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融媒體中電視新聞用語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視新聞節目作為傳統媒體電視的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其使用的語言,由于綜合了畫面語言、聽覺語言、復合語言三方面的精華,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并因此形成了受眾群體的收視習慣。因此,如何使這個獨特的優勢盡快真正地融入到新興的融媒體中,并發揮出更大、更全面的作用,無疑是擺在我們電視新聞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之一。本文主要對融媒體新聞用語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電視新聞;新聞用語;融媒體
一、以畫面為骨張揚鮮明個性
一條主題鮮明的電視新聞內容,可以通過畫面更加直觀地抓住新聞事實的真實面貌,并將其最忠實地、全面地反映給受眾。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中,受眾其實也在進行著另一次轉換,就是將看到的電視畫面自覺地轉換成了視覺語言。從這個層次上看,畫面無疑是一條電視新聞的骨干與支撐,有它的存在,一條電視新聞的個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張揚。因此,以電視新聞主題的要求,去發現、挖掘、選擇最可以表現主題的畫面語言,自然是重中之重。如:我曾經拍攝過一條《長治市新農合鎖定因病致貧戶二次補償》的新聞,畫面由“一個貧困的家庭、一雙粗糙的手顫抖著翻出多張看病費用單據、一雙無神的眼里流出了激動淚水”組成,一氣呵成,中間沒有銜接。從中受眾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他面臨的困境與內心的激動。這里“家居環境、顫抖的手、醫藥費用條、淚水”就是原始畫面。有了類似于這樣的畫面,這條新聞就立起了骨架,新聞的主題更加突出,個性也更加突出。
二、以事實做軸細節決定成敗
電視新聞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它講究事實的時效性,更講究事實的“真實性”,這里的“真實”就是軸。在這個大前提下,做好細節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他是構成事實真實的必然要素,細節越表現的細,事實也就越具有真實感,也越會讓受眾信服,也就是說“細節可以決定一條新聞的成敗”。如:去年,我們所在的城市上過早地下了一場春雪,在漸漸暗下來的暮色中,雪花紛飛、雷聲陣陣,在燈光的映襯下,生成了十分美麗的景觀。這條新聞中有幾個細節畫面十分引人注目。如:畫面背景是綠色的林木景觀,雪花中隱約可見盛開的桃花與杏花,紅色的花、綠色的葉、白色的雪搭配在一起,明顯地給受眾傳遞著:“春天來了”的信息。細節表述出的畫面語言信息與文字解說所表述的內容二者具有相融性與互補性,其構成的新聞事實由靜態變為動態的可行性。有了生動的細節,一條電視新聞文字解說所使用的詞匯即使不夠豐富全面,電視新聞的聲畫傳遞的優勢也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以剪為魂技巧決定命運
電視新聞都是經過后期編輯之手成為成品的,也就是說后期編輯對電視新聞的剪裁掌握著一條新聞的命運。因為,電視新聞的剪接,并不完全是文字的解說與畫面對位,而是一種再創作。剪接電視畫面與寫一篇文章同理,其也講究起、承、轉、合,有中心、段落、情節、過渡。只有做好這些,電視畫面才能做到首尾相通,渾然一體,立得起來站得穩有生命力可視性。畫面中的單個畫面,在一定的意義上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文章中的一個句法。通常我們可以把幾個單一意義相同的畫面或者是幾個意義相近的畫面連接在一起,以起到突出新聞主題的作用。也可以把幾個單一意義相反的畫面連接在一起,以進一步說明新聞事實,讓畫面的語言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以位差互補避免重復
電視新聞中畫面語言與解說語言的出現,是有一定規律的,如果畫面上的語言已經向觀眾傳達著一個或幾個信息時,解說語言就一定要想法避開相同的信息說教,不然的話就容易出現“雷同化”現象。當然,這里的避開并不是“退避三舍,不管不顧”,而是要“統籌兼顧,不離不棄”,不失時機地找畫面語言與解說語言的“位差”。這個“位差”不是別的,就是新聞事實的環境,也就是語言環境。如:我們報道市委中心組學習的新聞,畫面上是參加學習的人在做筆記、看文件,這里的畫面語言觀眾完全可以明白。而我們的解說語言說“參加學習的領導認真學文件、做筆記、全神貫注”之類就沒有必要了。因為,這里的畫面語言與解說語言有重合,沒有位差。此時,解說中如果是“全市四大班子領導的第幾次專題學習,在學習中著重解決了什么問題”,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五、以“同期”主導事半功倍
電視新聞中的信息有一些是用“同期聲”來傳遞的。由于同期聲在電視新聞中傳遞的信息具有現實感強,還原的事實有很強的穿透力,所以就更容易讓受眾接受。因此,早已成為電視新聞創作者與受眾雙方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有許多大型的電視報道或者是有影響力的電視新聞中都離不開同期的使用,其產生的宣傳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長治市日盛達太陽能科技創新助力產品提擋升級”這條電視新聞,為了讓觀眾更一步了解光伏玻璃升級后的抗沖擊效果,我們在創作時就用了一段同期。從與同期配合的畫面上,我們看到的信息是“鋼珠下落、聽到的是撞擊的聲音,而且又有生產現場的背景,從另一個側面傳遞了升級后產品的背景資料信息。這些信息重疊在一起,展現在觀眾面前,效果可想而知。這里的“同期”雖然不怎么精煉,但運用口語化,具有現場真實感強的優勢。因此,做電視新聞必須學會并靈活掌握使用“同期”,做好此點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可見電視新聞使用的語言是一個多因素的綜合體,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但是,在實踐中要想掌握這個綜合體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電視新聞創作中多觀察、多實踐、多運用,才能從中找出規律,運用得心應手,也才可以在融媒體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藺紅蕊.試論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創新發展對策[J].國際公關,2019(11).
[2]姚立軍.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3(30).
作者:申新 單位:長治廣播電視臺