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記者采訪藝術提升方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聞采訪就是一種對話型的藝術形式,在和受訪者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記者通過向受訪者提問,可以挖掘到很多有價值的新聞內容,而為了獲取更多更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記者需要盡可能提升自身的采訪藝術。本文詳細探討如何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希望能夠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電視新聞記者;采訪藝術;提升方法
新媒體的興起,對電視新聞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不僅增加了新聞記者工作的難度,還對記者本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記者盡可能提升自身的采訪藝術,注重提問方式和語言表達技巧,這樣才能在采訪的時候獲取更多準確、全面的信息,確保最終的采訪效果令人滿意。
現如今,新媒體技術的興起已經勢不可擋,傳統媒體所能做的就是迎合時展需求,不斷進行自我創新,這樣才能免于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慘遭淘汰。對于傳統意義上的電視臺而言,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工作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風格。電視新聞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記者采訪形式、采訪內容以及采訪時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相關新聞記者可以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來有效擴展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與此同時,新聞記者還要提高對新時代各種新聞價值以及信息傳播形式的重視,若是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沒有更加具有獨特性的內容作為支撐,那么人們必定會選擇通過其他渠道來獲取新聞信息[1]。除此之外,和新媒體相比,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新聞在時效性方面有所欠缺,較強的滯后性特點很容易讓新聞成為“舊聞”,要想有效處理上述問題,就需要充分利用電視臺的采編資源,盡可能獲取更多的“一手資料”,讓廣大群眾保持對電視新聞的觀看興趣。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緊跟時展的步伐,使用更加科學的采訪藝術和新穎的記錄形式,將真實的新聞播報給人民群眾,這樣才能讓節目效果有效優化,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
二、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和其他娛樂記者或者美食記者等相比,新聞記者需要在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現場,既要詳細了解和分析整個事件的真實情況,也要做好及時、準確、客觀的報道,盡可能將所了解的事實真相呈現給大家,讓觀眾能夠充分掌握新聞發展動態。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記者也要對現場人員進行采訪,采取多樣化的方式來豐富現場新聞內容,并始終遵循“追求真實,有始有終”的原則來完成新聞報道,將新聞事實全方位展現給觀眾,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輿論正向引導工作[2]。除此之外,和其他形式的媒體相比,只有通過層層篩選并滿足相關審核要求的新聞,才能在電視媒體中報道,整個流程會由眾多專業人士把關,因此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可信度。當然,充分結合新聞記者工作的特點,若是將采訪藝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將會極大地提高新聞質量,從而更好地與新時代新聞發展需求相契合。
(一)提前做好采訪的準備工作電視新聞記者在獲取各項信息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語言交流,這就意味著良好的交流技巧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最終的采訪效果產生重大影響。當然,記者要想在實際采訪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現,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訪質量,就需要在開始工作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具體內容如下:首先,要對采訪的目的、對象以及效果等諸多因素有充分的認知,例如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先收集一些新聞線索,并提前借助社交軟件聯系受訪人員,對其基本信息進行初步了解,這樣就能有效拉近與受訪者之間的距離,從而在實際采訪過程中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新聞內容;其次,在采訪開始之前,要有針對性地準備一些問題,并通過預先演練等形式來確保后續采訪工作的思路清晰;最后,還要在采訪前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并制定合理的預防措施,這樣才能盡可能避免對采訪過程產生較大的影響,有效提高實際的采訪質量[3]。
(二)營造舒適輕松的采訪氛圍電視臺在組織開展新聞采訪的過程中,很多時候記者與被采訪人員之間都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所以彼此之間還不夠熟悉,再加上部分被采訪者可能是首次接受采訪,在鏡頭拍攝下會有很強的緊張感,這些因素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采訪工作的最終效果。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記者在采訪時盡可能做到換位思考,時刻關注受訪人員的情緒變化,盡可能營造相對比較輕松、舒適的采訪氛圍,避免受訪者出現緊張或不適應等現象而無法有效配合采訪,促進整個工作流程的順利推進,獲得更高質量的采訪內容。除此之外,要想在采訪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氛圍,還需要記者擁有足夠的語言天賦與應變能力,能借助高超的采訪技巧來有效緩解受訪人員的心理壓力,并和之前的準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保障采訪工作有序開展。
