好的創作環境如何提高中國武俠電影音樂的質量,首先,要認識到中國武俠電影音樂發展時間短,理論知識和實際創作技術都欠缺,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配樂技術和經驗,建立起符合中國的武俠電影音樂創作機制與氛圍。筆者認為,好的電影音樂的創作,需要基于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在此基礎上,按照國際制作模式做好相應的分工,進而緊張有序地開展。當然,在聘用國際音樂大師或優秀配樂人來做好電影音樂創作的前提下,還要完善人才機制,要通過不同形式來培養新人。b.持續開掘民族傳統音樂元素中國武俠電影音樂根植于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音樂的發展和創新不能偏離民族音樂。武俠電影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縮影,武俠電影所包含的文化內涵與我國傳統的民間文化和藝術不能是割裂的,優秀的武俠電影音樂必須和我國的民族音樂一脈相承,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在這樣的前提下,充分開掘民族音樂的優良資源,汲取民族音樂營養,融入到武俠電影音樂中來。c.汲取世界音樂文化營養,創新我國民族音樂如上文所述,電影音樂之所以那么神奇,是因為其內涵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滲透著整個故事情節,表達著電影人物的情感與魅力。由于我國當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相關科學技術盡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國內在對文藝進行創作時,依然存在著“抄襲風尚”。當然,汲取他人營養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全盤拿來”的話,則會讓世人所不齒,久而久之則會丟掉本國、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筆者認為,在學習先進國家的音樂文化知識時,我們可以學習對方的音樂創作技法和形式,我國的武俠電影音樂如果想在世界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是在汲取營養的基礎上,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要把具有我國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樂元素滲透到創作里面。只有通過這樣的創新,才能擴大對外宣傳和滲透的力度。d.以點帶面,全面發展從我國當前電影音樂創作的成就來看,武俠電影音樂在國際上表現最為突出。舉例來說,我國電影在2001年《臥虎藏龍》之前,也是成績不菲,屢獲大獎。但如果從電影音樂本身進行審視的話,可以說成績為零。2001年后,武俠電影音樂以其獨特的特制和豐富的內涵逐漸躍入到國際舞臺。在之后的電影音樂創作中,人們能夠根據武俠電影音樂創作成功的經驗,對我國民族音樂和傳統文化進一步深化和研究,通過不斷地創新,所取得的成績會更為凸顯。
2.發展趨勢
中國武俠電影音樂的發展,與中國武俠電影題材的發展轉變密不可分。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上海風格的“黃飛鴻”系列影片到六七十年代香港邵氏公司的武俠功夫電影,再到八九十年代后“娛樂新影像”時代的新型娛樂武俠電影,武俠電影音樂也隨之進行了多番轉型,從最初傳統的民間戲曲元素到使用中國古代樂器進行伴奏配樂,再到現代電子音樂和西洋交響樂、管弦樂的“洋為中用”,武俠電影音樂的發展腳步可謂與武俠電影貼合一致。依據這種規律,結合我國實際,筆者認為,我國武俠電影音樂可向以下兩個方面發展:一是立足中國傳統民族音樂風格,汲取西方古典音樂、現代樂器的形式和元素,進行“復合風格”的創新;二是娛樂性武俠電影音樂由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發展定位以及音樂風格的形成應該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積淀,但不管如何,其總體發展趨勢為以多元化的電影音樂、現代化的曲風,同時滲透、貫穿故事情節,表達人物情感,進而來滿足、迎合人們對藝術的審美需求。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武俠電影音樂創作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人才缺乏、創新不夠等),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我們去開掘,還有很高的層次需要我們去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中國武俠電影音樂將會得到快速的發展和提升,更能很好地促進我國武俠電影中厚重的歷史、深渾的哲學意境以及慈憫的人文關懷的良好呈現。(本文作者:劉麗丹 單位:紹興文理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