(三)對采訪提問的第一句話給予高度重視在開展采訪工作時,設計一個良好的開端,能夠為整個采訪工作的順利完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要想保證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就要高度重視采訪提問環節的第一句話,若是記者沒有合理選擇第一個問題,就會對受訪人員的情緒產生嚴重影響,導致其很難有效配合后續的采訪,從而使最終的采訪結果不盡如人意。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需要在采訪之前明確此次采訪的實際目的,而要想有效獲取需要的新聞信息,就不能忽視第一句提問話語的重要性,如果記者在采訪時采用固定模式,可能會讓受訪人員出現不喜乃至反感等不良情緒,進而在回答問題時敷衍了事,給整個新聞采訪的效果帶來不利影響[4]。
(四)優化提問技巧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記者提問,受訪者酌情回答,結束采訪后歸納總結相關采訪信息”的模式,需要記者在實際采訪環節高度重視提問的方式。現階段,在新時展的大背景下,人們在信息獲取方面有了更大的需求,為了獲得更多、更優質的新聞內容,記者就要盡可能優化自身的提問技巧,并在擁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基礎上,保證語言和思維之間的同步性。與此同時,記者在采訪時,可以從所提問題的角度出發,帶領受訪者全面投入采訪氛圍,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受訪者的積極性,還能增加其與記者之間的融洽度,進而獲取更加具有播報價值的信息內容。
(五)精準掌握疑點問題為了盡可能提高新聞采訪的效率,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潛藏的疑問點,并圍繞其展開更深層次的提問,這樣不僅可以推動整個采訪活動的順利開展,還能為記者提供更加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因為記者在采訪時都會根據具體的事實來向受訪者提問,避免問出一些無意義的內容,所以記者需要加強對附近人物與各項事物的觀察,盡可能找到更多值得挖掘的疑問點,并通過仔細篩選后,選取價值較高的疑點進行提問,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采訪的質量,獲得觀眾更多的關注[5]。
(六)認真傾聽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活動時,既是提問者,也是傾聽者,需要在實際的采訪過程中,靈活掌握兩個角色身份的扮演與轉換技巧,確保采訪環節的專業性。若是記者在采訪時只注重向受訪人員提問,而不認真傾聽他們的回答,那么不僅會對整個采訪的氛圍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后期整理信息的效率,從而無法充分保證新聞的質量。因此,在與受訪者互動時,記者要時刻照顧對方的情緒和感受,在耐心傾聽的同時,做好情感上的交流工作,讓受訪者感受到關懷和重視,這樣才能保證其更愿意將自己所知道的真相全盤托出,有利于新聞信息的完整收集。
(七)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聞傳播的渠道逐漸增多,人們可以從多個方面獲取最新的新聞資訊,這對傳統的電視新聞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也激化了新聞記者行業的競爭。這種情況下,部分記者為了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力,提升自身競爭能力和知名度,可能會出現歪曲事實、胡編亂造等不良現象,給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帶來嚴重影響。為了減少上述問題的發生,需要新聞記者明確自身職責,自覺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為人們提供貼合實際的新聞報道。除此之外,記者還必須擁有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因為大多數新聞記者采訪的環境都比較惡劣,容易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突發情況,若記者沒有堅定的意志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很難保證信息的時效性與真實性,無法及時、有效地還原事實真相[6]。
四、結語
要想有效提高新聞采訪的含金量,合理應用采訪藝術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措施,尤其是電視新聞這種傳統報道的方式,更需要記者掌握有效的采訪技巧,學會營造舒適、輕松的采訪氛圍,借助強大的應變能力,才能保證與受訪者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使新聞采訪的效果得到有效優化,為人們提供更加真實、有意義的新聞資訊,進而推動整個新聞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娜.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新形勢下提升采訪藝術的策略[J].新聞傳播,2020(13):97-98.
[2]王彥.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藝術水平提升策略[J].環球首映,2019(09):100.
[3]付全勝.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新形勢下提升采訪藝術水平的策略[J].國際公關,2019(06):29.
[4]梁和濤.全媒體時代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提升方法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14):120.
[5]周紹騰.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水平的方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19):181+184.
[6]李文婷.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新形勢下提升采訪藝術水平的策略[J].記者搖籃,2018(09):115-116.
作者:賈慶波 單位:夏邑縣廣播電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